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沈河區關工委事跡材料
沈河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關工委的指導下,適應新形勢下青少年的成長特點和規律,堅持抓黨建帶關建,抓組織壯基礎,抓協調聚合力,抓創新樹品牌取得了新的成效。區“五老”報告團被評為省優秀報告團,區關工委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示范基地優秀組織獎”和教育部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先進集體”、遼寧省關工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遼寧省關工委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一、以黨建帶關建,“四納入、四同步、四到位”體制機制健全完善
一是加強了各級關工委組織領導班子。區委副書記分管關工委工作并兼任關工委主任,常務副主任由剛退下來的區級領導擔任,現任常務副主任王敬黨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省勞模、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配備了副主任兼秘書長。各街道、教育系統關工委均由黨工委(黨委)副書記任主任,原黨政班子退休領導干部任常務副主任,科長擔任秘書長。社區、學校關工委主任由黨委書記兼任,并配備常務副主任和專職干事。
二是將關心下一代工作納入了黨政工作議事日程。先后下發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專題辦公會議紀要》、《關于進一步開展創建“六好”基層關工委活動的意見》等文件。將“青少年教育基地”“六好”關工委創建等活動納入年度黨建目標考核,做到關工委工作與黨建工作同調研、同考核、同總結、同表彰。
三是調整充實了“五老”骨干隊伍。目前全區“五老”志愿者達4589名。建立區、街“五老”報告團,吸收抗美援朝老戰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學雷鋒標兵等為成員,“五老”報告團隊伍逐漸壯大,在引導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完備了硬件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區委、區政府將關心下一代工作硬件等基礎設施納入街道、社區、學校為民服務設施建設整體規劃。區關工委工作經費每年8萬元,區教育系統關工委經費每年5萬元。各社區關工委不僅有辦公室,還設置了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室、圖書室、健身室、社區大講堂。
五是探索了基層黨建帶關建的機制建設。每季度組織五老報告團和街道、教育系統關工委干部進行一次專題培訓。新北站街道黨建帶關建的成功經驗在全區進行推廣。各街道、社區和學校均將關工委建設納入到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當中,“四納入、四同步、四到位”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
二、抓基層強基礎,“六好”關工委創建工作不斷深化
一是組建了覆蓋全區的關工委組織。目前,15個街道、111個社區、47所中小學校全部建立了關工委組織覆蓋面達到100%。全區178個基層關工委在創建六好關工委活動中有145個受到市、區以上關工委表彰。
二是規范了創建工作制度。制定了《沈河區創建“六好”基層關工委工作方案》,制定了“六好”關工委申報、檢查、評比、表彰制度;基層關工委“六薄一冊”制度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得到進一步規范。
三是形成了齊抓共管整體合力。把“六好”創建活動納入到全區精神文明、目標管理、評比考核工作中。總結推廣了山東堡社區、永環社區、紅巾社區和區教育局、司法局的創建經驗,創建質量不斷提高,覆蓋面不斷擴大。
四是涌現了一批優秀“五老”和先進集體典型。五年來,受到上級表彰的“五老”先進個人120人(次),先進集體80%。區“五老”報告團團長王金玉先后編寫宣講稿近60余萬字。區教育局、新北站街道“五老”報告團被評為省優秀報告團。王金玉等8名同志被評為省關工委優秀報告員,張德山被評為遼寧省關工委最美五老,張淑清等15名區“五老”報告團成員被評為區最美“五老”。
三、傳紅色基因做時代新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得新成效
一是深入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活動。深入挖掘一經二校、同澤女中等百年學校的本地紅色資源,使“傳承紅色基因”活動開展得深入人心、接地氣。組織編撰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的重要批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等報告團宣講提綱90余篇。編輯出版了《傳承紅色基因-譜寫奉獻之歌》、《壯麗七十年放歌選》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生動教材。“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故事、慶祝黨的生日故事”展演活動、“傳承紅色基因示范校推進會”等活動受到省、市關工委領導的一致好評。《傳承紅色基因鑄就了一所名校》《我的學校叫岸英》等優秀征文作品分別在沈陽市關工委《關心下一代工作通訊》和《中國火炬雜志》予以刊登。
二是堅持學雷鋒活動、道德講堂常態化開展。創建了以英雄命名的學校2所,以英雄命名的中隊56個。組織青少年和“五老”志愿者參觀雷鋒事跡展覽、革命傳統教育展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活動216次,受教育人數29000余人次。岸英小學道德講堂工作經驗受到全國關工委表彰。
三是“家庭家教家風”教育活動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召開“建設優良家教家風”主題教育宣傳動員會。目前,全區各級關工委共開辦家庭家教家風教育講座、報告會300多場(次),發放各種宣傳單近十余萬份,受教育家長900余人(次)、中小學生近萬余名。此外,全區組建各類“五老”報告團、宣講團361個,報告員920名,每年為青少年做革命傳統、理想信念、科普知識、遵紀守法等方面的宣講報告逾600場(次),受教育青少年數萬人(次)。
四是青少年教育基地創建活動成效顯著。目前全區111個社區都建立了400-2000平方米的活動教育陣地。岸英小學被市關工委首批命名為“沈陽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沈河房產110報修中心被評為全國學雷鋒先進集體、大南街道紅巾社區被命名全國學雷鋒最美社區。創建沈陽市第七中學、第八中學、實驗中學、大南一校、一經二校、喜良小學等傳承紅色基因示范校12個,社區創建青少年教育基地近百個。
四、優環境促成長,社會文化環境治理創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步
一是進一步加強“五老”網吧義務監督工作。健全網吧監督隊伍,每個社區都配備1-3名“五老”網吧監督員。新北站凱旋社區建立了綠色網吧,請 “五老”專門負責,課余時間免費為青少年開放。全區“五老”網吧監督員520人,近年來先后勸阻青少年進入網吧近1000人次。
二是深入推進法治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在學校、街道、社區開辟法治宣傳園地,由“五老”志愿者為青少年傳授法律知識。10位“五老”報告員堅持每人每月進一次校園,902名基層普法報告員堅持每人每年進一次校園,受到學校、家長、青少年的普遍歡迎。
三是創新教育載體,推進青少年法治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建立了公、檢、法、司、政法委、共青團等多部門參與的聯席會制度。開展“警官、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進校園、青少年模擬法庭實踐等活動。中國關工委、國家司法部、中央綜治辦聯合召開的“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總結大會上,對沈河區法制教育經驗予以充分肯定。
五、辦實事解難事,青少年群體教育管理關愛行動廣泛開展
一是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社區建立青少年幫教基地,依法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打造零犯罪社區、零犯罪學校,有效預防和減少了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在全區廣泛開展人“大手牽小手”活動。
二是著力解決青少年群體的實際困難,關愛幫扶活動深入開展。五年來,全區各級關工委動員捐款達50余萬元,資助困難家庭學生720余人次。區五老報告團成員、全國學雷鋒標兵張德山先后為13個困難孩子捐款達10多萬元。各街道、各社區關工委為失學、失親、殘疾兒童、農民工子女和特殊困難家庭學生建檔立卡,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的做好幫扶關愛活動。
六、重創新樹品牌,關心下一代各項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一是以少先隊“英雄中隊”為發端帶動品牌創新。通過創建第一個少先隊“英雄中隊”并堅持不斷開展校內外活動,令聞小學從相對后進學校發展到先進學校岸英學校。中國關工委下發文件,轉發岸英精神伴隨我們成長的經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予以集中報道。岸英英雄中隊、少年模擬法庭、道德大講堂、綠色網吧、續寫雷鋒日記活動等工作品牌也得到省、市關工委的充分肯定。
二是由新北站街道山東堡社區和岸英學校共同創建的“學校放假社區開學”教育模式。學校、社區聯動教育工作模式在全區推廣并堅持了19年,成為寒暑假期間服務、凝聚青少年的活動平臺及加強青少年德育、智育教育的重要陣地。2015年沈陽市教育局、青教辦將此做法在全市進行推廣。
三是建立“家校社共育”組織,創建“一校一品”的家庭教育學校。全區家長學校辦學率100%,家庭教育普及率95%以上,家長活動參與率90%以上。沈河區家庭教育學校被中國關工委評為“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金推手獎”,并作為“沈河經驗”在全國推廣。2011年全國關工委基層工作會議在遼寧召開期間,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率與會代表200余人視察了岸英小學,對岸英小學關工委工作特別是創建少先隊“英雄中隊”工作給予高度贊譽和充分肯定。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