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關工委在全區關工委基層組織和“五老”隊伍建設中,牢牢抓住“黨建帶關建”這個龍頭,以四個堅定不移,促進全區關工委工作不斷邁上新臺價,實現了關工委組織在鎮(街)、村(社區)、學校的全覆蓋,清除了“空白點”;組建了教育、民營經濟、農業、政法系統關工委。全區“五老”志愿者隊伍建設不斷發展壯大,到去年底已達到6143名。區關工委榮獲全國先進關工委稱號。
堅定不移依靠黨政領導,創建“黨建帶關工委建設,‘五老’投身關工委建設”的工作運行機制。
近年來,姜堰區委每年都要聽取區關工委工作匯報,研究關工委工作,助關工委協調解決難題。凡區關工委有重大活動時,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到場,分管領導多次到關工委講話,大大提高了關工委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最近,全區迎接省、市基層組織建設專項檢查的過程,再一次彰顯了“黨建帶關工委建設”是一個成熟有效的運行機制。接到省、市通知后,我們立即向區委匯報,隨后區委常委薛金林到關工委會議上作了專題布置。第二天,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王圣彪主持召開了四個系統和部分鎮黨群書記會議,專題研究鎮街關工委主任、常務副主任的配備問題。原工商、質監、藥監三家合并后,系統關工委班子難落實,這次會上當場拍板到位。全區4個系統、16家鎮街主任、常務副主任、秘書長全部按規定發文,村社區班子也高效落實。
堅定不移實施動態管理,創建關工委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組織建設模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面對部門的分合,關工委成員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我們始終堅持組織建設的動態化管理。組織變化是永遠的,這種變化正是關工委活力之源。每逢鎮街換屆我們都密切關注,并適時與有關領導聯系,爭取支持。某鎮常務副主任缺席,當我們得知新書記到任后,立即取得聯系,終于配備了一名合適人選。今年11月村社區選舉,我們未雨綢繆,提前與各鎮打招呼乘機配齊村級常務副主任,效果極佳。各級關工委一致表示,要強化動態管理組織,用制度固化,真正實現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婁莊、華港鎮關工委在下延農村關工網絡方面作了大膽探索,建立了兩家農場關工委。
堅定不移全方位立體式吸納老同志加入,創建一支大眾化、多樣化、技能化,熱心關心下一代事業的“五老”志愿者隊伍。
吸納、發展壯大“五老”隊伍,是關工委的重要職責。區關工委按照“配強核心層、壯大骨干層、擴大參與層”的總要求,全方位拓展“五老”隊伍。一是融合社會各類公益組織,接納社會志愿者。三水街道關工委發現各村“五老”宣傳隊和文明協會的老年人十分關心下一代,主動邀請她們加入“五老”隊伍,一拍即合,老大媽教孩子打鼓跳舞很有成就感,文明協會“五老”身教+言教,引導孩子們做文明小公民,老少同樂同進。二是老年積極分子自然加入“五老”隊伍。羅塘街道立了個規矩,凡居住在社區內的退休干部,樓長、網格長,及在社區打球、健身的老年人都是“五老”志愿者,現在只要村社區組織關心下一代活動,他們都會踴躍參加,“為下一代做一件事不嫌少,做得越多越好”已成為共識。三是不求所屬,只求所用。區關工委與老干部大學毗鄰,而老干大正是一處“五老”富礦,關工委與老干大共同發揮他們的專長,激發他們的愛心,讓他們自然融入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來。老領導劉愛邦、徐根弟、許大才帶領一批老書法愛好者到行知學校教學生練書法,到三水學校與學生一起畫畫,到特殊學校為孩子們照相;老作家俞華生、老作曲家丁緒龍創作了《“五老”志愿者之歌》,老干部藝術團演唱了這首歌,并榮登網絡春晚。四是挖掘紅色資源,打造“五老”精品。區關工委精心安排革命老區蔣垛鎮參加北京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老兒童團長李蘭英到蔣垛中學講述當年為新四軍智送情報的故事;紅十四軍102歲老戰士吳九成走進蔣垛小學講紅軍故事,學校成立了“吳九成英雄中隊”,讓革命傳統發揚光大。
堅定不移選樹宣揚先進典型,構建落實激勵機制,促進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良性循環。
一名最美“五老”,就是志愿者隊伍的靈魂人物。我們始終堅持把選樹先進關工委和最美“五老”作為關工委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推進工作邁上新的臺階。大倫鎮關工委在胡宏根主任的帶領下,二十多年如一日扶持寒門學子,思考總結“四幫工作法”,使139名問題孩子成功轉化,他們用實績鑄成了響當當的一塊金牌關工委和一支最美“五老”隊伍。表彰獎勵“五老”志愿者,是關工委弘揚“五老”精神,匯聚正能量的重要環節。去年,我們在全區開展評選“最美五老”活動,歷時4個月,評出“最美五老”28名,“最美五老集體”3個,并隆重召開了表彰大會。多家新聞媒體大篇幅報道了活動的盛況。《江蘇關工》連續兩期介紹我區10位“最美五老”的事跡。
關工委先進集體和最美“五老”的事跡在三水大地廣為流傳,他們的知名度、美譽度、認同度急劇上升,姜堰人熱情洋溢地點贊關工委、點贊“五老”,從感動到敬佩這群“獻了青春獻白發”的志愿者。一天天、一次次,這種情感累積成姜堰人發自內心的一個愿望——“我們單位一定要組建關工委”,“我退下來就去當一名‘五老’志愿者”。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