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照源同志熱愛關心下一代工作,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兩史”教育有研究有創新。多年來,他以忘我的精神挖掘當地的紅色資源,以頑強的毅力整理撰寫紅色文獻,以這些鮮活的紅色歷史為教材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成為一名傳遞紅色基因的優秀踐行者,在當地傳為佳話?;谒呢暙I,相繼被聘為黑龍江工業學院客座教授,雞西市老科協研究員,多次榮獲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一、走訪調查 挖掘紅色歷史
早晚常與書為伴,暮鼓晨鐘勤筆耕。是對韓照源生活的真實寫照??梢哉f韓照源沒有什么愛好,只是對探索地域文化、研究歷史文獻情有獨鐘。早在九十年代,就收集了《雞西工人運動史》、《雞寧(雞西的前身)抗日風云》、《雞西在建國初期》等紅色文獻,引起社會的關注。為了支持鼓勵他挖掘紅色歷史的開創性工作,市收藏協會秘書長劉鮒把《雞西檔案信息》、《雞西黨史通訊》贈送給他。更激發了他收集研究紅色文獻的熱情。
韓照源退休金比較微薄,他省吃儉用,“一瓶礦泉水,一個面包”隨身帶。可是對收集歷史文獻出手非常大方。每個星期天,他都會到舊書攤轉悠,遇見有價值的資料,就會果斷買下來?!峨u西市志》、《密山縣志》就是他花140多元從舊書攤上買到的。當時,這些錢是他月工資的1/3。他收集歷史資料的足跡延伸到牡丹江、哈爾濱、大連……《向黑龍江荒原進軍》就是在外地舊書攤上買到的。韓照源的精神,感動了一些書攤的老板。曾擔任雞西礦務局第一任黨委書記撰寫的《楊長春回憶錄》就是一位舊書攤老板贈送的。身為雞西市地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的韓照源,結識了很多收藏愛好者。以文會友是他獲取資料的一個重要途徑。《八五一〇農場史》、《興凱湖農場史》、《虎林農墾之光》就是雞東、密山、虎林文友送給他的。聽說密山市楊木鄉耿玉林先生有很多藏書。他專程去拜訪,在那里找到了《密山黨史》、《興凱湖的傳說》、《渤海國志長編》意外的收獲,使韓照源激動不已,乘車從楊木回到密山,密山的文友林兆豐先生又送給他一部《密山年鑒》,同時,又請了幾位文友共同探討、交流有關尋找紅色歷史的經驗和心得。在交流中,這些文友也都確認《紅燈記》的原著地就在雞西,這讓韓照源大喜過望,由于過度的興奮,韓照源從密山回雞西乘火車時竟然“坐過站”了,不得已第二天才從梨樹返回了雞西。因“淘書坐過站”的囧事,成為文友茶余飯后口口相傳的一段笑料。由于收集、研究紅色歷史需要資金投入,韓照源采取了“以書養書”的方法,他與老伴在雞冠區橋東舊物市場擺了一個舊書攤,《劉亞樓將軍傳》、《359旅密山剿匪》等重要歷史文獻就是在以書養書的交易中找到的。
與此同時,他還從孔夫子書店網購了《東北老航校》、《密山土改》、《革命自有后來人》等紅色書刊。由于韓照源鍥而不舍的深挖細找,他收集的歷史文獻資料2000多件,成為聞名全市的收藏家,被選為雞西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被業界稱為收藏達人。
二、著書立說 留住紅色文獻
為了留住紅色歷史,讓沉睡的歷史成為對青少年進行
“兩史”教育的教材,為了讓青少年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開創未來,他決定著書立說,傳承紅色經典。
說起著書立說,那是一件枯燥、艱苦的工作。收集的資料需要考證,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需要梳理整合。為了著書立說,他嘔心瀝血,筆耕不輟。韓照源因公負傷,右手留下殘疾,不能提筆寫字,硬是靠毅力練熟了用左手寫字。憑著他對留住紅色文獻的執著,幾年以來,撰寫出了10幾篇(部)論文和專著,僅在《雞西社會科學》、《北疆名人》、《雞西日報》、《雞西晚報》上發表的文章就有300多篇。先后參與編寫出版了《烏蘇里江》、《百年城市故事》、《郵話雞西》、《雞西抗日戰爭文史資料》等專著。近幾年以來,一些專家、學者對《紅燈記》故事發生地進行了研究和考證,有人說:故事發生在龍鎮;有人說:故事發生在吉林;但是,都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韓照源同志經過多年的走訪調查、潛心研究,得出結論:《紅燈記》發生地在雞西?!都t燈記》主人公原型傅文枕當時就是密山國際交通站的紅色交通員??箲饎倮蠡氐矫苌娇h擔任縣長?!蹲杂泻髞砣恕返淖髡呱蚰?、羅國士當年隨10萬轉業官兵來到虎林,曾在虎林寶東中學當過教員。韓照源歷時一年多,三易其稿,寫出20多萬字的專著《紅燈記原創在雞西》,不僅填補了雞西紅色歷史文化的空白,也叫響了雞西《紅燈記》原著發生地的品牌。這部專著榮獲了雞西社科著作二等獎。時任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董濮為該書作序。韓照源同志編著的作品,報刊發表文章被省圖書館、市檔案館、圖書館、學校、社區圖書閱覽室收藏。部分地方文獻曾在市博物館公開展出。由于韓照源同志收集紅色歷史,留住紅色文獻中的貢獻,被收錄在市委宣傳部編印的《雞西百名文化人》一書中。
三、走進青少年中 傳承紅色基因
挖掘紅色歷史,留住紅色經典。是為了激活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從他被雞冠區關工委聘為南山街道辦事處常務副主任之后,按區關工委的部署,走進學校和社區采取座談討論,演講報告等方法,以紅色歷史,紅色故事為內容,教育青少年學黨史、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把個人的夢想,與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他從一位地域文化研究的學者變成了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在角色切換中,彰顯了一名“五老”的責任擔當;詮釋了一名老黨員教育青少年的初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韓照源同志經常奔走在學校、社區演講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經典。2015年冬天,韓照源在雞冠區關工委主任李連昆,區關工委理論顧問、原市委黨校副校長張云堂陪同下,在雞西第九中學舉辦一次《<紅燈記>原型在雞西》的研討會。以《紅燈記》故事梗概;主人公李玉和原型傅文枕;《紅燈記》作者在雞西為內容,與師生進行座談討論。九中校長劉景菲深有感觸的說:《紅燈記》原型在雞西,這是雞西人民的驕傲,我們要讓紅色基因扎根在學生的心里,讓強烈的民族意識伴隨學生健康成長。
2017年春天,韓照源應約到黑龍江技師學院做《雞西在解放戰爭中的歷史貢獻》專題報告。以雞西創建解放戰爭后方根據地,創建煤炭、軍工企業基地等內容,講述了雞西的奮斗史、發展史和貢獻史,幼師班學生張明月表示說:只有不忘歷史,才能更加珍惜今天。前輩創業垂千古,圓夢征程有來人。我們一定珍惜青春年華,為實現中國夢做貢獻。
2017年6月23日,韓照源在康新社區,為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青少年講起民族英雄蘇懷田、八女投江烈士之一的安順福、平陽鎮交通站桑元慶等悲壯的烈士故事。2017年12月12日,雞西博物館主辦《雞西歷史文化系列講座》聘請韓照源同志做報告,專題講述《紅色絲綢之路--雞西紅色交通線》。
雞西是一個有著紅色歷史的邊疆小城。當年的紅色交通線,曾一度被譽為“紅色絲綢之路”。韓照源同志的足跡遍布學校、社區和企業。他以詳實的歷史資料講述了日軍七三一部隊殘害革命烈士的殘酷罪行,雞西紅色交通線如何演繹成《紅燈記》的故事,以及紅色交通線當時的歷史地位和作用。讓聽眾了解了當年《滿洲省委密山國際交通站》、《吉東特委半截河國際交通站》、《密山二人班國際交通站》、《烏蘇里江國際交通站》、《城子河區新陽村抗聯四軍交通站》、《虎頭關帝廟抗聯七軍交通站》、《樺木林場第二十一號界碑國際交通站》七個紅色交通站,負責黨政軍等人員出入境,傳送共產國際、中共中央指示信等鮮為人知的故事。尤其是二人班國際交通員傅文枕一家三窩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革命傳奇故事,寫進電影《自有后來人》,又改編成《紅燈記》,這次《雞西紅色交通線》專題講座,既是紀念密山國際交通站建立90周年,又是貫徹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的舉措,極大的豐富了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內容。
近幾年來,韓照源做各種報告、講演20多場次,有5000多人次接受教育。同時,在雞西市舉辦的《黨旗飄揚,光耀雞西》大型展覽中,負責《解放戰爭中的雞西》解說詞的撰寫,并義務擔當解說員,受到了有關領導的一致好評和公眾的點贊。
收集紅色歷史沒有休止符,傳承紅色基因也不能劃句號。十九大之后,韓照源沐浴新時代習近平新思想的曙光,以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為己任,牢記關愛、教育青少年的使命,自費購買了《十九大報告》、《中國共產黨章程》、《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黨的十九大學習輔導百問》潛心研究,精心準備,續寫收集紅色歷史、留住紅色文獻、傳承紅色基因的“三部曲”。讓紅色基因伴隨青少年健康成長,使紅色基因成為青少年放飛青春夢想的翅膀。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