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關工委事跡材料
鐵嶺縣關工委始終堅持“急黨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盡關工委所能”的方針,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按照上級關工委要求,結合全縣實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配合、主動作為,努力探索、不斷創新,取得較大成績。2012年被評為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連續4年被中國關工委評為宣傳工作先進單位;2013年受到中國關工委表彰,榮獲全國“基層工作年”優秀組織獎。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張泰祥多次受到省、市關工委表彰,被中國關工委、中央文明辦授于“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秘書長馬福田被評為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縣關工委的工作受到縣委高度認可,2016年,時任縣委書記在綜合表彰大會上向全縣發出號召,要“遠學毛豐美,近學關工委”,在全縣形成了向關工委學習的良好氛圍。
一、體制機制健全,為推動關工委工作提供組織保證
1.堅持以黨建帶動關工委組織建設。黨組織建到哪里,關工委組織就跟進到哪里。鐵嶺縣關工委自1990年成立起就明確了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任關工委主任,依托老干部局關心服務老干部的工作職能,將關工委掛靠到老干部局,辦公地點設在老干部局,聘請多位退休縣級老領導任常務副主任、秘書長等職務,并隨著關工委換屆和人事變動,及時調整充實,始終做到關工委組織健全、工作高效運行,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同時,要求各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設立基層關工委組織。在鄉鎮和縣直部門,由黨委(黨組)副書記任關工委主任,鄉鎮組織委員任關工委秘書長;在村(社區)、學校和企業,由黨支部書記任關工委分會主任。在此基礎上,各單位還配備一名老同志任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目前,全縣關工委組織已發展到411個,參加關工委組織的人員達到1600多人,經常參加活動的“五老”人員有1400多人。全縣關工委組織已形成了網絡化,實現全覆蓋,為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證。
2.“四納入、四同步、四到位”工作機制落到實處。鐵嶺縣委、縣政府多年來始終在工作謀劃上堅持“四納入”,將關工委工作納入黨政工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建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內容、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每年縣委常委會至少1次研究關工委工作,并將關工委工作納入鄉鎮、縣直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考核,切實提高了關工委工作的分量。在工作推進上堅持“四同步”,做到同部署、同要求、同檢查驗收、同表彰獎勵,特別是在表彰獎勵方面,縣里每年部署年度綜合表彰工作,由縣關工委推薦2個先進集體和2個先進個人;每四年縣委、縣政府召開一次全縣關心下一代“雙先”工作表彰大會,2008年以來共召開3次表彰大會,縣財政撥經費14.6萬元,對先進個人頒發證書和獎金,極大激發了工作熱情。在工作保障上堅持“四到位”,真正做到了編制人員落實到位、辦公場所和設施落實到位、工作制度落實到位、經費保障落實到位。特別是縣鄉兩級關工委辦公經費和人員補貼全部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村級關工委人員補貼實行百分考核績效工資,保障了工作順利開展。
3.創建“五好、十五個做到”達標活動。為加強基層關工委組織、隊伍和制度建設,擴大關工委組織覆蓋面,推動全縣關工委工作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從2003年開始,縣關工委在全縣關工委組織中開展“五好”達標活動。為了加大標準化規范化創建力度,并將創建工作納入縣委督查、考評重點內容,對基層關工委進行百分考核,特別是在鄉鎮,將考核結果與村干部工資掛鉤。目前,全縣鄉村兩級關工委全部達到了“五好、十五個做到”的標準。同時“五好、十五個做到”的經驗和做法得到省、市關工委的認可,多次在省、市關工委工作會議上進行交流,受到與會同志的好評。
二、“五老”作用突出,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1.創建“五老”中心組。2009年,縣關工委在阿吉鎮試點創建五老中心組,從全鎮115名“五老”中挑選出10名熱愛關心下一代工作、政治素質好、群眾威望高的老同志,組建起“五老”中心組,每個月集中到鎮里開展1-2次活動,主要學習理論和時事、討論分析關心下一代工作開展形勢、確定工作重點、制定工作計劃、交流工作體會、匯報日常工作等。“五老”中心組搭建起關工委和“五老”隊伍之間溝通的橋梁,有效促進了工作的推進。2014年10月,省關工委專程到阿吉鎮,就創建“五老”中心組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形成了《建立“五老”中心組是把農村關工委工作落到實處的有效形式》的調查報告,以參閱件的形式把“五老”中心組的經驗推廣到全省。目前,“五老”中心組組建工作取得成效,全縣各鄉鎮全部建五老中心組,這項工作得到了省、市關工委的肯定,多次做經驗介紹。
2.充分發揮“五老”報告員作用。縣關工委組建了“五老”報告團,吸納50多位“五老”報告員,長年活動在基層,深入村屯、企業、機關、學校和社區,為廣大青少年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少年兒童的寄語,傳播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等,教育和啟發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開展了黨史國史教育,講解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發生的巨變,讓青少年深感黨和祖國的偉大,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多年來,縣關工委組織撰寫各類經驗材料300多篇,鐵嶺電視臺、鐵嶺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70余次。
三、活動載體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開展有聲有色
1.建設設施完備的青少年教育陣地。雷鋒在鐵嶺縣度過了人生最后170天,留下了39篇日記和“雨夜送大嫂”“智擒磨刀人”“請戰到前方”等18個耳熟能詳的故事。為了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推動青少年開展學雷鋒活動,縣關工委積極收集雷鋒故事,宣講雷鋒精神,并提出在橫道河子鎮下石碑村擴大雷鋒展館規模的建議。2016年投資1700萬元,占地3000平方米,展陳面積1000平方米的雷鋒紀念館建成使用,成為了全國唯一一座建在村莊上的雷鋒紀念館,并被命名為“遼寧省青少年學雷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開館以來,有7萬多名青少年前來參觀,接受雷鋒精神教育。按照縣委全民學雷鋒共建文明縣的要求,縣關工委積極組織青少年開展“堅持不懈學雷鋒、老少共筑中國夢”“學雷鋒好榜樣、復興中華從我做起”等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青少年開展多種形式的學雷鋒活動。幾年來,涌現出一大批學雷鋒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特別是縣公路管理段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2.豐富青少年教育教學方式。一方面,強化“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的意識。縣關工委聯合教育局于2001年創建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集中授課,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多年來,24名專職講師巡回授課72次,開展家教實驗活動21次,累計上課7478節,聽課人數高達100多萬人次,全縣家長培訓率超過90%。家長學校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教育部關工委領導到我縣調研3次,2007年我縣被全國婦聯、教育部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先進縣”稱號。2014年,在全國教育關工委家庭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了經驗介紹,得到教育部關工委領導的高度評價。另一方面,強化英雄引領。1999年,凡河中心小學教師歐永玲創新學生愛國主義和德育教育形式,創建了遼寧省第一個英雄中隊——朱瑞中隊,帶領同學們學習英雄故事,收集英雄事跡資料,自費組織學生到遼沈戰役紀念館參觀,組織學生向老前輩、老英模寫慰問信。多年來,共發出致敬信302封、致敬卡200余張,同學們與85位革命老前輩建立了“忘年交”。朱瑞中隊的精神在凡河小學得以長期傳承,以英模命名的中隊已有44個,其中“朱瑞中隊”被評為全國百優中小學英雄團隊集體。現在,全縣已建立英雄中隊302個。
3.加強青少年思想教育。縣關工委積極發揮少先隊和共青團的作用,在少先隊中,召開了鐵嶺縣第一次少代會,成立了第一屆少工委,開展“紅領巾相約中國夢”“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主題活動200多場。依托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等平臺,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講座20余場。通過愛心助學等方式服務留守兒童、貧困兒童3000余人次。在團組織中,開展“青年大學習”行動,開展團青培訓10場,聽課人數2000余人。舉辦“奮斗的青春最美麗”表彰大會、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青年好榜樣頒獎儀式等,對優秀青年團員進行表彰,選樹各領域青年集體和個人典型80余個,有效激發了廣大青年推動全縣振興發展的青春力量。
4.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全縣政法部門的法律工作者、法制副校長和法制報告員,深入到各小學,以普法為契機,大力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通過講法制課、校園法制廣播等形式,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近年來,共舉辦大型普法活動30次,講法治課120場,建法治宣傳長廊48個,發放《小學生交通安全漫畫讀本》《致全縣中小學生及家長一封信》《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手冊》等2萬余份。同時,“五老”積極配合政法綜治等相關部門,聯合對全縣中小學和幼兒園周邊環境進行徹底清理,排除了各類隱患,營造良好的校園周邊秩序。共排除安全隱患220個,解決矛盾糾紛130起。
5.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縣關工委在2013年開展了“留守兒童”摸底調查,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進行建檔立卡,實行檔案化管理。各鄉鎮關工委將本鄉鎮內的“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進行登記造冊。在建檔立卡的基礎上,開展幫扶工作,共結成幫扶對子1008個。同時,號召社會各界進行捐資救助,2018年共籌集善款57萬元,1020名兒童得到資助。同時,為全縣273名貧困兒童和373名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辦理了低保,使每一個兒童都過上正常兒童的生活。
鐵嶺縣關工委多年來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扎實工作、勇于創新的工作思路,關心下一代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涌現出很多工作亮點,創造了很多值得推廣的好經驗,多次受到上級關工委的表彰,關心下一代工作受到了群眾廣泛關注,得到了全社會關心和支持,為加快推進鐵嶺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了突出貢獻。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