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片藍天下,我們陽光生活,我們陽光成長;
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我們和睦與共,我們呼吸共命運;
在一面營旗的召喚中,我們大手拉小手,我們群居群樂……
“大手拉小手,老少結對子”制造“銅仁經驗”
日前,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為主題的“中華大家園”全國關愛各族少年兒童夏令營第十屆銅仁分營在萬山區第十六中學舉行開營儀式。市委原常委,市委宣傳部原部長、市關工委主任劉婕、原銅仁地委委員、地委政法委書記、市關工委副主任熊明英、原銅仁地委副巡視員、地委秘書長、市關工委副主任劉瑛出席開幕式,市關工委青少年法治教育關愛團成員的爺爺奶奶和來自全市各區縣的優秀少年兒童和困境少年兒童共計54人參加活動。
說起這夏令營活動,我們不得不將時光倒流,在2007年那個寒冬臘月里,中國關工委副秘書長李啟民、中國關工委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國強等一行來到銅仁,從此拉開了中國關工委與銅仁市關工委親密合作的序幕,十年來,銅仁各族少年兒童(困境兒童)70余次參加主營動活動。在主營活動中,豐富多彩的活動與北京“愛心媽媽”的結對幫扶使銅仁部分少年兒童走出困境,陽光生活,陽光成長,他們遇恩知恩感恩:原銅仁市關工委主任崔德臣逝世的天云山賓儀館靈堂前,曾是困境少年的穆芬(現已在萬山區茶店鎮中心醫院工作)穆闖姐弟倆的花圈醒目告訴我們一個關愛成長的故事,市關工委、市檢察院老干支部、松桃苗族自治縣關工委、北京“愛心媽媽“近十年接力關注關心關愛資助的劉琴同學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在即將走上工作崗位之際,只身來到市關工委辦公室,向市關工委的爺爺奶奶匯報……如此種種,皆因市關工委首創推出了“一幫一”、“一幫多”、“多幫一”的結對幫扶措施的結果,據不完全統計,十年來,僅碧江區、萬山區、玉屏自治縣、松桃自治縣、江口縣關注關心關愛困境兒童200余人次,統籌各方關愛資金近100萬余元鮮活的事例,在2014年的北京主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開營活動儀式上,“銅仁經驗”與會分享,一塊“社會責任貢獻獎”詮釋了銅仁關工委和銅仁老干部“正能量”釋放的光和熱。
與此同步,銅仁分營應運而生。十年如一日,年年如此有活動,次次活動出新招。
“傳承和教育,紅色基因元素發酵”續寫“教育從娃娃抓起”
一份責任一份擔當。市關工委的老領導們有一個共識,關工委的工作就是“兩個頭”的工作,抓好老干部發揮作用無私奉獻這個“老頭”,帶好青少年在同一片藍天下陽光生活陽光成長這個“娃娃頭”。努力做到“朝陽夕陽共享一個太陽,老年少年共建和諧家園”。
時光穿越,故事沉淀。2018年夏令營主題是“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清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井崗山展現,一隊老的老小的小登山隊伍在晨曦與習習山風中扶老攜幼,穿越時光隧道,體驗山高路運,感悟“升高”的艱辛。來至玉屏縣黔東民族中學的學生甘吳歡子說:“終于,我們走到了山頂,看見了高大的山脈和翠綠的樹木以及火紅的火把,就像當年毛主席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頓時我明白了毛主席他們當初是靠一種信念,一種信仰,不斷奮戰、堅持,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span>
晨訓一個小時,收獲無窮無盡。
在接下來五天的活動中,爺爺奶奶們與營員們一同肅穆在井崗山革命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秋收起義紀念碑前,老少營員敬獻上花圈,誦讀紀念碑文。來自思南縣邵家橋小學的柴佳露小朋友說:“站在紀念碑前,讓我明白如今這幸福美滿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如今的生活條件,好好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美麗富饒?!?/span>
走進井崗山革命歷史博物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翻閱著一頁頁𠄘載歷史的書簽,近距離感受鐮刀斧頭楠竹扁擔礦燈和藤條厚重的的情感。
站立在茅坪八角樓,登上黃洋界保衛戰舊址、井岡山星火燎原紀念塔,爺爺奶奶打開話閘子:毛主席在煤油燈下寫《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到敵軍宵遁。一個個引今據典的故事,一雙雙全神貫注的眸子,爺爺奶奶沉浸在信仰的追求中,孩子感同身受一場場承前人育后人的大課堂里。孩子們紛紛說到:我們對夏令營充滿期待,在署假期間有機會和爺爺奶奶們與各區縣的姐姐哥哥弟弟妹妹一起陽光生活,在短短的五六天時間里,認識新朋友,了解紅色文化,讓我們接受專題教育,受益匪淺,收獲很大。必將對我們的學習態度起到越來越多的促進作用。
正如原銅仁地委委員、地委政法委書記、市關工委副主任、此次夏令營活動的總負責人熊明英在湖南芷江抗日勝利受降紀念舉行的閉營儀式上說:希望通過這次井崗山尋訪紅色足跡之行,引導青少年兒童認清自己的“根”和“魂”,教育他們學黨史、革命史,知黨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培養他們徳、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讓他們在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和智慧。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