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站位 服務中心大局<?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全力做好民族地區關心下一代工作
臨夏回族自治州關工委
(2017年8月)
近年來,臨夏州回族自治州把關心下一代工作作為推動民族地區“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戰略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來抓,找準著力重點,創新載體抓手,狠抓任務落實,全州關心下一代工作呈現出基層基礎逐步夯實,德育教育主題突出,工作成效日益顯現的良好態勢。
一是突出固本強基,狠抓“四項建設”,著力強化組織保障。堅持把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基層組織建設、關工委辦公室建設、“五老”隊伍建設作為做好民族地區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來抓。州委州政府及時調整補充關工委組成人員,建立健全由州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主任,州政府分管副州長、地級退休老干部任副主任的“三結合”領導班子。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目標要求,建立健全州、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關工組織1828個,選樹了10個基層典型、10個“五老”典型,“五好”基層關工委達到78.9%。州、縣(市)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43名,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吸納“五老”骨干3872名,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成立各類報告團、宣講團、關愛團45個。
二是突出思想教育,開展“四項活動”,牢固樹立核心價值觀。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德育教育、“兩史兩情”主題教育活動是關系民族地區長遠發展的治本之策。動員“五老”宣講團經常深入中小學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宣講,組織青少年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結合臨夏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工作,組織廣大“五老”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鄉鎮、進社區、進學校、進寺廟“六進”活動。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組織學習《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和歷史觀;在鄉鎮、村社,開展送民族宗教政策法規“進千村入萬戶”活動,繪制民族團結文化墻,設立宣傳欄,讓基層群眾和廣大青少年持續強化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意識;在學校,開設《中華大家庭》、《民族常識》和《臨夏州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讀本》等教育課程,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覆蓋到每一名學生;在寺廟,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在維護民族團結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把愛國、法治、德治、和諧融入教規教義和宗教思想闡釋,引導信教群眾幫助青少年自覺抵制境內外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和侵害。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文大賽、國學道德經典誦讀大賽、“三下鄉”社會實踐、“五老”向青少年講“中國故事”等主題教育活動,連續幾年評選表彰臨夏州“美德少年”、優秀小公民和環保小衛士。把“兩史兩情”作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舉辦報告會、座談會,召開主題班會、隊會等多種形式,推動“兩史兩情”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集聚了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正能量。
三是突出作用發揮,堅持當好“四員”,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發揮“五老”優勢,參與社會治理,當好黨的歷史和民族團結進步的“宣講員”、禁毒教育的“幫教員”、關愛幫扶的“協調員”、凈化文化環境的“監督員”,為助推民族地區繁榮穩定、青少年健康成長做出了積極貢獻。充分發揮少數民族“五老”的獨特優勢,向各族青少年宣傳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民族宗教政策、維護民族團結和諧穩定的先進事跡,引導青少年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和“五個認同”的觀念。針對毒品侵蝕危害青少年的實際,組織“五老”志愿者、法制報告團深入學校作法制報告和“不讓毒品進我家”、“珍愛生命,拒絕毒品”、“關愛明天、普法先行”等宣傳教育活動,規勸失范青年改邪歸正,三年來累計開展活動3800多場(次)。在全州中小學配備法制副校長1252名,定期開展法律知識宣講。面對邊遠山區部分少數民族家長不重視子女教育的實際,組織“五老”動員失輟學兒童重返校園,幫助貧困學生上學就讀,鼓勵孤殘兒童增強信心,以積極陽光心態面對生活。退休老干部王天佑多方爭取資金622.5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323名、孤兒32名、失輟學兒童24名, 2015年被評為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聘請49名政策水平高、法制意識強的“五老”擔任網吧義務監督員,定期開展監督活動,向網吧經營者宣傳國家的法律條規,對沉迷于網絡的未成年人實施心理救助,引導他們遠離“黑網吧”、遠離色情網絡。退休老干部馬世榮自擔任網吧義務監督員以來,經常對“網癮青少年”進行說服教育,對網吧業主宣傳互聯網上網有關政策法規,有效防止了網吧對青少年的引誘和毒害,2011年被省關工委評為“五老”網吧義務監督員先進個人。
四是突出關心關愛,做到“四個注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著眼農村弱勢群體,注重開展精準扶助、實施關愛項目、節日慰問、發揮成員單位作用,想方設法為青少年特殊群體做好事、謀福祉。聚焦邊遠山區和特困家庭,州、縣(市)關工辦協調多方力量,籌措資金600多萬元,幫助山區學校改善基礎設施,為特困家庭學生捐資助學,受益學生達3.67萬人次。在中國關工委和省關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春苗營養計劃”項目在我州實施,為50所中小學校配備了價值250多萬元的廚房設備,使1.8萬名學生受益。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書香行動”捐贈暨“關愛啟蒙者——流動課堂”走進甘肅開班儀式在臨夏州舉行,基金會和有關愛心企業,為我州中小學了捐贈20多萬元的愛心圖書和20萬元的教學設備,并組織國內著名幼兒教育專家對我州500名幼兒園骨干教師進行了為期4天的業務培訓。甘肅省關工委聯系協調深圳市同維愛心公益基金會,在我州和政縣投入350萬元捐建一所同維希望小學;連續五年在我州實施“雙千工程”項目,幫扶貧困家庭子女和孤殘、留守兒童716名,培訓農村貧困青年934名;“校園開心農場”在我州開辦;甘肅省關心下一代基金會為我州捐建7所“愛心書屋”;全省第四個“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將于今年9月在和政縣新莊學校掛牌;經省關工委和甘肅省關心下一代基金會爭取,碧桂園公司向我州捐款40萬元用于貧困學生資助。每年“六一”期間,州、縣(市)關工委都組織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前往貧困小學、幼兒園和福利院,看望慰問貧困學生、留守兒童和孤殘兒童,給他們送去慰問金及學習生活用品,和孩子們共度節日,使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和社會關愛。全州婦聯組織籌措資金200萬元,建立100所農村留守流動兒童之家,吸納留守兒童6700人,結成“愛心媽媽”、“代理家長”等5479對。人社部門輸轉7.5萬名大中專畢業生和“兩后生”到江蘇、浙江等地就業。民政部門爭取資金修建兒童福利院8所,1049名孤兒納入集中供養,按標準對全州6725名孤兒發放基本生活費。
臨夏州關工委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也還存在不少問題。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顧主任講話精神,虛心學習借鑒兄弟省市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扎實工作,銳意進取,全力推動民族地區關心下一代工作,以優異成績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