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我們金寨縣考察,他在參觀縣革命博物館時深情說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感情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我們深入開展了“三大”活動。
(一)以“三大”活動為契機,深入學習重要指示
按照省關工委部署的“三大”活動,我們采取印發文件、成立組織、制定計劃、互學交流等措施,一是認真組織自學。把總書記“8·25”、“4·24”重要指示印制2000多份送縣“四大班子”領導、“五老”和志愿者手中,使其自學有材料;二是加強學習輔導。去年三月份分片召開鄉鎮關工委主任,縣直關工委主任及縣宣講團成員培訓會,請黨校理論教員授課輔導學習;三是做到“四統一”。在總書記視察金寨后,縣委統一編印了傳達提綱,關工委立即進行復印發至鄉鎮和縣直單位關工委,做到“四統一”(即:統一內容,統一時間,統一要求,統一傳達);四是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五月份,縣關工委召開了不同形式座談會,即“五老”、關工志愿者,部分鄉鎮關工委主任、縣直關工委主任的座談會,同時還擬定了24個專題分別發至鄉鎮撰寫調研文章;五是召開學習交流會。2016年5月26日縣關工委召開了全縣學習重要指示學習交流會,有十個單位在會上交流了學習心得體會。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共召開各類座談會、報告會、學習交流會等145場次,在九月份的關工宣傳工作會議上有三鄉鎮作了“三大”活動開展情況匯報,收到鄉鎮、縣直調研文章38篇。
(二)以“三大”活動為契機,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總書記把“關心下一代工作”,從工作層面提升到事業層面的高度。我們要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上去認識:服務是方向是宗旨,引導、幫助、教育是方法,著力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設是重要任務,引導青少年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施教內容,支持和幫助青少年成長成才是要求,團結教育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是目的。通過“三大”活動調研,征求意見,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一是抓住一條主線。即:深入學習重要指示,堅持服務青少年的正確方向為主線。二是突出“兩項”重點。第一是“扶貧攻堅、關工助力”。到2019年底實現“十、百、千”計劃,即:資助百名貧困大學生,與千名留守兒童結對幫扶,二十場科技教育報告會。第二是革命傳統教育(紅色基因傳承)。全縣中、小學生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革命傳統教育。三是建設 “三型”關工委(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逐步實現“互聯網+關工委”目標。四是確立四大品牌用3-5年時間把紅色基因傳承教育、法制教育和科技文明教育、生態教育打造成關工工作四大品牌。五是開展好“三五”活動。“五教”(即:德教、法教、科教、家教、健康生態教育)、“五助”(即:助學、助困、助教、助醫、助殘)、“五失”(即:失足、失管、失學、失業、失親及特殊青少年群體)。
(三)以“三大”活動為契機,推動各項工作開展
1、“雙創建”活動實現了“六個”新提升。按省市黨建帶關工的部署,“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建立關工委”的要求,全縣23個鄉鎮、現代產業園區、226個村(6個街道、9個社區)、56個縣直機關單位、68所學校、38個鄉、鎮直單位、8家非公企業已全部建立了關工委組織,形成了鎮村、機關、學校、企業四大系統,縣、鄉鎮、村、村民組四級組織實現了關工網絡全覆蓋。按照市委六辦發[2013]21號文件要求,截止去年底,通過三年的創建,縣組織力量,逐單位進行驗收,全縣已達標的“五好”關工委、“四有四無”先進村為350個,占88%。去年冬,經市關工委考評組檢查驗收,白塔畈等七個鄉鎮、十六個村、七個縣直單位、四所學校獲市級命名為“五好”關工委,縣命名17個鄉鎮、39個縣直單位、18個村的“五好”單位。
全縣“雙創建”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績,得益于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的配合支持,16年8月份組織三個小組對51個村進行了督查,十一月初進行了三年來創建抽查和當年達標109個村驗收,從而實現了“六個新提升”,即:關工組織健全新提升,領導班子建設新提升,“五老”作用發揮新提升,制度健全執行新提升,探索創新新提升,活動效果新提升,我們正在籌備召開“雙先”表彰會、“雙創建”命名會
2、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引導青少年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級關工組織始終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利用金寨源遠流長的紅色歷史,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優勢資源幫助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僅2016年就舉辦各類黨史國史報告會95場次,參加人數12900人次,參觀革命遺址76場次,受教育人數11000人次。去年6月29日,舉行紀念建黨95周年“光輝歷史,輝煌成就” 發布會,拉開了我縣紅色教育帷幕。9月份,省市關工委在我縣斑竹園鎮成功舉辦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省主流媒體都進行了宣傳報導。各鄉鎮關工委積極行動舉辦講紅色文藝匯演、編印紅色教育讀本、故事報告會、組織學生座談討論、撰寫心得體會等。同時,為了深入學習宣傳習總書記“2015.8.25”在中國關工委成立二十五周年暨雙先表彰大會上的指示和“2016.4.24”在金寨視察時的重要指示,鄉鎮、村、機關學校制作出400多塊大展板,懸掛陳列各級關工委會議室。全縣上下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總書記在我縣視察時指示要求。
3、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積極推行“兩園”活動。以“關愛明天、普法先行”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以創建“零犯罪學校”、“零犯罪村”、守護法律底線、共創“兩園”為主要內容的法制教育在全縣普遍開展。全縣有21所學校申報國家級“零犯罪學校”工作。如關廟鄉創新活動方式,連續三年開展三屆中小學生以法制宣傳為主題的書法、繪畫、故事和法制警句的優秀作品展及中學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我們還依托縣科技館建立了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基地,今年共組織8948名青少年參觀,有力地推進文明校園建設。
4、突出科技和生態文明教育,注重培育新型農民。我們抓住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試點縣的契機,以全縣120處農科教示范教育基地為依托,以鄉鎮關工委為服務基點在全縣全面開展農業科技教育。縣、鄉鎮、村關工委都成立了領導組。如湯家匯鎮通過培訓和扶持,有上規模的合作社、種養大戶、生產基地、新型職業農民等,帶動了周邊貧困農民致富。各鄉鎮關工委對18至35周歲青年,進行了技能摸排工作,村有登記,鄉有統計,底子清,情況明,做到精準培訓,精準扶持。
5、重點圍繞“扶貧攻堅、關工助力”開展以青少年“五助”為內容扶貧濟困活動。一是開展了文化扶貧。十幾年來,縣直單位每年都為扶貧村、學校征訂《少兒科技》和《少兒畫王》各5至10份。二是繼省助力扶貧會議后,我們在槐樹灣鄉資助十名貧困大學生,吳家店鎮資助五十名貧困留守小學生,爭取0-3周歲嬰幼兒奶粉1200箱發到貧困村,總價值300萬元。據統計各鄉鎮助力扶貧爭取捐資達800萬元,三是各級關工委和“五老”深入調查,了解青少年的實際困難,明確幫扶重點,創新形式和方法,取得了新的成果。縣司法局關工委組織11名“五老”參與白塔畈鎮失足青年矯正工作。如湯家匯鎮樂善愛心基金會彭俊聯合10位愛心人士近三年來共救助大學生15人,中學生280人,小學生198人共105萬元。
我們與教育局聯合舉辦了表彰百名優秀留守兒童活動,激發了他們積極向上正能量。在全縣開展的“中華魂”主題教育讀書活動,有2萬多人參加,有16名學生獲獎。“百名優秀青少年”評比活動正在全縣展開,正激發著青少年積極向上的熱情。家教、健教的有序展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抓好中國關工委兩個基地建設。一是抓好中國關工委援建的第一所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湯家匯實驗學校建設與管理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校辦學條件已達省定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要求,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該校已成為我縣最好的農村學校之一。二是抓好全國第一所“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皇家馬德里基金會金寨足球學校”項目在我縣思源實驗學校實施。該校參加足球訓練的學生有500余名,建立了兩支(即小學部、初中部)足球隊,2016年該校足球隊在金寨縣首屆校園足球三級聯賽中榮獲全縣第一名,在六安市中小學校園足球比賽又勇奪冠軍。學校胡一涵和陳信譽兩同學被“愛只因有你”基金會通過全國選拔,于暑假赴英國阿森納隊俱樂部參加足球集訓;該校通過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在青少年學生中普及足球知識和技能,豐富了校園文化,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7、組織專人編撰《關工志》。光陰瞬逝,歷史永存,金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已經二十六年,為永記這段光輝的歷程,激勵更多“五老”投入關心下一代工作,我們從去年年初組織專人編寫《金寨縣關工志》(1990年-2015年),歷時八個月,編寫了二十余萬字。
8、極力爭取黨政的重視。黨政重視支持是做好關工工作的關鍵,離開黨委領導,關工工作無從談起。近年來,我縣黨政高度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出臺了縣委十三屆六十次會議紀要,按照中國關工委和省、市關工委部署,把關工委工作納入黨政工作重要日程,納入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納入黨建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統一部署,統一檢查,統一驗收,統一獎勵,由縣委組織部、文明辦將“四納入”列入對各鄉鎮和縣直各單位的年度目標考核的文件內容,各鄉鎮也對下轄村關工委訂了考核辦法,如白塔畈鎮、全軍鄉在年底前都制定考評辦法,每季度對村進行一次考核。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