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是對越自衛反擊戰老戰士,1981年他帶著三次營級嘉獎、六次連級嘉獎光榮退伍,2007年起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現任中山市東區街道關工委委員。見過李克的人都會留下一個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深刻印象,這既是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建設實踐中留下的印記,也是關工“五老”在關愛下一代實踐中彰顯的精神。李克雖年過花甲,卻身材挺拔、聲音洪亮,長著一雙劍眉、擁有一顆愛心,正應了“關工人永遠年輕”那句老話。他曾被授予全省愛國擁軍模范、廣東最美志愿者、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作為骨干助力東區街道起灣社區獲評“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縱有諸多榮譽傍身,但他退伍不退色,從未忘記自己曾是革命軍人,沒有忘記報效祖國、關愛下一代的拳拳初心。他建成一個“流動軍旅博物館”,他作傳承紅色基因宣講186場、受教育青少年6萬多人次,他個人捐資40多萬元、籌資50多萬元積極為青少年排憂解難。在老戰士心中,他是好戰友;在宣講臺上,他是紅色基因傳播者;在青少年眼里,他是令人敬重的好伯伯。
傳承紅色基因不停歇
李克出身于革命軍人家庭,父母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成員,都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粵西剿匪等。哥哥和兩個姐姐也從軍報國,一家六人從軍,兩代為國而戰。他從小耳濡目染,深受家庭氛圍影響,不僅崇尚軍旅生活,而且向往激情燃燒的歲月。1978年3月,18歲的公安干警李克懷著熱切心情應征入伍,5月正式成為一名戰地無線電通訊兵。1979年2月,隨部隊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用發報機編織信息天網,收發達上萬組數據無差錯,部隊大熔爐鑄造了李克堅韌不拔的品格。
退伍后李克經常說,“我要守住軍人本色,將這些英雄故事和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于是,他多次組織戰友、烈士家屬及其子女赴廣西烈士陵園緬懷犧牲戰友,連續10多年組織戰友及其家屬和子女慰問法卡山英雄連等現役部隊。他用自己的經歷和所見所聞,讓一個個鮮活的英雄故事啟迪青少年。
為了使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更加直觀生動、更適合青少年興趣特點,李克收集了許多廢舊軍用通訊設備和軍用物品,在中山市東區街道起灣社區沙崗墟黨群服務中心,建起一個“流動軍旅博物館”。一個個金光閃閃的勛章、一封封泛黃的家書、一件件銹跡斑斑的軍旅設備,無言地展示著我軍的光榮傳統,訴說著李克的不平凡經歷,更引導著青少年養成愛黨愛國情懷。
李克先后被聘為廣東省國防教育學會宣講團成員、黨史學習教育中山百姓宣講團成員、東區街道青少年校外教育輔導員。他積極投身“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重溫紅色記憶,弘揚愛國精神”等青少年主題教育宣講活動,常常帶著草鞋、軍服、手搖電臺、榮譽勛章等一件件承載歷史記憶的軍旅文物,跑遍150多間大中小學校、幼兒園和機關、基層單位。每逢關工委主題活動、新學期開學、青少年校外輔導站開班、小候鳥夏令營開營、青年新兵入伍等,都聽得到李克深情的宣講。
每次宣講李克總是從一個標準軍禮開始,他用樸實的語言勾勒當年炮火紛飛的戰場。一段段為理想信念浴血奮戰的感人事跡,撞擊洗禮著青少年一代的靈魂。有一次,李克在某機關單位宣講,當講到“攻占英雄連”連長黃鑒初率全連攻克越南北部那良諾四號、五號高地,榮立集體一等功英雄事跡時,臺下一位女青年突然當眾失聲痛哭起來,原來她是黃鑒初的女兒。她說從未聽過父親這些英雄事跡,李克的宣講給了她巨大的心靈震撼。常常宣講結束,就有學生表示要參軍報國。將英雄故事告訴青少年,讓崇尚英雄風氣代代相傳。李克直言,“在傳播紅色基因這條路上,我從未想過要停歇”。
關心困難青少年獻厚愛
“只要還走得動一步路,我都會將雷鋒精神貫徹到底。”李克臉上滿是嚴肅與莊重。1981年,李克告別部隊回到中山,在外經發展總公司工作,后來企業轉制,他下海經商開辦了一間面積40多平方米的保安用品經銷部,每年營銷收入不多。然而,李克卻省吃儉用騰出資金用于關愛下一代。多年來,李克個人捐資40多萬元、籌資50多萬元,用于資助教育事業、幫助貧困孩子、救助貧病戰友子女、支援地震災區青少年等,李克為青少年排憂解難的例子數不勝數。
1995年,李克被希望工程圖片“大眼睛女孩”的渴望眼神深深打動,就直接打電話到北京希望工程總部,資助安徽歙縣6名貧困小學生,每人每年300元,連續資助6年。2006年,根據到汕尾市陸河縣掛職干部反映,陸河中學急需電腦解決學習之用,李克毫不猶豫就捐贈10萬元購買10套電腦設備送到學校。2016年,曾與李克一同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退役軍人李生的女兒小璐患先天性心臟病,需要心肺聯合移植手術費50萬元。李克立即帶頭捐款5千元,發動戰友籌集3.8萬元,聯系政府部門和電視臺向社會呼吁,共募集醫療費40多萬元,幫助小璐解決了手術費用,讓一個頻臨絕境的生命迎來新生。2021年,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小林同學,因父親病重住院花光家里積蓄,學費成為大問題,李克知道后,當即用微信給小林轉去3000元,幫助她解決了部分學費。李克用實際行動把“將雷鋒精神貫徹到底”的諾言,踐行在關愛下一代的件件實事中,得到青少年和群眾交口稱贊。
樂于志愿服務走在前
李克雖然退役幾十年了,但他仍然心系部隊和戰友,心系為共和國流血犧牲的烈士家屬和殘疾軍人,更加心系他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于是,他找到了一個達成愿望的好平臺----志愿服務。李克首先成立了由10位退伍軍人參加的“東區街道博愛擁軍志愿服務隊”,籌款1.5萬元幫助戰友解決住房困難,籌款3.5萬元幫助重病戰友解決醫療費,連續10年出資慰問原縣武裝部老干部及家屬、子女。退伍軍人鄭生從某酒店下崗,妻子患腰間盤突出和高血壓病,兒子身患殘疾,還有一個很小的女兒,全家生活重擔壓在他一人身上。李克多次找民政部門為鄭生兒子申辦殘疾證和家庭低保手續,解決了基本生活來源。
李克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感動了很多人,許多退伍軍人和社會人士陸續加入。2018年以來,他又相繼成立了“東區街道關心下一代志愿服務隊”“東區街道紅旗志愿服務隊” ,三個志愿服務隊隊員發展到384人。志愿服務范圍涵蓋擁軍優屬、助學解困、抗擊疫情、救災應急、國防教育、文明建設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李克義無反顧走上抗疫戰場。他個人拿出5萬多元購買防護物資,捐贈給湖北部隊醫院、武漢慈善總會、中山西藏班學生、公安一線民警等。他帶領志愿服務隊連續60天為群眾測量體溫、排查防疫和派發口罩,協助有關部門對企業和商戶復產復工進行調查等。當年服務隊開展志愿行動527人次、服務時數3826小時,入戶排查3300多戶次,派送張貼宣傳資料2000多份。對李克的志愿行動,有人曾提出值不值的質疑,李克回答,“危難之時沒有‘值不值’,只有‘該不該’”。李克的志愿服務隊2020年被中山市委、市政府授予“中山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中山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集體”等稱號。
一日戎裝,一生信仰。作為一名老戰士,李克的軍人使命感早已融入血液;作為一名關工人,李克關愛下一代的初心始終沒有變。他穿上軍裝保家衛國,脫下軍裝奉獻關愛下一代,被譽為新時代最美關工老戰士。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