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希望你們繼續講好身邊的生動故事,帶動更多市民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和治理,共建和諧美麗城市,共創幸福美好生活。”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市楊浦區“老楊樹宣講匯”全體同志回信,對他們表示親切問候并提出殷切希望。
“老楊樹宣講匯”由長期工作生活在上海楊浦區的“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組成,面向基層群眾開展黨的創新理論、人民城市理念等宣講活動。
在長沙,也有這樣一群退而不休、滿腔熱情、甘于奉獻的“五老”。
他們雖然離開了曾經的工作崗位,但始終踐行著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的錚錚誓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
他們時常活躍在街頭巷尾、小區樓棟、田間地頭,參與城市建設,開展理論宣講和思想教育,把群眾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門口和心坎上。
他們像年輕人一樣“奔跑”在城市里,甘當倡導文明新風尚的踐行者,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思政課老師,更愿成為與長沙發展同頻共振、同向同力的奮斗者。
2023年7月,省委主題教育辦來長解剖式調研“五老四教”工作;2023年12月,省委組織部、省委老干部局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五老四教”工作的意見》,在長沙踐行12年的“五老四教”工作成為全省工作要求,實現歷史性突破。
今年,全市廣大“五老”堅持老有所為、持續發光發熱,傳承紅色基因、傳播湖湘文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銀發力量。連日來,記者走近這群可敬可愛的“五老”,聽他們講述老有所為、銀發生輝的故事。
▲孩子們傾聽“五老” 講述紅色故事。
黨建領航,持續擦亮“五老四教”品牌
2011年3月2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到長沙市岳麓區咸嘉新村社區,了解社會管理創新情況,強調要充分發揮好老同志、老黨員的作用,讓他們用自己的經歷和體會來引導教育青少年、提升居民素質,為社區管理發揮余熱。
2011年起,長沙部署開展“發揮五老優勢、進行四項教育”主題活動,組織“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開展“形勢政策、黨的歷史、思想道德、公民意識”四項教育。
13年來,長沙緊扣新形勢下黨的事業所需,順應老同志自身所愿,不斷擦亮“五老四教”品牌,積極組織引導“五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基層黨建、城市建設、社會治理、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工作中奉獻余熱,與時代同頻共振、與發展同向發力、與群眾同步前行,為推動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和現代化新長沙建設貢獻銀發力量。
黨建引領是凝聚“五老”的關鍵。近年來,全市老干部工作始終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不斷拓展“五老四教”工作內涵——以“黨建聚合力”工程為抓手,強化政治引領和思想引領,成立離退休干部黨組織1726個,建成288個“美在金秋”老黨員之家。
“心貼心”服務居民群眾,建言獻策參與社會治理;結對幫扶走訪困難群眾;“大帶小”助力少年兒童成長……這是長沙縣星沙街道金茂路社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積極參與幸福家園建設的生動縮影。在支部書記、“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黃蒼霖的帶領下,該支部創新“近鄰黨建”模式,組建“銀聲嘹亮”宣講隊、“銀發先鋒”調解隊,主動架好“連心橋”,解決鄰里糾紛“煩心事”,不僅助力金茂路社區成功創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也先后被評為“全省示范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全省先進離退休干部黨支部”。
▲“五老”組成的銀發先鋒自治隊在開展日常巡查。
同時,市、區(縣市)兩級組成的“五老”金牌講師團,采取現身說法、送黨課下基層、網絡宣講等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好聲音。13年來,“五老”累計宣講4.1萬場次、受益群眾及青少年達470萬人次。在全市成立“五老”志愿服務組織1462支,7.6萬余名“五老”志愿者成了星城的一道道亮麗風景線。
道道紅霞映滿天,處處銀發綻芳華。走過激情燃燒的歲月,廣大“五老”依然堅定不移跟黨走,堅守初心獻余暉,他們是閃閃星河,用自己的微光照亮這個世界;他們也是點點燭火,用自己的力量溫暖人間心田,用實際行動書寫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最美篇章。
聚力賦能,民生為本繪就幸福圖景
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在長沙,“五老”的強大正能量正在凝聚起來、釋放出來、傳遞開來,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他們用“柔性”治理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讓基層社會治理有了溫情、有了溫度,帶給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有困難,找易爹。”這是長沙縣江背鎮金洲村里廣為流傳的一句話。這個讓大家稱贊的“和事佬”易爹,是金洲村有著幾十年黨齡的銀發鄰長易建華。幾年前,村里邀請易建華擔任調解員,成立易爹調解工作室,并打造了“易爹爹說事”法治調解品牌。
建于1869年的盛家老屋是金洲村寶貴的財富,歷經200多年風雨后急需修繕,但原住戶不愿搬遷,導致其修復工作一再擱置。為此,易建華先后5次登門拜訪盛家后人,站在村集體發展的角度對原住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從中協調,終于打動對方騰出房屋,盛家老屋這才得到了搶救性修繕和提質改造。“我想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增強老百姓的法治意識,增強大家的法治觀念,我們不僅要學法、知法、懂法,而且還要守法,我也想為金洲村的法治建設添磚加瓦。”他笑道。如今,易爹調解工作室已為村民解決了多起疑難問題,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糾紛。
瀏陽市葛家鎮金源村村民楊意紅,是一名擁有42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遠近聞名的“辣椒大王”。60多年來,楊意紅培育出300多個辣椒品種,其中30多個品種在全國廣泛種植,推廣面積超20萬畝。“我要做一輩子的好農民,種一輩子的好辣椒!”如今84歲的楊意紅,仍然在一線為了培育更好的辣椒品種而奔忙。在楊意紅等“五老”產業帶頭人帶動下,葛家鎮金源村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了葛家雞腸子辣椒、羅漢果、油茶等多元化產業,實現了農民的增收致富。
今年6月,湘江流域持續遭遇強降雨天氣,在防汛搶險最為吃緊的關鍵時刻,全市1830多名老水利專家及時“上線”,用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進行現場指導,給出專業建議……成為長沙防汛工作一道別樣的風景。
在望城區茶亭鎮蘇蓼垸堤委會工作了20多年的姚建剛,就是村民們心中“最懂得大堤”的人。一有空,他就要在大堤上走幾個來回。哪一段是新堤,哪一段是夾堤,哪一處有個轉彎,哪一處最容易滲水,處處脈絡猶如地圖一般在他心中鋪展。“老姚這樣的‘老水利師傅’經驗十足,我們都服他、信賴他。遇到險情,只要打個電話告訴他位置,老姚就能大致判斷出是什么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村里人提到他,紛紛豎起大拇指,“他不僅是我們處理突發事件的主心骨,也是我們村里群眾的貼心人。”
退而不休,余熱生輝。他們腳沾泥土,用行動書寫著“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詩篇,以最美身影映出鄉風文明新風景。
傾情宣講,在“走近”群眾中“走進”群眾
古語云:“敬田有谷,敬老有福。尊老敬老,如獲珍寶。”離退休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也是長沙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力量。
截至新中國成立75周年前夕,長沙離休干部521人,平均年齡已達94歲。做好搶救性挖掘離休干部紅色資源工作,不僅是長沙市開展新時代“五老四教”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賡續紅色精神血脈,激勵下一代走好新時代新長征路的重要資源和生動教材。對此,長沙市委老干部局積極行動,深入挖掘,已累計建立離休干部紅色檔案521份、收集紅色物件148件、拍攝紅色視頻173份,并舉辦紅色文物展,編印紀實手冊,不僅讓那段鐵血榮光的歷史得以保留,也讓熠熠生輝的精神能夠代代相傳。
“看完精心制作的《永恒的豐碑》紅色視頻,回首革命歲月,我們全家四代都感到十分榮幸,也讓我熱淚盈眶……”11月18日,96歲高齡的離休干部熊作斌給市委老干部局送來一封珍貴的手寫感謝信和錦旗,信中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了自己依舊滿懷革命熱情,今后還將繼續發揮余熱的真摯情懷。
宣講紅色文化,“五老”當仁不讓。范并恕是湖南大學附屬中學的退休教師,說起岳麓書院,她如數家珍。“現在來聽我講課的學生群體越來越多了,最忙的時候2天講了8場。”擔任志愿者12年,她最大的感受是充實。除了為每年入學的湖南大學新生和家長提供實地講解,她還會為來自各地的中小學生提供志愿講解。
▲岳麓書院活躍著“五老”的身影。
同在岳麓山景區的退休講解員謝宇虹也“閑不下來”。這些年,她毫無保留地為來往的游客深情講述巍巍麓山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我把岳麓山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講給很多孩子們聽,這些革命故事使他們深受教育和啟發,我也很欣慰!”
寧鄉市道德模范、流沙河鎮“五老紅”志愿服務隊顧問戴凱勛堅持用淺顯易懂的話語,從大家身邊看得見的變化入手,將黨的政策同土地、產業、鄉村振興等當地群眾最喜聞樂見的話題相融合,與村民進行深入淺出地交流。“作為一名被黨培養多年的老黨員,即便退休了,也始終要以黨員的高標準要求自己,應該找到合適的崗位繼續發揮余熱。”戴凱勛表示。
長沙好人、長沙市最美“五老紅”志愿者、芙蓉區“五老”金牌講師徐蘇珞退休后,常年參與基層宣講工作,10余年來宣講累計近4000小時,受眾人數近10萬。幾乎每個周二和周六,徐蘇珞都會來到湖南博物院、長沙博物館開展志愿講解,接待觀眾已超6000人次。他卻說,這只是為社會做了點黨員應該做的事情。
▲在湖南博物院,擔任義務講解員的“五老”為游客認真講解。
有人說,“五老”就像一棵棵“不老松”,雖然平凡普通,但執著有韌勁,渾身洋溢著熱忱、散發著能量、傳遞著愛和善良,凝聚成一股無形而強勁的社會力量。他們或許年逾古稀,卻依舊腳下生風、一刻也未曾停歇:宣講的隊伍中少不了他們解讀思想、弘揚精神的身影;愛心幫扶行動中,他們忙前忙后、四處奔走,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在青少年思想教育問題上,他們發揮各自所長,以德育人;在普法教育時,他們用平視的目光和溫柔的關懷,給予他人希望和自信……
“信仰就是豐富的養料,讓我們始終向黨生長。只要我們能動彈,就要接著干。”“五老”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薪火相傳,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他們是團隊的楷模,在這充滿希望與激情的時刻,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向所有取得杰出成就的個人和團隊呈上最熱烈的喜報表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視發揮‘五老’作用,推動關心下一代事業更好發展。”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關鍵要打牢青少年成長成才的思想根基。
天心區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長沙市首批“五老”金牌講師李子玲退休后,欣然放棄了安逸的晚年生活,投身到關愛下一代成長的事業中。她寫下閱讀筆記、征文稿、宣講稿等20余萬字,牽頭編寫宣講資料集10本,開展宣講200余場次,受眾超5萬人次。
雷鋒紀念館退休職工譚荒芳則堅持“播雷鋒精神,做雷鋒傳人”,不僅牽頭成立“譚荒芳工作室”,每年赴全國各地宣講雷鋒精神50余場次,還為貧困學子免費開展書法培訓,幫助300余名青少年接受書畫教育。
2017年,中國好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鄧學東發起成立開福區“五老”助學隊,與20多名離退休老同志在全省各地開展助學活動,7年來共募集資金800多萬元,點亮1萬多名優困學生的求學夢。今年5月,由他創立的“心悅開福”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正式揭牌,建起一支由30多名心理學教授、精神科醫生組成的專家團隊和60多名心理咨詢師、“五老”志愿者組成的志愿服務團隊。截至目前,已開展科普教育180場,接收個案咨詢270例,得到社會廣泛好評。
在雨花區,“孟媽媽”孟繁英尤為關注失足青少年成長。2008年,孟繁英注冊成立長沙市首個關心關愛青少年成長的社會公益組織。十幾年如一日,她在高墻、學校、社區之間甘為紐帶,挽救了2000多名迷途少年。“我們只是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一點好事。”她表示,今后會繼續以飽滿的熱情、滿腔的關愛,助力青少年成長成才。
這群可愛的老人,雖已白發蒼蒼,卻以火熱之心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從政策宣講到矛盾調解,從鄉村振興到關愛學子,“五老”聚在一起是“一團火”,散開以后是“滿天星”。不難發現,始終堅定“永遠跟黨走”信念的他們,在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中,也在以出色的成績回應偉大的時代,用不變的本色回報人民的關愛。
晚霞輝映夕陽紅,皓首丹心續華章。長沙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干部局局長王俏表示,全市廣大“五老”滿懷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無比熱愛,不顧年高、不辭辛勞,深入到千家萬戶,活躍在城鄉社區,奔走在校園內外,弘揚革命傳統,推動道德實踐,參與社會治理,生動詮釋了退而不休、服務社會、發光發熱、老有所為的奉獻精神。下一步,長沙將更加用心用情、守正創新,持續深化新時代“五老四教”工作,充分發揮“五老”在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化傳承、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立德樹人和人民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優勢作用,把“五老”的智慧和力量引導到最需要的地方上來,滲透到最適合的角落中去,確保“五老四教”工作與長沙發展靠得更緊、與群眾思想靠得更近、與社會需求靠得更實,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長沙新篇章貢獻銀發力量。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