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開拓 爭創一流
關心下一代工作與新時代同進
重慶市綦江區關工委
黨的十八大以來,綦江區關工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秉承“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理念,立足新起點,直面新挑戰,繼續夯實基層基礎,自覺服務社會發展,潛心探索規律,專注創新實踐,以責任和擔當用心詮釋“急黨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盡關工委所能”工作方針的深刻內涵,為青少年撐起一片愛的藍天。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常務副主任楊志海、劉雅芝先后來綦視察,充分肯定我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創新多、亮點多、經驗多、品牌多”;區關工委先后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先進單位”“創建‘五好關工委’優秀組織獎”等10多項殊榮,2017年成功創建“全國青少年普法示范區”。
一、領導重視站位高,措施有力氛圍濃
綦江區委始終把下一代的教育培養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加強領導、完善機制。一是領導重視,高位統籌。區委每年春節后第一次常委會專題研究“一老一少”工作,工作要點由區委辦公室轉發全區貫徹落實,重點工作由區委召開專題推進會,落實專項工作經費;區領導明確提出:“一老一少,隨喊隨到”“要講話就登臺、要協調就到場、要發文就簽字、要支持就保障”,為全區工作推進奠定堅實基礎。二是高配班子,充實力量。區委配備以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和分管副區長為名譽主任,區委辦等20多個部門為成員的高規格領導班子。各街鎮、部門關工委均由“一把手”擔任名譽主任,黨委主要領導分管和擔任主任,成員5-8人,每年研究關心下一代工作至少2次。三是黨建引領,壓實責任。區委組織部將關心下一代工作與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同部署同安排,納入黨建目標考核和工作督查,納入組織部干部培訓內容,每兩年進行工作表彰。離退休干部黨組織與關工委融合互補、互促互進,關心下一代工作力量得到極大增強。四是強化保障,創造條件。區委明確關工委辦公室為副處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掛靠區老干部局管理,編制4人,經費納入區財政經費預算,配備工作用車一輛。全區各級關工委均落實專兼職工作人員,經費實現實報實銷。
二、深耕細作強基礎,整體推進上水平
目前,全區共有關工委組織637個,其中街鎮20個、部門54個、村社387個,教育督導責任區9個、學校102個,醫院33個,企業31個,基本做到橫到邊縱到底的網絡覆蓋。區關工委始終把強基層、活基層擺在突出位置,深耕基層、活躍基層,激發動力、凝聚合力,實現了基層關心下一代工作水平的整體提升。一是工作模式日趨成熟。經過不斷實踐總結,街鎮“四合一”(老體協、老協會、老齡委、關工委)模式和部門“1+X”(1個工作團帶動若干部門關工委)模式不斷發展成熟,社區全面推進關心下一代“網格化管理”,形成關工、社工、義工相結合的工作隊伍。二是深入開展結對共建。推行部門、街鎮聯席會制度,定期進行工作探討和交流,發現典型做法及時推廣,激勵各級關工委踏實干、比著干、創新干;街鎮、部門關工委聯合,每年重點打造開心農場和村居示范點,現已形成60余個村居關心下一代工作示范點。三是多種舉措引領基層。區關工委搭臺、基層登臺唱戲,豐富基層工作內涵,激發基層工作活力。廣泛開展基層巡回展演、百校法制巡回宣傳、百場黨史國史宣講、百場家庭教育報告等一系列活動;各類總結會、推進會、現場會下沉基層召開,堅持每年工作培訓和外出考察、調研,向基層補貼專項工作經費超過100萬元。四是扎實推進“五好”爭創。以規范促提升、以爭創激活力,引領基層“齊步走”。教育系統構建起“教委—督導責任區—學校”三級組織網絡,衛生系統關工委達到31家,企業關工委達到33家。先后有210個基層關工委命名為綦江區“五好”關工委,40個關工委獲市級五好關工委稱號,中峰鎮關工委被評為全國“五好”關工委。
三、核心價值強引領,立德樹人育未來
區關工委始終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這條主線,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大小結合、層層呼應,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以鮮活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感染力,將青少年緊緊凝聚在黨的旗幟下。一是活動不停,育人不輟。“中華魂”讀本征訂達8萬多冊,親子共讀,師生共讀、老少共讀,同步啟動小主播、小記者招募,開展網絡投票、作品展播、冬夏令營等配套活動,成為全區最有影響力的讀書活動之一。以現場庭審進校園、宣傳車巡回宣講、小公民法律課堂等多種形式,豐富“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活動內涵,大力推進“零犯罪學校”創建,不斷深化農村院壩普法,開展百名重點青少年結對關愛。暑期教育實現79個社區全覆蓋,每年“五老”和志愿者共一千余名擔任輔導員,受教育青少年超過5萬人次。同時,堅持每年確定一個主題舉辦大型教育活動,共計10場,場均受教育人數1.2萬余人。連續12年舉辦關心下一代工作專場文藝演出。組建黨史國史宣講團、老戰士宣講團、家庭教育報告團,開展黨史國史報告102場,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活動40場,家庭教育講座240場。二是打造基地,強化實踐。區關工委整合資金200余萬元,建設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已經初具雛形,形成了“植物品比、農耕傳承、果蔬采摘、戶外拓展”四大功能區,正著力打造農業科普、中醫中藥、生命救護、人工智能、團隊拓展等多元載體,引導青少年砥礪品質德行,提升綜合素養。依托紅四軍原軍長王良故居、石壕紅軍烈士墓、區農博園共建傳承紅色基因實踐基地和農業科普實踐基地,組織學生5.8萬人次參與社會實踐。
四、大膽開拓勤創新,品牌多元效果好
區關工委始終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遵循“年年有新路、處處見新招,事事求新效”的原則,帶領基層主動探索,創建品牌。一是用心做好上級項目打造品牌。“春苗營養計劃”和“少年硅谷”兩個項目在綦落地后,區關工委既協調各方予以基礎保障,又全力做好配合,先后開展廚房管理員培訓和“少年硅谷”項目教師培訓12場次,舉辦“我和春苗的故事”征文、繪畫比賽和科技挑戰賽2次。延伸中國關工委關愛,現實版開心農場在綦火熱上演。目前,全區共有86所學校建有開心農場,作為教育部、國務院督導委對綦江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和全國家校共育工作現場會展示的重要內容,受到領導專家高度贊譽。二是特色工作年年堅持形成品牌。區關工委連續9年組織留守兒童探親,涉足廣東、浙江、北京等7省市的30多個城市,讓540名留守兒童暑期與父母親情相聚。連續6年組織服刑人員子女及其親屬共180人次探監,落實老同志與服刑人員結對幫教,街鎮關工委對接服刑人員家庭幫難解困,引導服刑人員子女負重自強、健康成長。創辦準父母學校已經6年,廣泛布局網點,招募志愿者講師,舉辦育嬰技能大賽,建立解疑微信群,共舉辦培訓班720期,學員人數達到5.5萬人次。三是帶動基層勇于創新創建品牌。基層關工委將創新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榮譽予以重視并努力探索。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共形成80多項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五、志愿凝聚新力量,公益撐起一片天
精準助力脫貧攻堅,為青少年弱勢群體撐起一片愛的藍天。一是新生力量助力發展。2014年成立的關心下一代志愿者協會不斷發展壯大,包括準父母學校講師團、老戰士報告團等10個志愿服務團體,會員200余人,注冊志愿者近千人,每年為準父母學校授課上百場,為家庭教育咨詢熱線值班1200小時,廣泛參與志愿服務、資金募捐和精準援助,成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力量。二是精準幫扶重點關愛。堅持節日假走訪慰問,成立“關愛基金”7個,累計資助學生2100人次,爭取到國際婦女社等10余個愛心團體對我區貧困學生長期定向資助;援建留守兒童愛心家園8個,實施“百名病殘兒童康復行動”,指導民營綦江愛康醫院關工委建立自閉癥兒童管理學校。三是心系公益共襄善舉。在關工委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和團體主動上門對接,安利公益基金會、恒大集團等多個企業、團體與區關工委密切合作,“衣心衣意”“明亮一代人”等數十個公益捐贈活動在綦舉行,累計捐款捐物近200萬元。
新時代、新征程賦予關工委新使命,全區關工人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譜寫出更加豪邁的時代樂章。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