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甘泉紅軍小學(甘泉縣第一小學)今年被正式授予全國紅軍小學以來,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向上向善”的校訓為宗旨,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教育目標,通過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扶貧助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創新實踐和身心健康素質,努力為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創造優良環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精心打造校園文化,營造紅色教育氛圍
學校堅持發揚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極踐行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思想,邀請全國文化專家對校園文化課程理念進行了提煉,圍繞“美水泉潤”的文化課程內涵,確立了“傳承紅色基因,潤澤美好人生”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具有延安魂、陜西根、中國心的美少年”為育人目標,以“潤德、潤文、潤智、潤體、潤藝、潤勞”六大課程領域為核心,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社團課程、紅色主題教育活動課程、節日課程”等多樣化課程。學校德育教育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為目標,弘揚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努力實現第一小學學生“德美、智美、體美、藝美、勞美、心美”的時代新人的成長目標。
學校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在紅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構建起了從環境到行為到心靈的校園紅色文化體系。
1.校園紅色文化墻、文化廊、樓道文化展。主要展示中國的百年屈辱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歷史故事、習總書記的寄語“三愛”要求及我校積極開展系列紅色文化活動的情況,潤德、潤智、潤藝樓展示的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校訓、教風、學風、校歌、學校榮譽,讓學生親身體驗、弘揚延安的“紅色文化”,增強對黨史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黨意識,以及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偉大志向,做共筑“中國夢”的好少年,做到面面墻壁會說話,角角落落能育人,時時處處以濃厚的文化氛圍滋養和浸潤學生心靈的成長。
2.德育展室紅色文化展。
按照“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三大板塊的總體設計,愛祖國板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三愛三節”五心教育,樹立做好身邊小事就是愛國的理念,加強學生熱愛祖國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向上向善的美好品格,擁有家國情懷。愛我家鄉板塊突出紅色記憶版塊,通過延安、甘泉的紅色歷史、紅色舊址、紅色故事、主要回望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風云歲月,回顧歷史,閱盡滄桑,真切地追隨著黨的光輝足跡。
3.班級紅色文化展。班級文化是 校園文化的基礎,通過創建英雄中隊,開展最美紅色手抄報評選、最美班級評選、最美紅色學習園地評選等活動,建設溫馨和諧、積極進取的教室環境。
4.校園文化廣播、校報展。我們的校園廣播,每天都在播送紅色歌曲、經典歌曲和經典詩文等,美水泉校報校刊設立紅色記憶板塊,鼓勵孩子們多接觸學習紅色經典,傳播創作紅色文化。
通過校園文化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影響和浸潤,已經深深記憶在每個孩子心中,成為一種心靈的內在的文化,成為第一小學的精神傳統。這種傳統對一小的孩子起著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從而使得這種精神傳統和紅色文化力量成為一種生生不息的內在涌流,得到不斷的傳承和發揚,成為第一小學育人的豐沃文化土壤。
二、依托學校豐富課程,夯實紅色教育基礎
1.課堂滲透。課堂是實施紅色教育的主陣地,有效的開發和落實各類課程中的紅色文化教育因素,是有效推進紅色教育的基礎。學校專門制定了紅色教育課程實施方案,使得紅色教育真正能落到實處,
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增長能力的主陣地,也成為自身人格素養得到提升的重要載體。語文課、品德課這些人文性較強的學科充分發揮其紅色教育優勢,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深入觸動學生內心,使他們心生感悟,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生行為的變化。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扎實開展,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素養。
2.課程強化。我校充分發掘紅色教育資源,作為紅色教育的生動教材。編寫了紅色教育讀本《紅色甘泉》《成長在隊旗下》,把紅色教育納入課程體系,成為我校開展紅色教育的基本保障,為整個紅色教育的順利有效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內容有“家鄉歷史”、“當年戰爭”、“紅色遺址”、“家鄉英雄”、“紅色故事”等,全面詳細地介紹了甘泉這塊革命熱土上發生的事,熱情謳歌了勤奮勇敢、樸實善良的甘泉人民,是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有效載體,也使我校的紅色教育課程化。
紅色教育進入到了一個較為深入的層次,進入到了孩子們的腦子里,進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中,進入到孩子們的言行舉止中。孩子們的精神面貌真正發生了變化。
三、舉辦多樣課外活動,搭建紅色教育平臺
學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需求,利用紅色資源優勢,為學生創造豐富多樣的成長平臺,開展了一系列的紅色教育課外活動,讓紅色飄香,紅星閃光。
1. 紅色藝術展活力。我們用演講、歌聲、舞蹈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染、熏陶。學校的各個社團,通過不同形式展示紅色教育。“直道”書畫社團寫革命詩詞、畫革命生活;“小小演奏家”電子琴社團,演奏紅色歌曲;“小小講解員”講紅色歷史,講紅色故事;“美泉童聲”合唱團唱紅色歌曲;“七色花”舞蹈社團創編紅色舞蹈、紅色戲劇、“影視社團”拍攝紅色微電影……不同的表現形式,蘊含著同樣的感情,使學生明白不要忘記過去的苦難和來之不易的偉大成果,激勵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2.紅色歌曲頌祖國。唱經典紅歌、欣賞經典紅歌的過程,是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默默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激發我們內心深處對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文化追求的過程。每年國慶活動,我校都舉行紅歌演唱會。全校30個班級,通過不同的形式,把校園裝扮成一片紅色的海洋。《歌唱祖國》《唱支山歌給黨聽》《紅領巾心向黨》《跟著共產黨走》、《紅軍小學之歌》《紅星歌》《學習雷鋒好榜樣》《映山紅》等紅色歌曲,鏗鏘有力,催人振奮。在紅色旋律中,我們一同細品那段紅色的歲月和一個個紅色的傳奇。表達著對家鄉、對祖國的謳歌和頌贊,抒發對我們偉大祖國深深的熱愛之情。
3.紅色宣講激奮發。甘泉毗鄰圣地延安,號稱延安“南大門”,孩子們是聽著圣地延安的紅色教育故事長大。而甘泉本身也有著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毛澤東舊居、雪地講話、勞山戰役舊址等,都是甘泉人熟知的革命舊址。學校邀請甘泉縣黨校、文物旅游局的宣講員,來學校給學生進行紅色革命故事宣講活動。組織學生到學校德育展室參觀,讓學校的小講解員們,給學生介紹德育展室,并講革命小故事。
4.紅色運動顯生機。我校以加強和改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身體素質鍛煉為目的,創造性地將德育與體育、紅色文化元素與現代體育運動、紅色體育項目與健身運動有效結合起來,大力開展校園足球,每到比賽地都要讓小球員接受紅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的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奮斗精神。讓學生在生動熱烈的運動會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展現學校的勃勃生機。
5.紅色故事潤心田。延安市革命圣地,曾經涌現過許許多多英雄人物,我校經常請老革命軍人、關工委老領導,離退休干部,深入學生中間,為他們講述革命感人的故事。講述老一輩人所以經歷的艱難困苦,讓學生體驗今天生活來之不易,要抱著感恩的心態生活、學習,關愛他人,回報社會。勞山戰役、家鄉英雄,用他們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塑造了家鄉人民前赴后繼,投身革命的英雄形象,他們的事跡感動、感染、激勵著孩子們。
四、重視班隊會活動,升華紅色教育信念
班隊活動是進行紅色文化實踐活動的重要陣地,我們十分重視并充分利用這一陣地,做好紅色教育工作。各班級依托班隊活動、節日祝賀和班級課外藝術活動、藝術展板、門前對話框、班級藝術園地等載體,開展了以班級為主體的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增加經歷,提升水平,形成素養。
1.我們通過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系列,對學生進行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親友、感恩社會、感恩祖國系列感恩主題教育,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和傳統的德育教育。
2.我們通過“雷鋒紀念日”開展學習雷鋒活動,給社區做一件事、向祖國立一個志愿等系列班隊活動,實實在在的讓學生經歷紅色教育,體驗感恩。
3.開展課前一支紅歌、升旗儀式后的一支紅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日、國慶節、建隊節歌詠比賽等活動,讓革命歌曲、歌唱祖國、歌唱家鄉、頌歌改革開放的經典歌曲唱響校園。激發學生的愛國、愛家鄉的熱情,教育學生勿忘革命光榮歷史,做好紅色傳人。
4.每學期各中隊積極組織開展紅色教育“六個一活動”:即召開一次“紅色伴我成長”主題隊會;開展一次“報國情,強國夢”為主題的國防教育演講比賽;組織一次紅色革命手抄報比賽;舉行一次“歌頌祖國”征文比賽;組織學生觀看一場紅色電影;舉行一次講紅色故事比賽,有聲有色有成效。
五、發揮校外課程資源,深化紅色教育內涵
為彌補校內教育資源的不足,我們積極開拓社會資源,豐富紅色教育陣地。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以創建紅色文化特色校園為抓手,以紅色文化資源為依托,大力開展校外紅色研學活動,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為祖國的強大和人民的幸福奮斗終生的高尚情懷。
1.建立紅色教育基地。延安是全國革命圣地,在這里形成了光照千秋的長征精神、紅軍精神、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甘泉是延安紅色革命歷史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境內眾多的革命戰爭紀念地和戰斗遺址以及英模人物,是用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動教材。我校依托延安獨特紅色文化資源的區位優勢,挖掘其巨大的育人價值,建立了道鎮象鼻子灣雪地講話,勞山戰役、紅十五軍團舊址等紅色實踐教育基地。讓廣大師生走出教室,走進融知識、文化與教育一體的甘泉紅色文化資源第二課堂,現場追溯歷史、反思現實、體驗健康成長。
2.開展紅色實踐活動。貼近歷史、貼近主題,突出革命傳統教育及愛國情感教育。我們構建“了解家鄉歷史,參觀家鄉紅色遺址,了解身邊的革命故事”三個系列的主題實踐活動,廣泛進行紅色歷史教育。
(1)參觀紅色遺址。每一年我校都組織帶領學生到延安寶塔山、棗園、楊家嶺,道鎮象鼻子灣雪地講話,勞山戰役、紅十五軍團舊址多等革命舊址進行參觀學習。
(2)了解家鄉歷史。學校與街道社區、敬老院、派出所、少年宮、紅十五軍團舊址、博物館等單位簽訂了協議,建立紅色教育校外活動基地,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民族團結、永記黨恩、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
(3)主題實踐活動。每逢“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十.一”及相關紀念日,在紅色教育基地里組織黨員教師舉行入黨、新生入隊宣誓、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班級主題班會等系列主題活動;每年3月5日雷鋒紀念日,組織開展以“六個一”為主要內容的學雷鋒活動,即讀一本書、講一個故事了解雷鋒事跡,開一次班會、寫一篇心得感受雷鋒精神,做一件好事、到社區及敬老院參加一次學雷鋒實踐,“清明節”舉行緬懷革命先烈的祭掃活動;“頌歌祖國”征文比賽;“報國情,強國夢”演講比賽;慶國慶團體操表演等主題實踐活動。
在創建紅軍小學工作的引領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通過全體教職工的積極工作,學校辦學聲譽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近年來,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攀升,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先后榮獲“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基地學校”、“中央教科所主題閱讀實驗學校”、“中國•甘泉元影像實驗學校”、“國家校園足球特色項目學校”、“省文明校園”、“省平安校園”、“省衛生先進單位”、“延安市文明校園”、“延安市素質示范學校”、“延安市優秀少先隊先進集體”“延安市科技特色學校、創客實驗示范校”“延安國畫院、延安藝術教育中心、延安美術家協會創作基地”“山丹丹小畫院”“甘泉縣紅色教育示范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紅色基因代代傳、春風化雨潤心田。學校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的根本任務,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充分發揮延安紅色資源,引導青少年找到“根”、尋到“魂”、聽黨話,跟黨走;激勵青少年用紅色基因擁抱時代、擁抱未來、擁抱人生,爭做革命傳統的繼承者、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延安精神的弘揚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追風趕月向未來,春華秋實在杏壇。延安甘泉紅軍小學將在新時代的感召和新思想的引領下,全體紅小人將高舉創建全國紅軍小學優秀示范學校的旗幟繼續腳踏實地、努力工作,朝著新的目標繼續奮勇前行,為甘泉教育的美好明天譜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