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受表彰代表。大會表彰了150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450位先進個人,上海4個先進集體和13位先進個人獲得表彰。其中,關工委組織2個,“五老”先進個人7名。
今天,為您介紹先進集體——楊浦區“老楊樹宣講匯”團隊。
他們,已經兩鬢蒼蒼,卻依然奔走不息,活躍在傳播信仰的道路上;他們,一片丹心赤忱,傳承偉大的精神,在年輕的心靈中點燃星火。他們是上海市楊浦區“老楊樹宣講匯”團隊。自2020年團隊成立以來,一批理論扎實、擅長宣講、樂于奉獻的離退休干部,在這面旗幟下“集結”。他們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為使命,成立5年來,累計開展志愿宣講2600余場,成為了楊浦區開展理論宣講的重要力量。“老楊樹宣講匯”先后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志愿服務項目”“上海市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
最“潮”的形式,從線下“幾萬人”到線上“百萬+”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1月考察楊浦濱江時強調:要多向年輕人講一講,堅定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老楊樹”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咐,為了讓紅色故事、紅色精神、紅色基因得到更好、更廣、更深的傳播,他們借助最“潮”的形式,為紅色宣講插上“數字雙翼”,讓主流聲音形成“最大聲浪”。5年來,團隊依托網絡平臺,實現了從“幾萬人線下聽課”到“百萬量線上播放”的跨越式增長。
在年輕人聚集的B站,團隊開通“楊浦老干部”直播賬號,以“現場宣講+網絡直播+視頻回看”的“組合拳”,打開紅色宣講新局面。“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寶妹,首次成為“網絡主播”,在直播中講述自己為實現“讓全國人民穿好衣”的夢想,“一輩子為人民紡紗”的奮斗故事。滿頭銀發的黃寶妹在鏡頭前深情表示“雖然退休了,但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要繼續為黨和人民服務,為國家培養好下一代接班人”。直播吸引了5000余人在線觀看,評論區的“Z世代”,留下了“接好前輩的接力棒”、“知史愛黨”這樣動情的彈幕。此后,紅軍后代劉松山等一批老同志,紛紛走進直播間,講黨史、講國史,成為了年輕人喜愛的“UP主”。5年來,網上直播覆蓋聽眾近25萬人次。他們主動“出擊”,緊密貼近年輕人的學習圈,牢牢占據網絡陣地。團隊負責人倪來娣和忻培華等,以建黨百年為契機,指導、協助互聯網企業“流利說”,打造“紅色旋風”系列英語口語頻道。歷經6個月精心打磨,“用英文講‘半條被子’的故事”等14門課程先后上線,吸引36萬年輕人學習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在“老楊樹開麥啦”志愿服務項目中,團隊成員胡峻、李俊英等線下走進校園,線上同步直播,引導莘莘學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團隊成員趙金華,在“周到上海”的新媒體上,撰文記錄身邊的正能量故事,得到廣泛的轉發、點贊。成員們開通的“老小孩博客”,發表抒發愛黨愛國愛民情懷的原創文章累計1000余篇,閱讀量近百萬。
最“活”的教材,從傳遞“正能量”到時代“最強音”
老同志們是國家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奉獻者,是開展紅色教育的“活教材”。“老楊樹”們堅持講好最鮮活的發展故事,從百年黨史到時代強音,引導青年人堅定“四個自信”,投身強國建設和復興偉業。
他們以親身經歷為教材,為青年人上好人生“大課”。“90后”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鋒于漪,走進楊浦高級中學,與“05后”學子“青春對話”,她回憶艱苦奮斗的過往,講述為黨育人的故事,寄語當代青少年“生逢盛世,不要忘記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要肩負重任!”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云,在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作出重要回信的精神鼓舞下,以“上好黨史學習教育必修課”著手,深入基層和學校開展宣講,激勵更多人在“牢記來時的路,走好前行的路”中為黨旗續寫新榮光。
他們持續講好濱江紅色故事、新時代楊浦人民城市建設故事。楊浦區委原書記、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陳安杰,作為楊浦轉型發展的親歷者,傾情講述城區“蝶變新生”之路,激勵新一代城市建設者續寫城市發展新篇章。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李自力,圍繞楊浦百年工運歷史,開發了《講楊浦故事 傳紅色基因》系列課程,成為傳承楊浦百年紅色記憶的鮮活教材。殷行街道黨工委原書記朱一平,錄制“創新楊浦·早講述”視頻,講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殷行街道、關注民生的故事。
他們關注新就業群體、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三新”領域,強化思想引領,凝聚奮進力量。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袁建民,以互聯網企業黨建指導員身份深入“美團”,與外賣騎手交流談心,指導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助力企業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發展的“同頻共振”。
最“火”的陣地,從聚成“一團火”到散作“滿天星”
5年來,“老楊樹宣講匯”逐漸發展成為楊浦理論宣講的最“火”陣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在紅色教育中發光發熱,唱響人民城市建設的“大合唱”。
團隊規模持續擴大。許多退休干部都慕名前來、積極報名。目前,團隊成員已達到300余名,發展出了區、街道、居民區三級宣講網絡。隊伍內部還探索形成了“宣講導師+宣講員”互助新團隊,以老帶新,不斷壯大“銀發”人才庫,為宣講活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團隊課程“火”出了圈。團隊年度課程“菜單”一經發布,全區各單位的講課邀約就紛至沓來。成員們也走向更廣闊的平臺,孫力、張全弟等部分成員,陸續被吸納成為市、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成員、全區學習貫徹區委全會精神宣講團成員。區委黨校主體班次、中學生共產主義學校、愛心暑托班等都成為了“老楊樹”們宣講的舞臺。
團隊機制不斷完善。隨著宣講輻射面的擴大,團隊逐漸建立起“備課+點單+定制+對接+反饋”活動機制,根據不同群體定制宣講計劃,實現傳播效果的持續提升。面對社區普通群眾,團隊打造“老楊樹·開放思政屋”,推出一系列精品視頻黨課,并創作了紅色滬劇、上海說唱等藝術黨課,提升黨史教育的吸引力;面對繁忙的企業白領,團隊利用“午間一小時”和下班后的時間,為青年白領講課;面對整日奔波但渴望成長的外賣小哥,團隊利用下午2-4點外賣量較少的時段,就近在快遞員休息室開設“微黨課”,外賣小哥聽得津津有味,拿起手機拍照錄音,準備時常回味。“老楊樹宣講匯”的相關做法也得到學習強國、新民晚報、青年報、東方網、上觀新聞等多家媒體平臺的宣傳報道。
“老”有為、“楊”新風、“樹”美德、“宣”黨聲、“講”故事、“匯”正能。“老楊樹”們始終堅守初心、堅定信念,用正能量感染身邊人,用夕陽之“紅”,奮力書寫信仰的故事。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