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勵軍同志退休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私奉獻,譜寫了新時代的“老兵新傳”。自2008年擔任濱海新區北部區域關工委“五老”宣講員以來,他充分發揮自身理論功底扎實和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優勢,深入學校、社區、愛國基地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歷史和革命故事,本地人文特色等內容,成為濱海新區“五老”宣講員優秀代表,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他宣講達到2800余次,受眾近30萬人次,特別是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近1000場,受眾10萬余人次,促進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大青少年心中扎根。2019年,他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并作為代表光榮出席了全國“雙先”表彰大會,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他還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天津市未成年人“快樂營地”優秀輔導員等多個殊榮。
“給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張勵軍同志自擔任濱海新區北部區域關工委秘書長和宣講員起,就擔負起向青少年宣傳黨的創新理論、黨史國史、思想道德、傳統文化等責任。為把課備好,他每天及時了解國內外大事、市情區情、理論文章、鮮活實例等,進行大量的知識儲備。他花費大量時間,了解青少年最期待什么、最關心什么、有什么困惑,等等,準確掌握青少年的思想狀況,使宣講有的放矢。十九大召開后,他反復研讀十九大報告,搜集整理了十多萬字的輔導資料,并向專家學者、黨校老師、學生家長請教,努力把十九大精神學深悟透。在此基礎上,他撰寫并親手制作了《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報告,全面準確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等多篇宣講稿和多媒體課件。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期間,張勵軍同志把用心用情向青少年宣講好黨的輝煌歷史作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制定了“三個一百”計劃,即制作100個黨史學習教育系列課件和20個《紅色遺跡里的故事》系列課件;推介100位《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黨史人物;宣講130余場黨史課,結合自身成長精力,努力把黨史講清楚、講透徹,讓青少年能更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他堅持每天學習,每天制作宣講課件,并分享給其他“五老”宣講員,共同研究探討,激起他們的宣講熱情,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
“學習——調研——提煉——試講”,這是張勵軍同志宣講“四步法”。為了使宣講更富感染力,他在語音、語調、語速上刻苦練習,幾乎達到了專業水準,清晰流暢,抑揚頓挫,激情飽滿,令人回味無窮。久而久之,他的宣講形成了“理論大眾化、語言通俗化、實例本地化、形式多樣化”的風格,體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自己的宣講成為“暢銷款”。
“你講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
張勵軍同志常說:“你講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這種“近”不只是時空上的,更是情感上的。在宣講中,他始終堅持“四個貼近”,即貼近中央、貼近理論、貼近青少年、貼近實際,確保宣講導向正、內容實、情感真、效果好。為了讓青少年易學易記,張勵軍同志把十九大報告概括為多組數字進行宣講,生動形象、簡潔明了、易學易記,在群眾中流傳很廣。“訂單式”宣講,宣講內容“量身定制”,堅持與聽眾互動,是張勵軍同志宣講的方式和特點,也體現了他演講的感染力。在學校,他會突出習總書記對青年人的期望來做宣講……他旁征博引,妙語連珠。一個個生動故事、一位位典型人物、一組組準確數據,大到國際國內形勢、小到百姓生活,無不信手拈來,體現了很高的宣講水平。漢沽三中、五中的同學們聽了宣講后,深有感觸地說:“張老師的宣講,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的歷程、輝煌雄偉的畫卷,感受到黨的偉大和人民的豪邁,讓我們有了拼搏奮斗的動力。”
疫情發生以來張勵軍同志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關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求是網、人民網、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微信公眾號,搜集資料、組織文字,制作出百余個學習課件,通過微信轉發到村居、學校等單位。這些單位把課件轉發到黨員群、家長群、教師群等,幫助大家及時學習黨中央和市區委的部署要求。他為青少年制作了40多個課件,轉發到學生和家長群,認真組織孩子們學習,幫助孩子們在平安度過非常時期的同時,提升道德情操,堅定愛黨愛國的信念。
“從容走在淡泊路上,不要掙扎在名利途中”
宣講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可對張勵軍同志來說卻是幸福的事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除了個人自學外,還要向微信推送輔導信息,同時要思考當天的宣講內容。十九大召開后的一個月時間里,為了讓青少年第一時間了解十九大精神,他不辭辛勞,不怕路遠,不懼嚴寒,騎著一輛自行車,走社區、到學校、進農村、赴企業,整天東奔西跑,忙得像個陀螺。一天兩場宣講是“家常便飯”,有時還要挑燈夜戰,一天宣講三四場,回家已是半夜。一個多月,他就宣講了70余場,但仍不知疲倦,忙碌并快樂著。的確,對于他這樣一個“帶著靈魂上路的人”來說,天天和青少年在一起,與理論和生命打交道,這就是幸福,這種幸福是任何金錢和權力換不來的。
張勵軍同志患有心臟房顫、大腦腔梗、萎縮性胃炎等疾病,但他不顧這些堅持一絲不茍地備課,全神貫注地講課。
他上有一百多歲的老父親需要照顧,天津兒子家還有十多歲的小孫女需要看護。于是,他就和老伴兒進行分工——他照顧老父親,老伴兒去天津看孫女,做到老少兼顧,無怨無悔堅持進行宣講。
有人問他:“你不圖名,不圖利,這么忙活圖個啥?”張勵軍同志說:“共產黨員就不能貪圖個人利益。如果非要說自己圖什么,那圖的就是青少年對黨和國家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更理解,圖的是讓祖國年輕一代能夠始終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