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初心使命 培育時代新人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關工委
霍山縣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別山腹地、淮河一級支流淠河源頭,縣域面積2043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1個進入國家級培育期的省級經濟開發區、144個村(社區),總人口37萬,其中青少年約10萬。多年來,在省市委的關心支持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霍山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堅持將關心下一代工作作為“百年大計”和“重點工程”,以一代人引領一代人、一代人傳承一代人,推動黨的事業代代相傳,關心下一代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新突破。先后3次受到中國關工委表彰,3次受到中國關工委、國家司法部、中央綜治辦聯合表彰,14次受到省級表彰。霍山縣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縣關工委被評為“安徽省十佳關工委”,并連續三屆榮獲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
一、一代人使命在肩
霍山縣關工委成立于1990年,歷屆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始終將其作為事關霍山發展、霍山未來的職責使命,緊抓不放、常抓不懈,不斷開創關工工作新局面。
一是堅持“全方位”引領。思想引領,強化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著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落實“黨建帶關建”,縣委辦印發專題文件,切實加強黨委對關工工作的領導。組織引領,縣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縣“黨建帶關建”領導組組長、縣關工委名譽主任,離退休正縣級領導擔任縣關工委主任,部分德高望重、熱心關工事業的副縣級退休干部、老專家擔任副主任,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關工委成員。及時調整充實縣關工委組成人員,使關工組織始終結構優化,充滿活力,確保班子穩定性和工作連續性。任務引領,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每年定期聽取縣關工委工作匯報,研究相關事項,解決實際問題。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調研關工工作,縣四個班子成員每年至少參加一次關工活動。每年關工工作要點,都以縣委辦公室文件印發。考核引領,將關工工作“四納入”“四到位”,并列入黨建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做到關工工作與黨建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總結、同表彰。201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先后表彰184個關工工作先進單位和185名先進個人。2015年,縣委縣政府還專門對縣關工委工作頒發了《嘉獎令》。
二是堅持“全要素”保障。始終把關工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全力做好工作保障。確保人員編制到位,縣委常委會明確將關工隊伍建設納入黨建考核,要求各鄉鎮各單位配齊配強關工委班子隊伍,并安排專人負責日常工作。確保辦公條件到位,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新建老干部活動中心和關工委辦公場所,辦公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對擔任鄉鎮、縣直單位關工委執行(常務)主任的退休老干部每月給予交通、通訊等工作補貼。確保協調配合到位,建立健全縣關工委成員單位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優勢互補的工作制度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三是堅持“全社會”參與。深入開展“五好”基層關工委創建活動,大力加強鄉鎮、學校、單位、企業等基層關工委工作,逐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在健全組織、搭建平臺、建設基地上下功夫、見成效。組織網絡“廣”。凡有青少年、有黨組織的地方都建立起關工委組織,并制定縣關工委負責鄉鎮關工委、教育局負責中小學關工委、縣直工委負責縣直關工委、科技經信局負責企業關工委的“四大責任體系”,實施網格化管理。全縣現有關工委組織393個,實現全覆蓋。班子隊伍“強”。鄉鎮關工委由黨委主要負責同志任名譽主任,分管負責同志任主任,由一名德高望重的同職退休領導任執行(常務)副主任。學校、單位、企業關工委都由一名分管負責同志任主任,相關部門負責人和退休“五老”任領導班子成員。骨干力量“多”。以“五老”人員為主體,按照“自愿參加、量力而行、發揮特長、就近就地”原則,通過組織動員、上門請賢、表彰激勵等舉措,動員更多新“五老”人員和愛心人士參加到關工委組織和關工活動中來,形成了“五老”骨干、關工積極分子和關工工作志愿者三支隊伍。其中,“五老”骨干2000多人;各類宣講報告團30多個,報告員160多人。
二、一代人初心不老
打鐵還須自身硬。霍山縣關工工作在全省創一流、全國爭上游,關鍵在于有一個好班子、有一支好隊伍,特別是有一個好“領頭人”。縣關工委主任邵必貴同志是革命烈士和老紅軍后代,是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省離退體干部正能量之星。他2007年退休后擔任縣關工委主任,堅持10多年如一日,把全部心血和氣力都用在關工事業上。2013年,他身患腫瘤做了7個多小時的大手術,出院后在刀口尚未愈合情況下,帶著橡皮座墊、掛著導尿管堅持上班,并瞞著單位、家人,到學校做思政報告;他老伴先后身患肺、腦腫瘤,兩次大手術時都是先處理好緊急“公事”再去忙于“家事”。他長期率先垂范,立德樹人,以自己“三代革命史”“三件傳家寶”為主題所作的《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家風》思政報告,深受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各界的歡迎和贊譽。近年來,他帶領報告團在縣內外作各類宣講報告達400多場次。以邵必貴同志為代表的關工“五老”隊伍,退休不褪色、離休不離志,主動作為、創新作為,關注霍山發展、關心群眾生活、關懷青少年成長,打造了一批有成效、有特色、有影響的關工品牌,有力地推進全縣關工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一是打好“紅色傳承”牌,強化思政教育。霍山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縣內有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園(紅源廣場)等20多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霍山充分發揮這些教育基地作用,組織青少年創新開展“五紅”教育,即:讀紅色書籍、講紅色故事、看紅色影片、唱紅色歌曲、參觀瞻仰紅色基地,引導青少年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聽黨話、跟黨走。全縣廣大“五老”報告員,先后走進100多所學校和社區、企業開展宣講,5萬多青少年受到教育。
二是打好“法制宣傳”牌,推進法治建設。近年來,法制副校長、法律志愿者和“五老”深入學校、社區和單位作近200場法制報告,5萬多青少年受到教育。指導多所學校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受到省高檢院批示表揚。制作普法專題片,在電視臺反復播出。組織學生學普法讀本、看普法影像,開展法治征文、法律知識競賽和參觀看守所、拘留所等警示教育活動。全縣廣大青少年法制意識明顯提高,學法知法守法蔚然成風,違法犯罪顯著減少。多年來,全縣未發生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7所縣直屬學校和18所中心學校全部被評為“零犯罪學校”。
三是打好“護林防火”牌,樹牢生態理念。霍山是國家級生態縣,護林防火至關重要。縣關工委聯合林業、教育、團縣委、婦聯等部門共同倡議,開展“護林防火進校園進萬家”宣教活動。通過召開會議,印倡議書、發宣傳告示、致家長一封信等方式,發動全縣4萬多中小學生,學習宣傳森林法和預防山林火災知識。通過連續9年開展“小手拉大手、共筑防火墻”宣教活動,全縣多年未發生重大山林火災,得到省、市領導的的批示贊揚,縣關工委連續6年被縣政府授予“森林防火先進單位”。
四是打好“鄉情交流”牌,厚植家國情懷。縣關工委會同教育局、團縣委等單位,連續12年舉辦霍山籍暑期返鄉大學生座談會,向他們通報霍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勉勵他們珍惜青春年華,努力學習,練好身體,蓄積本領,更好地建設祖國、報效家鄉。如今,越來越多的霍山青年身在他鄉,心系故鄉,積極為家鄉發展獻計出力。
五是打好“創建活動”牌,綻放文明之花。動員中小學生積極參與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等各項創建活動,開展“小手拉大手”,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用實際行動、從自己做起,爭當建設文明城鎮、美麗鄉村和環境保護的小使者、小主人。
六是打好“結對幫教”牌,關愛留守困境兒童。霍山現有留守兒童7277人,全部建檔立卡。各級關工委成員和廣大“五老”人員、愛心人士,采取“一對一”結對、“三結合”關愛等辦法,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生活、學習、身體、心理健康進行全天候、全方位關愛,構建起“學校細心關愛,家庭積極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立體式關愛網絡,實現“學業有教、監護有人、安全有保、親情有護、活動有所”的目標。積極開展助學、助困、助醫、助殘活動,多渠道籌集關愛基金,僅愛心助學一項,每年籌資100多萬元,助力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
三、一代人逐夢前行
霍山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關工委主動作為、各部門積極協調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近幾年來,各級基層關工委組織力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少年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一是廣大青少年更“有理想”。霍山的青少年自小在“聽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中長大,紅色基因已融入血脈,紅色精神已植入靈魂,廣大青少年努力學習,扣好理想信念這個人生“第一粒紐扣”,立志聽黨話、跟黨走,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立志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近年來,全縣有1人被評為全國最美中學生,10人被評為省、市美德少年,近20人在全國、全省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中獲獎,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和德才兼備的好青年更是數以萬計。
二是廣大青少年更“有本領”。在良好學習環境和紅色教育引領下,青少年的學習自主性、拼搏進取心越來越強。近年來,霍山縣先后被評為全省教育強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學生高考本科錄取率、一本錄取率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多個百分點,一大批優秀學子被全國名校錄取;中考總分平均分及單科平均分均名列全市第一。我縣2013屆中學畢業生殷怡航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首屆《中國詩詞大會》獲得總冠軍;2014屆學生陳亞飛入選了今年央視春晚《青春躍起來》的節目錄制。
三是廣大青少年更“有擔當”。他們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滿腔熱情投入建設大潮,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股清泉”,充分彰顯了霍山青少年的生機活力。他們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成立紅蠟燭志愿服務隊,或在寒冬里掃雪鏟冰,扶老攜幼,為困難群眾送去一縷縷溫暖之風;或在酷暑中揮汗如雨,愛心送考,為莘莘學子清出一條條順暢之路。他們積極參加科技教育文化下鄉、重大節慶活動宣傳等志愿服務行動,或者走進城鄉敬老院、特教所、深山教學點等地開展敬老助困慰問活動,學習社會,學會做人,充分展現了霍山青少年向善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
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霍山縣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將立足大別山紅色土地,傳承新時代老區精神,堅守初心使命,堅持務實創新,更好地發揮縣級關工委在基層的堅強堡壘作用,奮力開創新時代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