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人如其名,人生如楓葉般火紅。她是普陀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局級退休干部,是呵護祖國未來的“園丁”,孜孜不倦地奮斗在關心下一代工作崗位上。
選擇“關愛事業”擔使命
1948年出生的葉紅,是一位有著50年黨齡的老黨員。長期以來,她有一位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需要照顧(丈夫于去年不幸逝世),有一位98歲的老母親需要贍養陪伴,但她仍擠出時間和精力撲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上,用堅韌的意志、扎實的行動和熾熱的真情踐行著老共產黨員的初心。
葉紅是67屆的師范畢業生,有過15年教師職業生涯的她,對孩子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理解和熱愛。2008年,葉紅從區局級領導崗位上退休后,立即投身關心下一代事業,成為一名主將。
2009年8月,葉紅創立了普陀區關心愛護下一代工作團并任團長。關愛團成員全部由退休局處級干部組成,成為關工委的生力軍。在她的率領下,關愛團實施并完成了《傳承紅色基因三百行動計劃》:
校園政治輔導活動一百場。如“青春普陀·祝福祖國”慶國慶升國旗儀式,“放飛青春的翅膀”主題團課,“尋訪最美老干部”走訪活動等。
社區主題共建活動一百次。如“紅漂流·心鏈接”悅讀紅書啟動儀式,“夯實信仰的基石”主題活動,“不忘初心,永遠長征”紅色印記尋訪活動等。關愛團與長征鎮以及萬里、曹楊等街道建立共建關系,幫助154名青年積極分子入了黨。
網絡紅色傳承課件一百個。葉紅率領關愛團成員積極參與網宣達人培訓活動,提出關愛工作與網宣工作融合發展的創新思路,讓關愛工作借網絡而騰飛。在網絡被熱情點贊的微黨課有:《燃旺信仰的火焰》《托起心靈的天平》《不朽的豐碑》等。近兩年,編寫攝制“蘇州河的紅色故事”微視頻38部,大多被《新普陀報》、市委老干部局微信公眾號及中宣部“學習強國”轉發。
傾心“呵護春苗”促和諧
葉紅率領關工委成員以家事審判調解員的身份走進法庭,參與涉及青少年民事案件調解,幫助即將失去父愛或母愛的孩子挽救破碎的家庭,為落實孩子撫養人和撫養費用心調解,為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殫精竭力,促進了社會和諧,也留下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葉紅多次自掏腰包采購文具及玩具,和區法院法官一起回訪離異家庭。當看到那些活潑可愛、健康快樂的孩子,她感到無比欣慰。原先,這些離異家庭,有的雙方父母搶著要孩子,有的雙方父母都不想要孩子。她心疼地說:“這些孩子所獲得的愛是缺損的,不完善的。我們老同志們要為其添一份親人的愛,加一份長輩的情。”葉紅和關愛團成員長期堅持參與案件調解,講法律,講親情,講責任,竭盡全力維護孩子們的權益。葉紅和老同志們認真學法律、學心理學、社會學,以提高與當事人溝通、調解的能力。她和關工委成員以“愛心爺爺奶奶”的身份,參與庭后回訪工作,為缺失親情的孩子送去關愛。
每年寒暑假,葉紅會同區矯正中心、新航普陀工作站等共同舉辦雛鷹冬令營、夏令營活動,帶領那些父母在“大墻內”的孩子參觀學習;過年時帶他們到新華書店挑選開心壓歲書與學習用品,陪孩子們吃年夜飯。每年召開“大手牽小手、愛心伴成長”關愛助學座談會,受助的有小學生、中學生以及大學生。
構建“愛心港灣”助重生
葉紅還帶領關愛團與區法院少年庭、區青少年保護辦公室、區社區矯正中心等部門共同建立“普老伴成長”工作室和“愛心港灣”,對涉案青年進行幫教,聯系落實工作單位,幫助其順利回歸社會。葉紅為剛走出大墻、缺失親情的“浪子”,購買鞋子、衣服等生活用品,激勵失足青少年重新走上正道。
葉紅與各有關方面積極共建“愛心港灣”,著力構建關愛特殊青少年的工作“閉環”:要與特殊孩子的父母進行“責任”談話,要給特殊孩子的居委會提出“關愛”建議,要給特殊孩子的學校提出“反饋”請求,“三個要”有效形成了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葉紅還組織被判緩刑的青少年開展“用陽光書寫七彩人生”主題活動,激勵他們在新時代的燦爛陽光下開啟嶄新的人生;組織幫助普陀區在押籍犯人子女順利考入大學,并完成學業。
經過十余年的摸索和實踐,普陀區關心下一代工作隊伍越來越壯大,從關愛團、楓葉紅輔導員、網吧義務監督員,到法院社會觀護員、家事審判調解員、黨史宣講團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普陀區現有31支普老志愿者隊伍,骨干成員達上千人。葉紅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上海市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最美申城老干部。
退休14年,年逾古稀的葉紅初心如磐,勇擔使命,奮斗在關心下一代工作崗位上。是什么讓瘦弱的她內心如此強大?是什么讓她克服種種困難,永不言棄?她的回答是:“我原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是黨的教育和培養使我成長為一名局級干部。我很樂意發揮我的余熱,關心青少年的教育培養。我是一個有信仰的人,盡管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休。我要繼續為黨工作,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負此生!”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