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西安東車輛段成立于1965年3月,坐落于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現有干部職工2803人,其中35歲以下青年占比32%,年修車量1.65萬輛。段關工委設有委員15人,下設15個關工
小組,“五老”骨干60余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關工委要堅持服務青少年的正確方向,支持和幫助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要求,堅持青年強則鐵路強的信念,教育引導青年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為“交通強國 鐵路先行”貢獻力量。
一、開展“基因傳承”行動,培育信念堅定的新時代建設者
1.用紅色基因滋養青工。立足陜西紅色資源優勢,每年都邀請“五老”代表、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戰士帶領青工到延安、梁家河、照金等紅色基地走紅軍路、唱紅色歌、講紅色故事、看紅色情景劇,在青工心中注入紅色基因。老戰士王其盛每逢此時,都會穿上掛滿軍功章的軍裝,向青工講述戰火紛飛的革命往事,將革命先輩不怕犧牲,英勇戰斗的精神深植于青工內心。
2.用鐵路基因引領青工。“戰爭年代,志愿軍打到哪,咱鐵路就修到哪,火車開到哪,咱鐵路人就奉獻到哪!”在定期舉辦的老青座談會上,83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徐正榮講述著老一輩鐵路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往事。他還主動請纓,帶領青工坐高鐵、看車站,向青工細數寶成鐵路“手抬肩扛”的建設場景,教導青工珍惜時光,勇挑重擔、拼搏奉獻。
3.用車輛基因引導青工。70年代女子檢車班代表王靜書、錢紅聯等人巾幗不讓須眉,參加全路列檢快修比賽獲得優勝獎,曾經享譽全路。退休后,她們經常重返東輛,向青工講解鐵路貨車由滑動軸承向滾動軸承的演變,由30噸到100噸的飛躍,由手工操作向機械化智能化的轉變,用鮮活事例感染青工,激勵他們崗位建功。近五年來新入路青工遞交入黨申請書人數占到新工總數的67%以上,青年入黨發展對象比例占到發展總數的63%。
二、實施“技能提升”工程,造就技藝精湛的鐵路事業接棒人
1.手把手教,鋪設青年成才坦途。充分發揮老專家專業技能優勢,搭建青年技能晉升和“五老”發揮余熱的“雙平臺”。定期舉辦老帶新、師帶徒儀式,掀起“學、傳、幫、帶”熱潮。“我人可以離崗,但技術和經驗絕不能帶走”,“陜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專家”毛新俠、全路車輛比賽獲獎者黃博不僅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每逢全路技能競賽前,他們都會放下家里的事務,堅持數月與青工一同封閉集訓,手把手指導青工提升技能。為了提升培訓效果,他們還不辭辛苦,根據競賽項目,結合自身豐富經驗,精心改造訓練模具,定制口訣錦囊,以賽代練加速青工成長。
2.心連心幫,打通青年成長通道。用好全路關工委刻苦學習崗位成才評先平臺,層層選拔推薦,讓肯吃苦的青年與老師傅結成“忘年交”。曾擔任全路技能比賽裁判的張天海發現青工黃寶平因參加全路技能競賽成績不佳,意志消沉,就主動與小黃交朋友,談心疏導,打破心理“冰墻”,經過兩年的陪伴指導,小黃的業務技能突飛猛進,最終在全路技能大賽的舞臺上嶄露頭角,晉升為專業技術管理人才。
3.一對一扶,幫助青年擔當重任。建立“拔尖子、促后進、帶中間”工作機制,組織“五老”骨干與青工簽訂一對一包保合同,清單式跟蹤職業發展。“五老先進工作者”范會杰等老工人與優秀青工結對子,建立線上線下“老新幫教團”,幫促愿意學的青年對焦行業標桿,接續鐵路火種,成為藍領精兵。常年堅持的技能提升工作,推動了青工英才輩出,全段先后涌現出鐵路工匠1人、陜西省技術能手4人、全路技術能手13人。
三、打造“文化引領”品牌,鍛造爭先爭優的企業發展頂梁柱
1.打造文化園區。匯集“五老”智慧,參與企業文化建設。以原女子檢車班等先進集體和老勞模老先進為原型,在職工上下班必經之路、公共場所塑造典型群像,讓職工在茶余飯后、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想洗禮、明晰職業愿景。歷時3年,精心打造段發展歷程、貨車發展、地域發展史3個文化園區,定期組織青工參觀學習,交流體會,激發愛企志報企情。青工于斌從內蒙古分配到室外檢車崗位后,由于離家遠、勞動強度高,一度產生了離職想法,關工委常務班子成員郭洪濤發現他口才比較好,多次鼓勵他參加讀書演講比賽,并帶領他了解東輛發展史,一點一滴的教育引導,使于斌很快堅定了理想,還被任命為段文化園區指定講解員,逐漸成長為異地青工的優秀代表。
2.營造家的氛圍。發揮“五老”耐心細致、經驗豐富的特點,主動和青工交朋友、拉家常,引導職工敞開心扉,做好青工入職、入崗、調動、婚戀等關鍵時段的情感疑惑疏導。2009年,段部從西安搬至臨潼區后,寶雞地區上百名青工回家難、休息時間短的問題更加凸顯,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安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聯合幾名老同志利用列席職代會機會,向段上遞交了“寶雞地區職工周中多排班,周五提前下班過周末”的提案并獲通過,得到了青工一致好評。
3.倡導健康生活。針對異地青工多實際,配合有關部門創建十大文體協會,連續7年舉辦文化節、體育節,通過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引導“8小時以外”健康生活。每年舉辦“老青聯誼”籃球賽、乒乓球賽,豐富業余生活,增進情感交流。根據青年崗位分布組建青年班組,參與敬老助學,承擔社會責任,倡導向上向善好風貌。打造融媒體、讀書社等青年興趣團隊,引領愛學習、求新知的新風尚。文化育人久久成功,近年來共涌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火車頭獎章獲得者20人、西鐵楷模3人、西鐵青年標兵4人。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