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頭 創新引領
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局面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關工委
海寧隸屬于中國革命紅船的啟航地——嘉興,萬馬奔騰的錢塘江潮孕育了海寧獨一無二的“弄潮兒”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市關工委主動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在青少年中弘揚“紅船精神”和“弄潮兒”精神,重基層強基礎,推進改革創新,激發組織活力,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水平顯著提升。
一、創新體制機制,組織引領力不斷加強
海寧市委市政府歷來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了“黨建帶動、關工委主動、部門聯動”的良好格局。市委召開了全市性“黨建帶關建”工作會議,并下發了加強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指導意見(海委辦發(2018)4號),關心下一代與黨建工作同研究、同考核、同總結、同表彰,關工委工作納入到市精神文明建設內容。市委常委會每年聽取關工委工作匯報,并以兩辦文件形式下發關心下一代工作要點。關心下一代重要報告事項以專報形式報送市委書記;關工委提出的推進青少年綜合基地建設等寫入市委常委會紀要,并且有督辦。2018年,市關工委公用經費56萬元,鄉土讀本專項經費105萬元。并在新建的老干部活動中心內,專門安排一層1474平米,作為關工委辦公活動場所。
按照“小機關、強基層、全覆蓋”的群團組織建設思路,市關工委配齊配強領導班子,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比較健全的組織隊伍網絡。在市級層面:市級關工委班子由退休的原市委書記擔任名譽主任,原政協主席擔任主任,配備了常務和專職副主任,還有兩位副主任,日常開展工作有7名同志。還積極發揮關心下一代工作21家成員單位的協調機構作用,在教育、司法、文化等10個市級機關部門建立了關工委組織。在鎮(街道)層面:面向基層大膽創新試點,12個鎮(街道)全部建立關工委,明確主任由黨群副書記擔任,常務副主任由退居二線老同志擔任或者由退休老領導擔任,還有一名兼職副主任,并配好辦公室主任。在村(社區)層面:全市221個村和社區全部建立了關工委領導小組,并已在村(社區)建立五老志愿者工作室167個。加強企業關工委建設,建立了經編產業園區等企業關工委29家。還探索性的在經濟發展平臺經編園區、兩創園區,家紡協會等建立了關工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二、創新發動機制,五老隊伍不斷壯大
五老是青少年教育最生動、最感人、最鮮活的教材,我們積極組織發動,建設一支與青少年“心連心”的五老隊伍。
1.抓好示范引領,增強使命擔當。把加強思想引領放在首位,增強五老服務青少年正確意識。開展“雙先”表彰、五老奉獻獎等評選,利用新聞媒體、工作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宣傳五老典型事跡。聯系電視臺拍攝宣傳五老節目,在《今日新農村》電視欄目播放。編印《潤物無聲育新苗》五老風采錄,收錄全市58位基層五老先進事跡。建立咨詢、慰問、看望等制度,激發五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充足五老數量,確保隊伍質量。2016年,市關工委專門開展了五老隊伍建設課題調研,對影響五老隊伍建設和制約五老作用發揮等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對調研反饋的鎮(街道)常務副主任隊伍不穩、工作缺乏連續性等問題提出對策措施,并在市委文件中得以采納。去年,為開展好“新時代文明傳習”主題活動,又建立了長者聯盟志愿者服務總隊,各鎮(街道)及村(社區)及時建立起服務分隊和小隊。目前,全市五老志愿者5000余名。
3.堅持抓好培訓,提升服務能力。將五老骨干培訓列入老干部黨校舉辦的知識更新專題培訓班和報告會對象,并在市委黨校舉辦五老骨干業務培訓班,開展十九大精神、紅船精神和業務知識培訓工作等專題輔導。五老培訓工作走上常態化、規范化軌道,同時以開展五老骨干傳幫帶的方式,提升廣大五老志愿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創新主題教育載體,彰顯“弄潮兒”特色
“弄潮兒”精神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是海寧關心下一代工作特有的寶貴精神財富。市關工委充分挖掘海寧“弄潮兒”精神資源,呈現出青少年主題教育走心、走深、走實,五老參與活動多形式、多方面、多時段的生動局面。
1.堅持立德樹人,促進思想道德教育。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重要論述,抓好鑄魂育人工程。一是“弄潮兒精神”深入人心。2018年,我們根據中國關工委和省關工委部署,開展了“弘揚紅船精神,爭當時代弄潮兒”主題教育活動,收集了48位革命志士、文化俊賢、科技精英等海寧英模故事,編纂出版《弄潮兒向濤頭立》讀本,面向全市3-9年級學生發放5.8萬冊。圍繞讀本開展尋訪身邊的榜樣、百場巡講、閱讀知識競賽、講故事大賽,引領時代新人傳承“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的大無畏精神和豪邁氣概,得到《浙江日報》點贊。在全市打包推進“弄潮兒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命名了27家首批弄潮兒社會實踐基地。二是主題活動形式多樣。通過清明祭英烈、講好革命故事、讀書分享會、征文演講、重走紅色路、實踐體驗、影教育人等一系列活動,傳思想傳精神,根植紅色基因,全市10萬余名青少年受到教育。去年開展的“喜迎改革開放40年 走進美大看發展”教育活動,組織了240位小學生和家長走進美大集團看改革發展變化,見識“中國制造”的偉大力量,感悟“紅船精神”在改革時代的首創、奮斗和奉獻精神。三是自選活動特色鮮明。海寧作為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兩個試點縣之一,市關工委主動服務大局,開辦專題講座、家庭教育大講堂,圍繞“五水共治”、垃圾分類、文明出行、文明餐桌、生態環保等內容,組織青少年開展社會體驗與實踐,中國文明網等點贊了海寧做法。
2.打造特色品牌,傳承精神力量。多年來,市關工委著力組織五老走進校園,老少面對面、互動心貼心,著力打造“長者會客廳”這一拳頭品牌。今年,會客廳由每季一期增加到每月一期,受眾由中小學生擴展到企業青工,腳步從校園走進了鄉村文化禮堂,內容涵蓋政治理論、歷史文化、思想道德、法治精神、家訓家風、工匠精神、安全技術等各個方面。勞模工匠與園區青工分享成長心路、法律專家為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現場說“法”、道德模范向小學生講述“小德”和“大德”……正如參加活動家長所說:面對面交流讓文明新風吹孩子的心田,可謂是育人細無聲,關工委的創新舉措走在了前頭。
3.參與社會治理,結對幫教幫扶。各級關工委都把辦好“假日學校”列為重點工作,廣大五老成為假日學校的骨干力量。有的擔任班主任、圖書管理員,有的發揮自己的特長愛好,開設手工工藝、琴棋書畫等方面課程。2018年全市舉辦暑期“假日學校”105所,參與學生11634人次。尖山新區圣奧集團“假日學校”已連續開辦六年,總投入130萬,每期招生“小候鳥”近200人,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每年,針對青少年成長社會熱點問題,市關工委至少開展2個課題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如去年針對全市“萬名學生暑期下社區進村落”活動的問題,調研報告得到市領導的批示,意見得到采納。針對社會培訓機構辦學不規范的呼聲,調研組及時切入,形成了兩份有分量的調研報告。全市24名五老網吧監督不定期巡查城鄉各個網吧。五年來,全市1709名五老組成530個關愛工作團,結對關愛1556人,明顯進步有1068人。
四、創新提升發展,工作機制不斷健全
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有效的工作載體,努力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矛盾,總結經驗,打造品牌,深化工作。
1.創新運行機制,激發活力。按照團隊化、專業化、項目化、聯誼化工作原則,市關工委直屬建立了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科普教育四個工作部,各工作部下設報告團和傳統文化、勞模、法制教育、家庭教育、才藝、心理健康等6個工作室,有五老領頭雁40名。對擔任各工作部和調研組負責人的退休老同志給予一定補貼。各工作部圍繞年度工作要點,分別制定了活動計劃,排出季度活動進程表,工作開展富有成效。
2.強化“五好”建設,擴大影響力。在鎮(街道)、村(社區)等廣泛開展創五好活動,抓創評,促提升。如在農村推廣丁橋海潮村五老志愿者工作室的做法,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五老志愿者工作室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在城區推廣硤石街道“長者志愿者聯盟”的做法,實現街道(村社)、五老、愛心企業、群眾性組織與青少年的關愛教育互動。硤石街道西山社區有60余名志愿者,已累計幫助托管新居民學生600余名、圓夢微心愿287個。目前,全市五星級先進村(社)有117 個,通過今年底考核五好率將達到70%左右。
3.探索“聯部包片”機制,形成合力。按照“統一領導、分管負責、分片包干”的工作原則,加強與聯鎮(街道)和部門工作聯系和指導,各工作部也進行分片聯系,每季走訪聯系一次。通過建立工作聯系制度,進一步提高基層關工委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幫助解決基層關工委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關心下一代工作政策宣傳。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