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芬在營口市教育局心理服務中心主任崗位退休,她覺得:高質量的晚年生活,不僅僅是衣食無憂,更應當不忘初心,發揮余熱,以奉獻育人永遠在路上的自勵,老有所為。
一、順勢而為 發揮專長 做法治教育+心理輔導志愿者
張桂芬依托深厚學養和教育工作的豐富經驗,與檢察院密切合作,筑牢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防線。她接手第一個案件,頓感心頭沉重: 16歲的盜竊犯罪嫌疑人,“反社會傾向嚴重”。張老師從青春期特征去分析其心理,以師生談心的角度同他交流,逐漸消除了其對立情緒,激發他棄舊圖新的決心。按照司法程序,犯罪嫌疑人要學習規定的法條和書籍,寫思想匯報和讀后感。當事人不會寫,很尷尬。張老師在幫教協議上鄭重簽下自己名字,然后真誠地說:“你就是我的學生。”在考察期內,張老師當面輔導,微信交流,幫助、鼓勵他:“只要你堅持下去,就會發現新的自己!”助力這個自暴自棄的未成年人獲得新生。自此,幫教涉罪未成年人成為她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心理疏導,幫教各類涉罪未成年人走向光明。至目前,除了7名正處于考察期內的幫教對象,其余簽訂協議的40余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都已改過自新。
同時,她努力為未成年受害人提供心理援助,有時一天奔波一、二百公里,走進偏遠農家,與不肯見人的受害少女促膝談心,指導監護人如何與孩子消除隔閡。近3年,張老師對11名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女孩進行心理疏導,使其走出陰霾。
她將48年教育工作的積淀與法治教育有機結合,經常深入基層社區、鄉村開展“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并現場解答教育孩子的各種問題。她陸續建立十幾個“普法教育、心理輔導微信工作群”,答疑解惑。這些活動受眾面廣,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二、借力而為,優勢互補,利用新媒體強化宣傳教育效果
2020年突發新冠疫情,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張桂芬敏銳意識到:應當在“疫情危機”中抓住“教育契機”。她同未檢部合作,通過蓋州檢察院網絡平臺開設“空中課堂”視頻課,主講《居家戰疫,贏得人生》,廣受關注與好評。隨即上傳至全國未檢空中微課平臺。
新形勢催生了新宣教途徑,“關工委+檢察院+婦聯”合作提升到新境界。張桂芬負責撰寫文稿和講課,檢察院負責錄制視頻,然后利用蓋檢“太陽花”平臺、婦聯宣教平臺和教育局線上教學平臺同步播放,受眾面覆蓋全蓋州。如:《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等《未成年人保護法》系列課程;《承擔主體責任 培育孩子全面健康成長》等《家庭教育促進法》系列課程。,起到 “1+1+1”大于“3”的效果。
三、盡心而為,不斷創新,為關心下一代工作持續發光發熱
張桂芬受聘為公益訴訟志愿者,用腳步丈量蓋州城幾乎所有大街小巷,共向主管部門反映11處公共安全隱患等公益訴訟線索,為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長、促進社會和諧獻策出力。
她同公益訴訟檢察官依法專訪時,得知一個震撼心靈的名字:羅長維——蓋平縣首任縣委書記兼縣長,于1946年壯烈犧牲。但是,青年一代幾乎不知道羅長維這個名字。決不能讓烈士的英名和事跡被遺忘!為此,蓋州市多部門達成共識:把宣傳羅長維烈士事跡和精神作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熱情的生動教材。整理烈士事跡、進行宣講的艱巨任務落到張桂芬肩上。她滿懷敬仰與敬畏,多方收集、走訪、考證、校對,終于完成講稿。首場報告會在蓋州高中舉行。同學們反響強烈,決心學黨史、聽黨話、跟黨走?,F在,《共護英烈榮光 擔當歷史重任——羅長維烈士事跡》宣傳冊出版發行。業內人士評價:是史上最全面的羅長維烈士事跡。
張桂芬身兼多職,常常為搶時間打車。熟悉的出租車司機調侃她:“起早貪黑圖個啥?”她笑著回復:“圖老年不癡呆呀!”可為、力為、盡心為,張桂芬正樂此不疲為關心下一代工作而奉獻光與熱。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