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工作制度 > 地方關工委

陜西省西安市教育局等十五部門關于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西安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2024年09月04日  來源: 西安市關工委、西安市教育局
摘要:8月30日,西安市教育局等十五部門發布《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西安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全文如下:西安市教育局等十五部門關于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

8月30日,西安市教育局等十五部門發布《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西安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

9.3西安.jpg

全文如下:

西安市教育局等十五部門

關于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西安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

各區縣教育局、檢察院、黨委宣傳部、網信辦、科技部門、公安分局、民政局、財政局、衛生健康局、體育局、團委、婦聯、關工委、科協,各開發區教育局、黨工委宣傳部門、網信部門、科技部門、公安分局、民政局、財政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體育局、團委、婦聯(婦工委)、關工委,各直屬中小學校:

現將《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西安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西安市教育局 西安市人民檢察院

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 中共西安市委網信辦

西安市科技局 西安市公安局

西安市民政局 西安市財政局

西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西安廣播電視臺

西安市體育局 共青團西安市委

西安市婦女聯合會 西安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4年8月26日


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西安市中小學生

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人民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課題。按照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省教育廳等十七部門《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陜西省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工作實際,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全面發展、健康第一、提升能力和系統治理工作原則,完善統籌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專業資源及社會力量,建立市、區、校心理健康分級管理及工作協調機制,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和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二)工作目標

全市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下同)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配備達到100%,其中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配備不少于90%,義務教育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配備不少于50%。200人以上寄宿制學校和1000人以上的學校至少要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全市80%的二級以上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學生心理門診;50%的兒童??漆t院、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開設精神(心理)門診;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每10萬人配備4人。城市社區家長學校和農村社區家長學校建校率分別達到90%和80%。全市75%以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市學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90%。建立以市為中心、縣為基地、學校布點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學生心理健康分級管理體系,構建積極和諧育人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二、重點任務

(一)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

1.以德育心。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德育工作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和學生成長各環節,圍繞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聚焦學生學習、生活、情感、生涯規劃等思想困惑和現實需求,有針對性給予學生關心指導和教育引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主渠道作用。將我市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常態化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2.以智慧心。優化學科教學內容和方式,同步提高教師業務技能水平和心理知識素養,有機融合學科教學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教書、又育人。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深化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加強培訓機構資質、培訓場地、培訓內容、培訓材料、從業人員、預收費和安全等方面的監管,嚴肅查處學科類隱形變異違規培訓,進一步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

3.以體強心。學校要充分發揮體育調節情緒、疏解壓力作用,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課和健康課,保證學生每天在校內外各鍛煉1小時以上,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身體機能和運動技能教學,做到“教會、勤練、常賽”,幫助學生熟練掌握1-2項運動,每學期舉辦1次運動會,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常規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定期舉辦中小學生體育項目比賽,打造學校體育項目特色品牌,鼓勵學生參與各級各類體育賽事。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體育局)

4.以美潤心。充分發揮美育豐富精神、溫潤心靈作用,落實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開足開齊上好美育課,每學年至少舉辦1次藝術節、藝術展演等特色活動,著力提升學生藝術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開展高雅藝術、陜西地方文化和適合學生學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統文化藝術進校園活動。(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文旅局)

5.以勞健心。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磨煉意志品質、增強實踐能力作用,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上好勞動教育課,用好各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每學年至少舉辦1次勞動周,推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形成校際勞動教育特色,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的過程中,養成勞動習慣,珍惜勞動成果,切實培育學生珍視生命、熱愛生活的心理品質。(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6.加強課程建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課程計劃,每班每兩周至少1個課時,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班會或1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專題活動。高中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校本課程,與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相結合,為學生的學業規劃、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等工作提供專業支持,原則上每學年1學分記入學生課程修習總學分。中等職業學校按規定開足36課時思想政治課“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基礎模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7.發揮課堂教學作用。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結合學生發展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樹立自助、求助意識,學會理性面對困難和挫折,增強心理健康素質。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手段,有效改進教學方法,通過線上線下、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和心理情景劇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學科教學的案例分析,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8.全方位開展宣傳教育。依托“師生健康 中國健康”主題教育、“世界精神衛生日”“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中考和高考等重要活動和時間節點,持續開展中小學“陽光心靈 與你同行”心理健康大展演,不斷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中等職業學校依托“技能成才·強國有我”系列教育活動,每學期開展不少于2次心理健康專題教育。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社團、學校聘請的社會工作者等作用,增強同伴支持,融洽師生同學關系。大力推廣12355青少年服務臺、心理干預“綠色通道”,提升學生和家長知曉率??茀f、教育、衛健、廣播電視等部門加強協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平臺和渠道,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和預防心理問題科普,倡導大眾科學認識心理疾病對健康的影響,引導心理異常人群積極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和治療。(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教育局,團市委,市衛健委,市科技局,市廣播電視臺)

(三)優化學校心理健康服務

9.定期開展健康測評。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原則,各區縣、開發區教育局牽頭負責組織轄區內中小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測評,每學年第一學期學校自主開展或依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一次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篩查評估工作。第二學期學??山Y合實際分批次有針對性開展篩查評估工作。重點加強開學季、考試季、畢業季等特殊節點、特殊群體的心理狀態日常監測和危機排查。指導學??茖W規范運用測評結果,“一生一檔”為學生建立心理成長檔案,對重點關注學生落實檔隨人走,確保各學段無縫銜接。加大對有隱性心理問題學生的識別與干預,探索在心理健康測評中引入人格特質測評,提高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10.提升咨詢輔導水平。中小學校按照《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要求配備心理輔導室,保障基本軟硬件設施,滿足學生的咨詢需求。教育、衛健等相關部門建立市、區兩級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積極開展線上線下、進學校進社區等多種形式咨詢宣講活動,定期面向所在區域中小學校提供業務指導、技能培訓。(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衛健委)

(四)健全預警干預機制

11.搭建四級預警防控網格。教育部門要積極會同衛健、網信、公安等部門指導學校與家庭、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社區等建立健全協同機制,及早發現學生嚴重心理問題,線上線下監測預警學生自傷或傷人等危險行為。各中小學校搭建學校-年級-班級-個人四級預警防控網格,制定學生心理健康預警與危機處理預案。對重點學生實施“專人分包聯系制”,建立以心理教師、班主任為核心,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預警體系,定期動態跟蹤評估。要充分利用我市衛健、教育和群團組織等系統心理援助熱線作用,面向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重大突發事件受影響學生人群,強化應急心理援助,有效安撫、疏導和干預。全市中學每班設置2名健康委員,每學期開展不少于2次培訓。(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團市委,市婦聯)

12.暢通心理干預渠道。發揮“青少年心理干預‘綠色通道’”作用,學校發現學生有進一步評估、就醫、治療需求的,建議學生及家長尋求醫療機構或專業機構幫助。各級各類教育部門要與衛生健康部門建立健全協作機制,明確醫院、學校等各方責任,制定激勵、監督和問責辦法,鼓勵醫院通過定點派駐、設立門診部等方式,支持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暢通預防轉介干預學生就醫綠色通道,及時轉介、診斷、治療。(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團市委)

13.穩妥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學生因心理問題等原因在學校發生突發事件后,學校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積極對接配合相關部門,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和善后工作。針對“校鬧”“散布虛假信息”“網絡暴力”、煽動非法聚集等違法違規行為,公安機關要依法依規予以打擊,確保校園安全穩定。(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

(五)提升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

14.科學配備師資力量。到2025年底,全市所有中小學應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1000比例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配備不少于90%。學生規模200人以上寄宿制學校和1000人以上的學校配備至少一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獨立校區達到此規模需另外配備)。專職教師應持有心理健康教師資格證或二級國家心理咨詢師證書,同時具備心理學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無專職教師的學校要指定專人擔任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必須接受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系統培訓。逐步提高專職教師占比,鼓勵在職稱評審中提升心理健康教師晉升比例。專職教師從事心理輔導和咨詢活動,應按照與其它課程課堂授課同等辦法計算工作量。在全市中小學推廣配備心理副校長,進一步充實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力量。鼓勵中小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班主任定期參加心理健康專業培訓并取得專業資格。2024年底以前,各區縣、開發區教科研機構均應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教研員。心理副校長每周駐校工作達到10小時以上的,視同配備兼職心理健康教師。(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團市委)

15.抓實抓細專業培訓。從2024年秋季學期起,建立市、區、校三級聯動教師培訓體系,以三年為一周期開展全員覆蓋的培訓,市級培訓專職教師及校長,區級培訓兼職教師及班主任,校級培訓任課教師,確保每名參訓教師完成年均24學時,三年不少于72學時的周期性培訓任務,考核合格后方可獲得培訓證書。開設專職教師高級研修班,設立兼職教師培訓基地。衛生健康部門要配合教育部門舉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培訓班。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配合教育部門支持區域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精神衛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工作。(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衛健委)

(六)構建心理健康教育互助共建體系

16.搭建“智慧心享”資源共享平臺。從2024年起,每2年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師職業技能基本功大賽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課、心理微課、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優秀輔導案例評比。建成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課和精品課程,匯編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及案例集。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優質資源整合運用、共通共享。(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17.開展“心有暖陽”系列巡講。每學年由教育部門牽頭,抽調學校心理健康教師、身心科醫師、專業機構專家等人員組成巡講團,圍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知識普及、教師職業減壓等內容選取8-10個主題,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巡講活動,各中小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講座主題進行申報。各區縣、開發區組織轄區內學生、教師及家長積極、廣泛參與,確保巡講覆蓋到轄區各級各類學校,切實增強活動實效。(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團市委,市婦聯,關工委

18.強化特色學校示范引領。積極開展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交流學習,遴選解析典型工作案例。從2024年起,每兩年開展一次中小學心理健康示范區、特色學校創建。獲得區級示范校兩年以上的學校可申報市級示范校。每個示范校每年確立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每兩年對市、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進行評估驗收,未通過驗收的學校整改后仍未通過復驗的,取消特色學校命名。(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19.深化教師交流展示。2024年底以前,各區縣、開發區教科研機構均應配備專職心理教研員,每學期至少開展2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討活動、經驗交流和督查工作,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公開課或觀摩課。每年在全市范圍立項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課題,組織“育心領航”心理健康論壇。推動市級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庫建設。到2025年,全市建立10個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七)持續深化家校共育

20.推動家長學校建設。婦聯、教育、檢察、共青團等部門組織辦好家長學?;蚓W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中小學校要普遍建立“家長學校”,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立網上家長學校,向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資源,積極與社區(村)共建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定期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及實踐活動。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每年至少組織4次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每年至少開展2次面向家長和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積極宣傳科學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識。(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婦聯,團市委,市檢察院)

21.搭建家校溝通平臺。中小學校要積極創新日常溝通途徑,通過多種方式保持學校與家庭的常態化密切聯系。認真落實家訪制度,學校領導帶頭開展家訪,班主任每學年對每名學生至少開展1次家訪,鼓勵科任教師有針對性開展家訪。每月組織“家庭教育家長開放日”,采取提前預約、“一對一”服務的方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養育理念、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家長大講堂”“家長讀書會”“親子運動會”等活動,促進親子關系,深化家校協作。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工作指導,完善工作制度。(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八)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22.提升社會心理服務能力。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兒童醫院、精神??漆t院和婦幼保健機構兒童心理咨詢及??崎T診建設,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標準規范,加強綜合監管,重點強化市域內精神衛生資源統籌和布局優化。民政部門探索婚姻家庭輔導工作,開展婚前教育輔導和婚姻糾紛調解等服務,幫助夫妻雙方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念,掌握經營幸?;橐龅姆椒ê湍芰Α9睬鄨F積極培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專業組織,加強青少年心理社工隊伍招募、培養及管理工作,加快街道、社區、校園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陣地布點。文明辦指導推動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建設,拓展服務內容,增強服務能力。檢察機關推動建立集取證、心理疏導、身體檢查等功能于一體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辦案區,在涉未成年人案件辦理中全面推行“督促監護令”。關工委組織發揮廣大“五老”優勢作用,推動“五老”工作室建設,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公安、網信、新聞出版等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及時發現、清理、查處與學生有關的非法有害信息及出版物。(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團市委,市委宣傳部,市檢察院,關工委,市公安局,市委網信辦)

23.關心關愛困境兒童。大力推動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身心工程”,支持兒童福利機構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建設。民政、教育、衛健、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部門要及時掌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流動兒童等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實際需求,動態更新數據,加強信息共享,有針對性地提供關愛幫扶服務。配齊建強基層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強化專業社工、志愿者隊伍建設,不斷充實一線工作力量,提升心理健康服務水平。加強兒童福利院建設,大力推動區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和鎮街級未保站站點以及村(居)兒童之家等建設,提高覆蓋率和實體化運行水平。綜合利用政府購買服務、整合社會資源等方式,提升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委社工部、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團市委、市婦聯、關工委

24.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網信、廣播電視、公安等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及時發現、清理、查處與學生有關的非法有害信息及出版物,重點清查問題較多的網絡游戲、直播、短視頻等,廣泛匯聚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力量,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絡空間,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加強校園及周邊隱患排查治理、經營場所規范整治,全面治理校園及周邊、網絡平臺等面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危害身心健康的食品、玩具等。(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委宣傳部、市廣播電視臺,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教育部門牽頭,成立市、區、校三級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各級有關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要把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好專項行動計劃各項舉措貫徹落實。探索建立市為中心、縣為基地、學校布點的學生心理健康分級管理體系,健全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機制。

(二)強化考核評價。將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納入對各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內容,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文明校園”“平安校園”等創建的重要評估指標,作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領導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內容。

(三)落實經費投入。要加大統籌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切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經費保障。中小學校要統籌公用經費資金,著重保證心理輔導室建設、教師培訓和課程活動費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有效開展。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支持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手机看片福利日韩国产|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久久精品久噜噜噜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 先锋影音国产精品|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9热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l |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97久久超碰成人精品网站|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麻豆av|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国产人妖系列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91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不卡在线电影|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