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日中午,剛剛抵達應城市的縣市區部分“五老”志愿者、中華孝德網采編員一行六十余人,在關工委主任欒春海同志的帶領下,放下行囊,乘大巴,頂炎陽,來到湯池鎮參觀陶鑄紀念館,開展“傳承紅色基團,爭做時代新人” 的主題教肓活動。
修葺一新的陶鑄紀念館,肅穆莊嚴。據紀念館講解員介紹:1937年12月17日,陶鑄親自帶領60多名青年,乘小火輪離開武漢到天門縣的皂市赴湯池。當年,陶鑄年僅29歲,蓄著短胡須,化名陶劍寒,又名任淘,他待人誠懇樸實,和藹可親,大家都尊敬地稱他“陶先生”或親昵地喊他“陶胡子”。同年12月20日,湯池訓練班第一期開學,陶鑄親自講課、輔導,以革命真理啟迪青年。陶鑄同志忠實地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正確路線,掌握和運用黨的三大法寶,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為鄂中抗日根據地的創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使湯池成為發動鄂豫邊區敵后抗日戰爭的戰略支撐點之一,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訓練班管理方法民主,教學方式靈活,師生關系親密無間,青年學生朝氣蓬勃,革命影響不斷擴大,很快吸引了應城、京山、天門等縣的青年對湯池訓練班的向往,要求來湯池學習的青年學生越來越多,播下了紅色的革命火種,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湯池訓練班創辦迄今已70余年。我們緬懷先烈,為弘揚愛國愛黨優良傳統,牢記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忠誠的革命戰士陶鑄等先輩在抗日戰爭時期浴血奮戰的事跡,激勵我們廣大“五老”志愿者和志愿采編人員堅持過硬的黨性要求,以堅持政治家辦網的要求,繼續發揚“五老”精神,為引導廣大青少年自覺聽黨話跟黨走發揮余熱。
大家紛紛表示:一定牢記黨的宗旨,不忘初心,為弘揚傳統孝德,貫徹新時代文化精神,抓鐵留痕,狠抓落實,為努力辦好《中華孝德網》出謀獻策,將網站辦好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以慰先烈遺志,切實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培肓優秀的時代新人。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