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說:“無論時代變化多大,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三年來,屯昌縣關工委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實踐,將落實“三個注重”作為夯實家庭建設基礎的工作抓手,在全縣開展家教家風和“向上向善”主題教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進村鎮文明家庭建設工作創新發展。
一、黨委重視,合力推動
2014年2月,央視推出“家教家風大家談”欄目,引起屯昌縣關工委領導的強烈反響。縣關工委主任王仕錦認為,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一個家庭必須要有良好的家教家風。良好的家教家風,是家庭建設的核心,好的家教家風,能弘揚傳統美德,促進人才輩出,家庭興旺發達。他組織“五老”隊伍,深入調研,并在抓好西昌鎮更豐村委會家教家風教育試點的基礎上,總結出“六為六重”新家訓,即:孝為先,重敬養;和為貴,重禮讓;勤為本,重自強;儉為榮,重清廉;德為基,重品尚;學為高,重賢良,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延伸,使廣大群眾對家庭建設中的治家教子之道,修身養性之道,為人處事之道,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認識,為樹立良好家庭美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4年5月,縣關工委向縣委提出在全縣農村、機關、學校開展文明家教家風教育活動的倡議,得到縣委主要領導田書記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縣委決定,由縣委宣傳部牽頭,成立縣文明家教家風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宣傳部主要領導為組長,縣關工委主任為副組長,成員由文明辦、文化局。婦聯、總工會、團委、教育局、民政局、財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科協等12個單位有關領導組成。同時,縣委還要求各鎮、村委會、各學校都要相應成立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形成合力,在全縣開展專項教育活動。
2015年習總書記發表了“三個注重”的重要講話,更加堅定了屯昌縣開展家教家風教育活動的信心和決心,縣委宣傳部主要領導帶頭在全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研討會上做題為《論家教家風對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的大會發言。縣關工委成立“五老”宣講團,在全縣范圍內全面開展家教家風宣傳教育活動。他們擬定六個專題,即《孝親敬老,學會感恩》、《仁愛友善、培養愛心》、《誠信守信、明德做人》、《勤勞儉樸、立德修身》、《書香傳家,化育子孫》,作為培訓內容,對宣講團和鄉村干部進行培訓。宣講團深入各鎮村,召開文明家教家風宣講動員大會,向群眾講解家教家風的含義和重要作用,講述如何樹立良好家教家風。每次大會都由鎮長主持、書記做總結,發動廣大村民踴躍參加教育活動。縣關工委主任王仕錦和原常務副主任吳于品幾乎每場次都帶頭參加。他們結合古今的良好家教家風,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格言教化村民,講解遵守個人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受群眾的歡迎和贊揚。為了使大家更好理解家教家風,縣關工委還編印了《家教家風讀本》、《家風家訓集錦》、《家風氣象新畫冊》、《向上向善講稿》、《家長學校教案選編》、《向上向善譜新篇》等書籍供大家學習。三年來,全縣8個鎮共召開文明家教家風宣講240場次,受教育群眾19200多人次。通過宣講教育活動,使廣大農村家庭成員認識到,家教是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立身做人的教養和影響;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共同踐行并傳承下來的價值觀念、生活作風、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生活習慣及道德倫理品格的總和。好的家教家風是家庭子弟養成良好德行和素質的基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促進形成好黨風,政風和民風的強勁動力。也認識到,要建設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必須愛黨、愛國、愛家,必須艱苦樸素,勤儉持家,勤勞致富,必須睦鄰友好,誠實守信,與人為善。
二、向善向上,示范先行
2016年,針對農村、學校、社會中出現道德教育缺失,雷鋒精神淡化、學生品行不端、校園鬧事頻頻發生等不良傾向,縣關工委繼續深入開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向上向善新活力”主題教育,作為全縣深入開展家風家教教育內容,中小學校同步進行。首先在楓木鎮南挽村開講第一課,縣委、宣傳部、婦聯、共青團、教育局。各鎮關工委主任、楓木各村委會書記參加,到會群眾200多人。在講座中,縣關工委成員重點宣講以下內容:什么是向上向善?如何理解向上向善?做人為什么要向上向善?如何以向上之心做人、向善之心做事?其次,鎮關工委提出在全鎮干部群眾中開展家教、家風、家訓、法治、村規民約“五位一體”的宣教活動,不斷提升廣大群眾對家庭美德建設重要現實意義的認識。兩年來,縣關工委組織該鎮向上向善主題教育現場會15場,受教育人數5000多人,發放家訓4500份,制定村規民約,并制作張貼36張,征集楓木鎮有典型代表的姓氏家訓十篇,并組織該姓氏后代舉行重讀家訓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傳承優秀家教、家風、家訓重要性的認識。接受向上向善教育的熏陶,樹立立德樹人的家庭建設新理念和責任意識,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三、結合身邊向上向善的感人事例向群眾宣講,以身邊踐行向上向善的人和事教育身邊的人,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楓木鎮村民中就有舉不勝舉的向上向善的感人事例。例如:“堅持關愛留守兒童”的王德宣; “大德大義、無私奉獻”的王振江;“剎住歪風、除患揚善”的林宏秀;“知難解難、化邪歸正”的蔡大良、鄺修華;“盡孝贍養、孝敬老人”的何世進等等,縣關工委將這些向上向善的案例收集起來,匯編成《家教家風集錦》,發放全縣村鎮,推動了全縣向上向善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有力地推進了社會文明進步。第四,縣關工委與鎮政府密切合作,表彰向上向善的先進典型,給文明家庭頒發牌匾。榮獲此榮譽的王光照說:“這塊牌匾是我家的傳家寶,用錢是買不到的”。
為了提高校園開展家教家風、向上向善主題教育質量,縣關工委與教育局聯合召開校長會議,要求各校緊扣主題,結合本校實際,編寫宣講教案,并選用屯昌中學林惠、楓木中學楊元清、中建學校趙惠君以及關工委成員編寫的教案作為范文,供各中小學參考。2017年3月9日,在思源實驗高級中學舉行家教家風、向上向善教育活動,各校領導和老師160多人,學生1256人參加了宣誓儀式。4月開始,教育局關工委組織“五老”進校園,參加全縣中小學校家教家風、 向上向善教育活動。并要求將家教家風、向上向善主題教育內容,納入家長學校教育課、新生家長第一課教育內容,以父子同堂、教育同步、家校同心的形式的形式在全縣展開。為了確保教育活動效果,教育局關工委還指定屯昌中學、西昌小學、中建學校先上示范課,組織全縣學校的副校長和班主任參加聽課,并在課堂進行點評,收效顯著。示范課上,屯昌中學陳延章老師以 本校“全國最美中學生李雙南”堅持五年如一日幫助殘疾同學的實例,讓家長和學生真切體會到什么是“向善”,而受李雙南幫助的譚寧同學雖然雙腿殘疾,但對學習的追求和渴望從不放棄,決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意志的案例,讓家長和學生充分理解什么是“向上”。激發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強大動力。陳老師的課主題突出,內容豐富深刻,案例鮮活生動,獲得全場家長和師生的高度贊揚。在各校開講過程中,縣關工委和教育局關工委組織6個小組分別對全縣30個中小學校聽課評課,總體評價是:領導重視,學校認真組織,老師認真備課,授課方法互動交流,家長學生滿意。
三、服務中心,抓出實效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關于“培育文明鄉風,優良家風,新鄉賢文化”的內容,引起了屯昌縣委的高度重視,要求縣關工委在深入開展文明家教家風的基礎上,繼續采取黨委發動、典型帶動、“五老”推動、上下聯動、家校互動等舉措,深入鄉村宣傳教育,發現培育先進典型,總結推廣,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向上向善新動力,在全社會構建起文明和諧的新風尚。
1、創建生態文明村,培育文明村風
在創建生態文明村工作中,縣關工委經過調研后確定以楓木鎮為試點,在全鎮開展家教家風、向上向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培育了一批生態文明村。如十年前的嶺仔村,由于村民法律意識淡薄,歪風邪氣盛行。村中青年不務正業,經常聚眾賭博、打架斗毆、偷盜搶劫,甚至入室殺人,弄得人心惶惶,成為遠近聞名的“爛仔村”。村黨支部書記林宏秀嘔心瀝血、不分日夜走訪征求村里“五老”的意見,在上級的支持下,及時懲辦了首惡犯罪分子,剎住了歪風。德高望重的“五老”蔡大良、李勇、鄺修華等人、迎難而上,登門入戶,耐心開導,使行為不端、參加賭博、打架鬧事的人員明禮知恥,改邪歸正,逐漸改變了嶺仔村的不良陋習。為了鞏固教育成果,他們還效仿古訓“飯桌上教子”,發動村民自愿舉行“村民宴”,借此宣講國情、鄉情、民情,講法律、道德、向上向善,教育大家愛黨、愛國、愛家,爭做嶺仔村的文明村民。他們還依靠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利用本村資源優勢發展種養業,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十年過去了,爛仔村變成了生態文明村,去年,嶺仔村關工小組被評為全國唯一的村級關工小組先進集體。縣關工委在全縣推廣了嶺仔村關工小組的經驗,使全縣文明生態村建設漸顯佳績。有514個村被縣政府評為生態文明村,如南呂鎮五星村是本縣出名的“霸道村”,通過家教家風、向上向善主題教育,家風、民風、村風都明顯好轉,村里青年不再打架斗毆,稱王稱霸。青年林陽、林仕居帶頭成立了“五星村瓜菜產銷合作社”,積極引進項目,解決村民就業,幫助他們走上生產致富路。今年,五星村被評為“全省生態文明先進單位”。
2、樹立標兵,弘揚文明美德
立德樹人是青少年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全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心工作之一。幾年來,屯昌縣在家教家風、向上向善主題教育活動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培育出一批“向上向善好少年”和“新鄉賢”,涌現出許多“文明美德家庭”。屯昌中學李雙南同學三年如一日,用純真善良的心,照料殘疾女同學,被評為“全國最美中學生”;糧坊三里關工小組有一批五老,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形成互幫互扶機制,為病老村民排憂解難,資助貧困學生,挽救失足少年,被縣委評為關工先進集體;“五老”張孟交和共產黨員何世進,為了建設生態文明村,他們動員群眾集資修建鄉村道路,并帶頭捐款,他們還資助本村青年創業,照顧孤寡老人,教化吸毒青年,被村民譽為“活雷鋒”;南呂村退休職工宋衛忠,為了帶動群眾修環村路,他主動砍掉自家200多株檳榔、橡膠村,讓出自己的宅基地。在他的倡議下,全體村民紛紛響應,立下軍令狀。結果,環村路修好了,村容村貌也越來越美,被評為高標準的文明生態村。村民林宏秀幾年來為村里的公益事業捐款2萬多元,今年還讓兒子在楓林鎮第一屆苦瓜節活動中,出資12800元以購買一個苦瓜王的名義作為愛心款,獻給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為了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他又讓兒子動員本村27戶村民成立“香草鴨合作社”,現在,香草鴨銷往各市縣,聞名海口、三亞,社員們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林宏秀一家也獲得“美德家庭”的光榮牌匾。馮宅村陳宗強以傳承家規教育子女學會做人,4個媳婦來自4個市縣,一家人和睦相處,15口人同吃一鍋飯。在建設美麗新農村時,他動員外出打工的孩子捐款支持文明生態村建設,村民們都贊揚他一家是“和諧幸福家庭”。
屯昌縣關工委把家教家風教育、向上向善教育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同步進行,納入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內容,納入美麗鄉村建設內容,做到鄉村美,人心更美,為促進家庭文明進步,社會文明和諧做出了顯著成績。他們表示,一定要繼續認真學習領會習總書記的系列重要指示,把文明家教家風和向上向善教育活動深入持久開展下去,使之更有成效。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