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陽市雁江區,有一位令人敬佩的“魏大姐”,青少年十分愛戴的“魏奶奶”——她就是雁江區關工委執行主任魏遠英。30多年來,魏遠英無論是擔任領導干部或是從領導崗位退休后,都始終心系下一代,傾情鑄關愛。她堅持不斷創新、大膽探索關愛新途徑,努力打造雁江關愛工作特色品牌,創造了許多可圈可點的新業績。她2015年被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20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老干部志愿者”,同年雁江區關工委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殊榮。
不忘初心 情系關愛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魏遠英從區政協主席崗位退下來后,擔任了雁江區關工委執行主任。她通過深入調研,理清思路,通過她數年的艱辛付出和不懈努力,使雁江區關心下一代工作面貌煥然一新。在她的帶領下,基層組織實現了全覆蓋。如今,全區建立關工委組織506個,有“五老”志愿者2144人,“六好”關工委創建合格率達到86.4%,各行業有高質量示范點56個。雁江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了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格局。
立德樹人 情注關愛
“拼卻老紅一萬點,換將新綠百千重”。魏遠英常說:“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黨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是關工委義不容辭的職責。她把立德樹人作為抓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關鍵。多年來,先后開展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的各類主題活動,親自參與并組織“五老”近1000人次深入學校、社區宣講,開展法治講座100余場,使18萬余名青少年受到了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
探索創新 情灑關愛
“童村同在”是在魏遠英帶領下的一項創新工作。“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針對雁江區農村人口比重大,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失管的現狀,她與同志們一道先后實地調研,在全區創建了40個村(社區)“童村之家”,惠及1600余名農村留守兒童,有效破解了農村留守兒童失管的難題,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關愛助學”是魏遠英幫助失依兒童、留守學生的又一創新。針對不少失依兒童、留守學生學習困難,缺乏幫助的現象,她提出了教師學生一對一結對幫扶的“關愛助學”項目。教師們利用課余時間,每周不少于一次對幫扶對象進行學習輔導。一年多來,全區90所學校關工小組,有3194名教師結對幫扶了3194名失依兒童或留守學生,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對口幫聯”也是魏遠英在關愛青少年工作中的創新工作。在扶貧攻堅中,她借鑒扶貧攻堅經驗,實施對口幫聯貧困村的關愛工作,創立了“對口幫聯”機制。全區84個關工委組織聯系了84個村或社區關工小組,每年到聯系點對困境及留守兒童開展3次以上的幫扶活動,并協助抓好聯系點關工小組工作,使4000余名青少年得到了關愛。
魏遠英深知:關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她積極協調區民政、教體、群團等單位,對困境兒童和學生開展關愛救助和金秋助學活動,籌集資金300萬余元,為3000余名困難學生解決上學難問題。籌措資金130萬元為20所學校建設了“關愛廚房”,為44所學校實施了“關愛飲水”,學校師生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強化自身 精于關愛
“打鐵還需自身硬”,關工委工作必須有為才有位。多年來,
她始終堅持把加強學習、提升素質作為做好關工委工作的基礎。通過學習,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和主動性。
她始終堅持把加強制度建設作為做好關工委工作的重要保障。全區各級關工委組織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學習制度、工作制度、關愛救助及關愛助學管理等制度,有力有效推動了全區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開展。
她始終堅持把以黨建帶關建作為做好關工委工作的關鍵。她主動向區委匯報工作,提出建議,區關工委的工作得到了區委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不僅及時研究解決各種疑難問題,而且把關工委的工作做到“四納入”“四到位”。
……
“關愛幫扶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中,她認真宣傳和遵守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她主動為“童村之家”配備測溫器、口罩、消毒藥水等防疫物資,嚴格管理,科學安排“童村之家”運行。精心組織“五老”志愿者開展抗疫防疫知識宣講,引導青少年正確理性面對疫情。還為一些特困青少年送去口罩、酒精等各種防疫物資,助力他們健康成長。她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為疫情防控貢獻關工力量。
魏遠英就是這樣一位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敬業典范。為了雁江區關工委,她正傾其所能,為了關心下一代,她更傾盡心血。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