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和如何培養人,歷來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教育的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特別強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都必須堅持立德樹人,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延安保小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堅持弘揚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立德樹人,探索實踐,開拓創新,使學校越辦越紅火,越辦越好!
一、確立紅色辦學方向,創設紅色德育環境
延安保小有著光榮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2018年11月7日,我校被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延安保小紅軍小學”。這讓新時代的延安保小有了更豐富的內涵,更高的追求目標。學校遵照習總書記關于辦好紅軍小學的重要指示,秉持用紅色文化,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理念,精心從精神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等層面進行整體規劃,從學校管理體系、組織機構、德育教育等方面進行修訂完善,確保德育教育在目標上層次化,在內容上系列化,在時間上常態化開展。圍繞高舉紅色教育旗幟、奏響紅色教育旋律、不斷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前進動力,打造紅色教育品牌。積極教育引導學生認清保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堅定理想信念,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學校在校園樓頂醒目位置安裝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紅軍小學的題詞“托起明天的太陽”,結合保小紅色歷史對校園的各個區域、樓體、通道進行了有紅色教育意義的命名,對大廳、走廊、綠化區安放了徐特立銅像、《銘記》、《托起明天的太陽》雕塑,在行政樓上安裝LED顯示屏,完成了學校大門、操場等修建工程,加強了黨員活動室、雷鋒班、周恩來班、紅領巾法學院的紅色文化建設等,使學校紅色育人氛圍更加濃厚,環境更加優美。
二、打造德育載體,豐富德育內涵
一是把紅色文化融入德育全過程。延安保小因戰爭原因,許多珍貴的資料在多次轉移中遺失。學校想方設法通過走訪當地群眾及保小老校友,精心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貴史料,把零散的、即將遺失的照片和故事有機整合,拍攝成紀錄片《老槐樹的記憶》,編輯出版了《延安保小——革命的搖籃》。邀請延安檔案館專家石和平策劃校史室陳列,建成了高標準紅色校史館。這些彌足珍貴的紅色校史資源成為了保小師生接受紅色教育的最好教材,紅色校史館也成了青少年教育陣地和外界了解保小的窗口。
我校堅持在新生入校時,組織學生觀看《老槐樹的記憶》紀錄片,到保小老槐樹下舉行“我是一名保小學生”的入校儀式,聽老紅軍、老校長講保小紅色故事;在六年級學生畢業時,舉行“無論走到哪里,保小留下我的根”主題教育活動。在開學典禮上,組織全體師生開展“我是一名光榮的‘延安保小’人”宣誓活動。學校帶領師生赴棗園、楊家嶺、南泥灣、吊兒溝、雷咀河、梁家河等舊址和北京育才學校交流學習,讓全體師生銘記歷史,牢記使命,把紅色精神根植于心田、外化于行動。
二是把紅色文化融入學生成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紅色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為此,延安保小立足實際著眼未來,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堅持將紅色教育、延安精神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德育全過程,采用“紅色課堂講授、紅色體驗傳承、紅色遠足感悟和紅色拓展訓練”等多種實踐活動形式,注重將德育與法治教學,紅色文化與課堂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德育實踐有機融合,使紅色教育入腦入心。學校組織學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的回信;組織開展紅軍小學必唱歌曲比賽,達到了人人會唱五首必唱歌曲;組織五、六年級學生到梁家河舊址接受教育;組織三、四年級學生重走“保小行軍路”,體驗紅軍長征的艱辛;組織開展學雷鋒、清明節掃墓等系列實踐活動,教育學生牢記歷史,不忘先烈,勤奮好學,誠信友善,熱愛勞動,繼承紅軍精神,發揚延安精神,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三是把紅色體驗融入教師發展。學校發展離不開一支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隊伍。延安保小堅持以紅色文化融入教師發展為導向,以“發展好每一位教師,張揚好每一個亮點”為原則,學校先后與“北京育才學校”、“上海顓橋小學”、結成友好學校,交流研討辦學經驗;每年定期組織四年級師生到北京育才學校進行為期一周的交流訪學,更新教師育人觀念,開拓德育視野;通過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實踐活動、“傳承紅色基因、筑牢時代師魂”演講比賽,“傳承保小師風、激活課堂生命”,“傳承紅色基因、實踐特色課程”等活動,造就一支有理相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團隊。近年來學校培養出李和霞、張整萍、李濤、李榮榮等十多名省市區教學名師和學科帶頭人。延安保小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德育團隊,為學校的德育教育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四是把紅色藝術融入課程建設。課程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內生動力。為了把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課程,實現全程育人功能,增強教學針對性、實效性。我校精心挖掘地方紅色資源,并將其融入地方特色課程,實施了“五進”課堂:“紅軍精神進腰鼓課、紅色歌曲進音樂課、校史教育進開學第一課、紅色故事進剪紙農民畫課、紅色歷史進曲藝社團課。”讓學生在課堂中重溫紅色歷史,接受紅色洗禮,感悟紅色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五是把紅色理念融入學校發展。“品牌化”是學校發展的新目標。保小抓住創建紅軍小學這一契機,依托安塞區豐富的紅色資源制定了“紅色文化立德、讀書演算益智、腰鼓足球健體、綜合實踐提能”的發展規劃。在區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空前改善、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效益穩步提高,深受家長認可和社會好評。
三、紅色文化浸潤,德育成果豐碩
紅色文化立德,紅色理念樹人。評選最美少年是我校德育建設的一個縮影,學校在每學期“優秀少先隊員”、“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評比的基礎上,開展了“最美保小少年”、“雷鋒式好少年”“周恩來式的好少年”等系列活動,樹典型,立榜樣,讓更多的學生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學校評選出了劉榮、王依婷等64名“最美保小少年”;雷鋒班馮傲雪、王雨佳2位同學被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評為“雷鋒式的好少年”,付馨雨被評為“周恩來式的好少年”,并在國慶節前夕應全國紅辦邀請和校長一起參加了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在榜樣的帶動下,保小孩子的學習態度、文明禮儀、衛生習慣都有了極大的轉變,保小的孩子見到客人問好,見到師長敬禮;在紅色遠足行軍路上同學們相互幫扶、相互鼓勵;到北京研學的途中主動給體弱的同學讓座,記得給父母、兄妹買紀念品。學校先后被延安市委、市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優秀少先隊集體”。學校的教學案例《走進孩子心田,用紅色經典故事教育孩子》獲教育部優秀案例。
回顧過去,我們倍感自豪;展望未來,我們自信滿懷。延安保小紅軍小學將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扎根于這片紅色沃土上,不忘初心,追尋夢想,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全力托起明天的太陽!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