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書畫寄情,老少同堂,兩岸同心。9月24日,第九屆海峽兩岸老少書畫攝影交流活動在廈門市海滄區“開臺王”顏思齊故里青礁村蘆塘書院舉辦。活動由廈門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港澳臺美協臺灣分會聯合主辦,以“開臺故里·書畫傳承”為主題,來自廈門的書畫名家許元英、蘇宜尹、陳佳鵬、劉炳輝、陳朝宗、葉永泉與來自臺灣的書畫名家李沃源、邢萬齡、唐思瑛、詹麗芳,一同以書言志,以畫寄情,手把手教授兩岸小學生揮毫潑墨,生輝丹青,以此進一步增進兩岸文化認同,共同關心關愛下一代成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喜迎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勝利召開獻禮。市關工委主任陳炳發、第一副主任黃杰成、副主任陳佳鵬、胡家榕、楊惠凡,海滄區關工委主任李大輝等領導出席。
老少同堂 共繪丹青
本屆活動最精彩的一幕出現在蘆塘書院活動現場,十位兩岸書畫家筆精墨妙,佳作頻出,兩個小時的時間,案桌上一幅幅基于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創作的作品紛至沓來,它們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和感染力,令現場的小朋友和觀眾們大飽眼福,連連稱贊。書法里的古代詩詞、國畫中的山水花鳥,反映了名家大師翰墨真情的創作態度和妙手丹青的高超技藝。最令人驚艷感慨的作品誕生在活動最后,十位書畫家聯筆合作,贈予青礁村四尺大作--《開臺故里·書畫傳承》,這幅畫中凝聚了每一位書畫家的深情投入,從構圖到線條到水墨到色彩,每一步都彰顯著大師們的集體智慧,從遠山到青松,從流水到長亭,從縵云到飛鳥,從題字到畫章,大師們在畫卷的每一處細節各顯所長,各展神通,當這幅震撼人心、意義非凡的作品最終完整呈現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更加溫馨的環節穿插在活動當中,兩岸書畫家深情地牽起美術愛好小朋友們的手,10多名來自青礁小學的小學生、青礁村的臺胞小朋友們第一次被書畫名家現場指導,一張張興奮快樂的臉龐攢動在書院里,老少間的笑語歡聲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孩子們的作品色彩斑斕的鋪開,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讓畫卷亮點紛呈,稚嫩的筆觸在大師指點下迅速成長,三年級的呂宇辰小朋友激動的向書畫家爺爺喊道:“我第一次畫出這么好看的大老虎,下次活動我還要來!”書畫家們不僅傳授書法繪畫技法,還不斷激發孩子們藝術興趣,更教育孩子們高尚品格,現場觀眾在互動中無時無刻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德在兩岸兒童身上的傳承。
齊聚海滄 兩岸一家
本屆活動為增進兩岸書畫家交流深度,首次加入研學內容,路線串起青礁慈濟宮、開臺文化園、秋地藝術中心、青礁村蘆塘書院等海滄文化地標。青礁慈濟宮為紀念保生大帝吳夲而建,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保生大帝吳真人慈懷濟世,緊系兩岸同胞的情誼和福祉,在閩臺各地有眾多信眾。開臺文化園因紀念顏思齊開臺文化而建,顏思齊是縱橫臺灣海峽的華人海商領袖,臺灣開發史上他最早招來漳泉移民,對臺灣進行大規模有組織的墾拓。秋地藝術中心地處海滄自貿區,是以油畫集散地為基礎新改建的現代中心,秉持“藝術為人民”理念,打造集創作、展覽、拍賣及藝術生活、消費、宣傳為閉環一體的兩岸藝術生態區。蘆塘書院始建于嘉慶年間,是海滄“弘揚耕讀文化、傳承優良家風”的重要場所,近年書院舉辦了大量弘揚民族文化活動,為下一代成長營造了良好氛圍。通過研學,兩岸書畫家們一致表示這次走進人杰地靈,圣山福地的海滄,是增進彼此情感交流的好形式,大家在海滄重溫了開臺故里,領略了文化魅力,激發出更多書畫創作靈感,凝聚了兩岸一家親的共識。
作為廈門市關工委著力打造的品牌活動,海峽兩岸老少書畫攝影交流活動今年已來到第九屆。宣紙上,兩岸書畫家筆墨交融,心靈契合,現實中,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守望相助,該平臺以情促融、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少年的緊密聯系,大家一致希望這項交流活動越辦越好,行穩致遠。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