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開陽縣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五老”工作室
一、基本情況
貴州省開陽縣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五老”工作室位于開陽縣水東文化陳列館西廳,面積220余平方米,由32名退休教師和美術工作者組成的“五老”志愿服務隊,致力于水東非物質文化遺產(蠟染和刺繡技藝)傳承公益教學。2020年1月,為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有關精神,持續實施教育和文化扶貧戰略,開陽縣關工委組織動員5位退休老同志組建工作室,會同研究水東文化的學者,深入高寨鄉、禾豐鄉提升苗族村民和學生傳承民族文化的意識,提高苗族村民、學生繪畫技能。目前,集教學、研討、展陳等于一體,以繪畫、書法、蠟染、刺繡為研學主要內容的文化交流研創中心已初具雛形。
二、工作內容
工作室“五老”走村串寨挖掘當地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在保留本地傳統文化技藝的基礎上,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對禾豐鄉7個行政村(居)村民和4所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兒童開展蠟染技藝培訓和繪畫輔導,近年來開展義務教學1400多個課時,帶領學生創作繪畫、蠟染、手工作品等1000余幅(件),并積極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專題創作系列活動、“五老”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成果展示等活動。
三、社會效益
通過對民族鄉鎮非遺文化技藝傳承公益教學,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等活動,不斷提升了刺繡、蠟染工藝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實現對少數民族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同時轉化成經濟效益。如高寨鄉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蘭德芬,剛開始只是自己在家按照傳統樸拙的圖案和技藝進行一些蠟染手工藝品制作和出售,后來在工作室“五老”志愿者的幫助輔導下,在高寨鄉平寨村創辦了自己的“蠟染園”,組織當地5名繡娘一道進行手工藝品制作,產品更加豐富,圖案更加精美,銷路更加暢通,一個小小的蠟染工藝手提包,從原來的80元提升到了現在的300元左右。高寨鄉苗族品牌“藍阿央”公司與工作室按照前臺公益服務+研創,后臺開展體驗經營+作品銷售的模式開展合作,當地繡娘及學生的優秀作品可以直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推動了當地村民進一步增收。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