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基礎更牢 讓品牌更亮
邱縣努力創建“六好”關工委事跡材料
河北省邯鄲市邱縣關工委
黨的十八大以來,邱縣關工委高舉習總書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按照中關委“重基層、創六好”的要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表現在:黨政重視支持。縣委、縣政府將關心下一代工作納入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規劃,年初定目標,年終組織部考核;相關部門配合??h委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領導小組,副書記任組長,組織部長、宣傳部長任副組長,組織、宣傳、政法、教體、衛健、交通、民政、司法、供電、工、青、婦等部門按職定責,形成了合力;基層組織健全。全縣7個鄉鎮,217個村、6個居委會、30所學校、18個縣直教大單位、21家規模企業均建立了關工委,實現了基層組織全覆蓋;活動經常有效。因活動好,2009年《中國火炬》第一期以《“馬蘭牧騎”式的宣講團》為題,報道了邱縣“五老”宣講團的事跡;2011年以《強組織、優機制、讓基層關工委活起來》為題,在全國關工委基層工作大會上發言;2018年《中國火炬》第三期以《留守娃的歡樂驛站》為題,報道了邱縣創辦“社親園”關愛留守兒童的經驗做法;制度健全完善??h、鄉、村三級關工委全部制度上墻,而且所有活動上網,讓制度執行和活動開展情況一目了然。
重視探索創新是邱縣關工委的老傳統、特別是2016年以來為農村留守兒童創辦“社會親情園”(簡稱“社親園”)的做法,引起各級領導關注和支持,省、市委領導王東峰、許勤、趙一德、梁田庚、高宏志、王立彤等分別批示,向全省、全市推廣。2018年9月省關工委在邱縣召開了全省關工委基層活動陣地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進行現場觀摩和推介。新華社、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上海東方衛視、河北電視臺、邯鄲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也相繼進行了報道。
邱縣為留守兒童創辦“社會親情園”能夠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其主要原因有四個:
一是回答了一個社會普遍關心的課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現階段大多數人口仍然是農民。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突出,特別是這個群體中的失學、失教、失管、失情、失親等問題,很多家長無奈,學校無策,全社會關注,黨中央也十分重視。習總書記在中央改革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講話中指出“要在隨遷子女就學和在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上推出務實管用辦法”。邱縣關工委正是適應這一要求,才于2016年初提出了為留守兒童創辦“社會親情園”的新概念。之所以稱其為“社會親情園”,目的是通過這一平臺把社會親情匯聚起來,然后再通過這一平臺按照留守兒童的不同需求再釋放出去,從而達到社會關愛與留守兒童需求的有效連接。實踐證明,這一做法簡單、易行、可操作,只要認真辦,認真做,這件事就能夠做好。
二是找到了一個較容易操作的“切入點”。兒童最大的特點是“興趣”,凡有興趣的事情都對他們有吸引力。正是從這一認識出發,邱縣關工委利用學校課外時間舉辦“興趣班”進行“切入”嘗試,受到兒童普遍歡迎。于是縣關工委動員一批有技能、愿奉獻、身體又較好的“五老”與學校關工委聯合舉辦“興趣班”。之后,活動內容不斷外延,講紅色文化、革命斗爭故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技前沿成果、人生避險、交通安全知識等,逐步將孩子們引入到了知識殿堂和人生正途。“興趣班”在學校試辦成功后,迅速向社會拓展,開始是退下來的“五老”在自己家庭院辦,繼而又延伸為不同類型的社會愛心人士辦。但不管是誰辦,其宗旨永遠不變,那就是只奉獻,不收費。因此,“興趣班”也就成了社會公認的“社會親情園”(簡稱“社親園”)。
三是已形成一套可持續的運行機制。創辦“社會親情園”三年多來,該縣不斷總結、完善,力圖使這一新生事物生命力更強,更可持續。具體說是“六有”、“五幫”、“五位一體”、“一納入”?!傲小笔侵皋k“社親園”六條標準,即有法人、有標牌、有場所、有器具、有教材、有檔案,把一個個社親園建設成家長們放心、孩子們開心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陣地。社親園以領辦創辦的“五老”名字命名更能激發老同志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拔鍘汀笔侵笌土⒅?、幫學業、幫安全、幫親情、幫解困,讓辦園者的職能更加明確?!拔逦灰惑w”是黨委行文件、政府做規劃、部門分職責、五老為主體、老干局總協調?!耙患{入”是將社親園納入基層黨建考核內容。這套運行機制的確立,既調動了“五老”和廣大社會愛心人士辦園積極性,又為“社親園”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證和環境保障。
四是培樹了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典型。典型是旗幟,是榜樣,也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因此邱縣關工委始終重視典型的培樹和推廣。如在縣二中附小率先舉辦“興趣班”而后命名為“社親園”;東常屯關工委利用春節組織動員在外工作人員自捐,設立“留守兒童關愛基金”,讓關工委經費成了有源之水;邱縣老年書畫研究會秘書長張育才不僅自己帶頭辦“社親園”還動員十幾名會員爭相辦園;留固村農民王書田因“社親園”辦得好受到村民歡迎,在2018年5月村委會換屆選舉時還全票當選村主任;退休女職工霍桂菊為辦“社親園”騰出五間西廂房供60名留守兒童使用,還為一些特殊兒童免費提供午餐;南辛店鄉后王莊村民辦教師楊俊平丈夫在外打工,三個女兒都在外上學,她也利用周末和假期舉辦“社親園”免費教畫畫、剪紙等技能;退休教師安東生不在縣城享清福,而在原籍農村西石彥固村老家辦起了“社親園”。問他圖個啥?他說別的我不圖,只想能為家鄉孩子健康成長做點兒事!我們就是依靠這些典型的引領和感召才確保了“社親園”持續向前推進和發展。
三年多來,邱縣“五老”和社會愛心人士已辦“社親園”123家,入園留守兒童3987人,入園率達82%,遍布全縣城鄉、學校、企業、社區,成為邱縣農村基層黨建、學校德育教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社區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