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擔當作為
扎實推進特克斯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全面發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特克斯縣關工委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州黨委、縣委工作部署,結合全縣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精準發力、上下發力、持續發力,扎實有效推進黨建帶動關工委工作,通過加強關工委自身建設、發揮“五老”作用、加大校外輔導、捐資助學等方式,千方百計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辦實事、做好事。現將近年來工作匯報如下:
一、狠抓自身建設,打造“四型”服務團隊
一是“學習型”團隊。結合全縣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研究新媒體,掌握現代化工作手段;增強為青少年學生及老同志隊伍需求的服務能力;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向基層學習,向工作對象學習,向外地、外單位先進經驗學習,努力充實自己。學習科學領導,提高組織、協調、配合的水平,特別要增強破解難題的信心和能力。二是“服務型”團隊。要認真理解和堅持關工委“圍繞中心、配合補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基層、注重實效”的工作方針,擺正位置、放開眼界、拓寬視野、努力工作。要當好參謀助手,搞好建言獻策,努力爭取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和支持,同時加強和相關職能部門協調動作,為在職同志發揮主導作用服務;要從離退休老同志隊伍實際出發,充分調動老同志積極性,充分發揮老同志優勢,充分尊重老同志的首創精神,為離退休老同志隊伍發揮主體作用服務,建立了一支以“五老”為主體的“愛心團隊”隊伍,愛心團隊下設八個分團,按照各人的專長和興趣愛好組成,分為博愛志愿者、退伍老兵志愿者、紅十字會志愿者、退休老干部志愿者、伊犁“夜幫”車友俱樂部、伊犁愛心爸爸媽媽團、“五老”宣講團,受到“五老”幫助長大的孩子組成巴合勒克愛心哥哥團反哺社會幫助他人。三是“調研型”團隊。要深入到離退休老同志中間去,掌握他們中的資源,建立資源檔案,形成工作骨干。同時了解他們所想、所思、所為,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動員他們為青少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深入到青少年當中去,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需求,對普遍性的需求和特殊性的需求進行梳理,形成“需求菜單”。四是打造“創新型”團隊。把日常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梳理出來,用發展的眼光看,把阻礙前進的問題找出來,進行立項;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形成的原因;排出幾種解決的辦法并加以優選;辦法確定以后,努力加以堅持,在堅持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達到不斷提升工作狀態的效果。
二、搭建平臺,發揮“五老”正能量
一是開展“愛心幫教轉化”活動。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格局,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目標要求,建立聯系、交流和溝通的長效機制,形成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攜手育人的良好局面。二是深入開展普法活動,加強了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力度,提高他們的遵紀守法意識。通過“大手拉小手”、“一幫一”結對子等形式,近年來,“五老”人員與吾爾塔米斯村的留守兒童30名結對子,通過走訪,面對面談話,開展扶貧幫困等方式,教育疏導,幫助其增強信心,陽光生活。三是引進縣域外企業及個人,共建愛心幫扶圈。近兩年共爭取到縣域外企業和愛心人士捐贈共計資助大學生、中小學生110名,資助金額30余萬元。2019年,江蘇援疆指揮部捐贈我縣50萬元,10萬元用于扶貧特困戶,5萬元用于慈善總會辦公經費,35萬元用于孤兒院活動場地修繕及建設。近年來,引進的甘肅、陜西、烏魯木齊及伊犁愛心爸爸媽媽哥哥團,為闊克鐵熱克鄉莫因臺村、恰干才村,齊勒烏澤克鎮吾爾塔米斯牧業村、阿騰套牧業村、蘇阿蘇牧業村、巴合勒克牧業村贈送衣服5000套,總價值80000元。四是發揮成員單位,共同開展扶貧幫困活動。縣關工委充分發揮縣共青團、婦聯、工會、殘聯、民政、紅十字會等單位作用,共同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全縣6個鄉鎮場建立愛心團隊24個,愛心爸爸媽媽團隊600余人,社會各類愛心團隊10余個,幫助貧困學生300人,捐贈書包500個,校服500套,文化用品200余件。截止目前,共幫扶大學、高中、初中、小學、殘疾學生192人,累計金額20.21萬元。五是創新幫扶載體,有針對性的開展幫扶工作。發動各領域有愛心的人士積極開展捐款捐物活動,特別是從2016年冬季開始的“送暖衣”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近年來,由伊寧縣、伊寧市、六十九團、七〇團等“老兵志愿者”20人,分赴我縣齊勒烏澤克鎮巴合勒克村吾爾塔米斯村開展捐助活動,引起當地村民較大反響。截止目前,共為各鄉村捐贈衣服18次,32000件,總價款48萬元。開展志愿活動、捐贈衣物、體育學習用品、藥品、義務理發、資金幫扶等活動50余次,幫扶物資70余萬元。
三、突出亮點,“五老”服務持續發力。
(一)圍繞總目標加強在意識形態領域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作用。一是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在沈建佳工作室設立古老物品展覽室、貧困孩子圖書室、單親孤兒住宿休息室以及特克斯縣關工委愛心團隊的簡介。自成立以來,來自伊寧縣、鞏留縣和本縣的師生,將沈建佳工作室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各項活動30余場次,參加人員3000多人次。二是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活動基地。來自縣初級中學、博斯坦村居民一同在沈建佳工作室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每個季度開展一次,現已開展活動22次,共建結親幫扶對子300多余對。三是黨日活動開展地。每當開展黨日活動時,沈建佳工作室都是一片熱鬧祥和的場面,來自縣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師生及幼兒園教師,重溫入黨誓詞,觀摩沈建佳工作室,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教育學生常懷感恩之心。截止目前已開展黨日活動20余場,參加人員900多人。
(二)充分發揮老干部宣講團作用
一是將14名政治立場堅定、具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較高的政策水平、始終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反分裂斗爭紀律、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老干部充實到老干部宣講團。近期來宣講團的老干部們奔走在單位、社區、各鄉鎮場及職業技能教育轉化中心等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政策理論、縣情縣策、講歷史談變化等宣講工作。凝聚共識,堅定全縣各族人民永遠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宣講20場次,受教育人數2800余人次。
二是開設“五老”愛心小課堂。與特克斯縣博斯坦社區聯合,組織10名優秀的退休老教師、老干部,開設了“五老”愛心小課堂,利用周六、周天和暑假期間,組織轄區內需重點關注的孩子,進行國語教育和特長興趣培養。開設國語、書法、聲樂、舞蹈、美術等課程,既培養了孩子們對文藝活動的興趣,也有針對性的打開了孩子們封閉的心靈。本次為試點教育,結合開展的效應,針對每個鄉鎮和社區(村隊)都進行開課,充分發揮“五老”及愛心志愿者的力量,在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道路上發揮“五老”應盡的作用。
三是結合自治區黨委“奮戰一個月、和諧慶國慶”工作部署、“兩個全覆蓋”住戶開展群眾工作,“三收一回歸”人員家庭幫教幫扶工作,組建“‘三個白皮書’老干部專題宣講團”,突出做好各鄉鎮、村、社區群眾和學校的面對面宣講工作,采取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用漢、哈、維、柯四種語言對鄉鎮群眾進行講解。截至目前共開展宣講46場次。
四是組織“五老”發聲亮劍、國旗下宣講。組織各鄉鎮場、各單位“五老”人員參與發聲亮劍、每周一升旗儀式國旗下宣講活動,將此作為群眾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通過旗幟鮮明亮觀點,立志堅定表態度,一次一次叩響、敲開各族群眾的心門,宣傳引導重點人員家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價值觀,爭取做維護新疆民族團結和穩定的積極力量。同時選送優秀“五老”發聲亮劍稿報送縣委宣傳部及特克斯縣電視臺、特克斯零距離等媒體發聲亮劍專欄,進一步深化“五老”標桿作用。
五是思想教育工作。組織老干部宣講團中10名漢語宣講員到教育部門開展面對面宣講,根據教育部門原具體課程安排、老干部宣講團成員身體狀況及宣講內容等,制定宣講計劃。對黨的指導思想、路線方針政策、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理論、去極端化、反恐怖主義及疾病預防與控制、醫療保健、特克斯縣自然文化遺產等內容進行宣講。同時針對特殊人群子女開展談心交心座談活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和培養孩子們團結互助,讓孩子們看到自己可成長的方向,同時提升力量,朝著目標快樂前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讓孩子們臉上多一份喜悅和自信。
四、輻射監督,榜樣力量推動工作
一是幫扶引領作用。通過“特克斯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沈建佳工作室”輻射作用,來帶動和影響更多的人投入到“最美媽媽”、“愛心媽媽、愛心爸爸”團和特克斯縣“博愛”志愿者服務隊等愛心團隊中。并在工作室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愛心救助活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觀看紅軍長征紀實片,共組織3000余名中小學生在縣“建國紅色奇石館愛國主義基地”開展“不忘初心”紅色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縣關工委的聯動紐帶作用,為我縣各族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美好未來添磚加瓦。二是發揮監督作用。發動“五老”人員,在學生放學期間和節假日開展聯合督查活動,遏制未成年人進入網吧、游戲廳,凈化社會環境。并圍繞城市管理、市場秩序、教育教學、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等工作,開展收集民情、發現問題、建言獻策活動,截止目前,已跟8個網吧簽訂責任書。三是發揮職能作用。自全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以來,全縣成立9個指導組,聘請9名退休干部,利用自身的經驗、威望優勢,擔任指導組組長,監督和指導主題教育活動。
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克斯縣關工委將進一步總結經驗,提高認識,不斷提高完善自身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組織“五老”圍繞總目標,繼續發揮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開拓創新,努力讓青少年成才、讓群眾滿意、讓黨組織放心。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