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惠水全縣共有留守兒童10653名,占全縣中、小學生總數的19%。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學業困難等問題日益突出。惠水縣關工委急黨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盡關工委所能,從管理、監督等渠道入手,多措并舉,有效利用社會各界資源,強化各級聯動機制,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有力促進了青少年健康成長和社會和諧穩定。
管理網絡全覆蓋,實現關愛無盲點。各鎮(街道)、村(社區)、學校關工委針對所管轄區域的留守兒童工作實際,分別建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組。各工作組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和家庭教育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摸底,逐一登記造冊,實現留守兒童登記管理全覆蓋。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把留守兒童父母的務工地址、聯系方式、臨時監護人住址、聯系電話等登記在冊,實施動態跟蹤,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生活狀況和成長軌跡。根據具體問題,各工作組結合實際制定針對性工作方案,從實從細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對問題較突出、涉及面較大的,加強與相關部門聯系溝通,力爭將留守兒童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發揮“五老”光和熱,切實落實幫聯帶。老干部、老教師、老戰士、老模范、老專家因其工作經驗、社會聲望等綜合優勢,幫教留守兒童力量不可低估。全縣各村(社區)、學校充分利用關工委組織中的“五老”資源,建立聯系留守兒童工作制度。主要明確老同志對留守兒童實行“一對一”幫教,重點從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加強管理服務。用好老同志業余時間較多、教育經驗豐富的長處,安排擔任留守兒童的輔導教師,定期向留守兒童就傳統美德、做人標準、生活態度進行教育,增強留守兒童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加強與留守兒童思想交流,及時給予幫助,呵護其健康成長。目前,全縣參加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五老”人員共1910人,對1910名留守兒童獲得“一對一”幫教關愛。各級關工委積極協調部門與企業,爭取各方資源投入到留守兒童關愛事業,全方位保障他們的學習、生活與成長。3年來,共動員社會各界力量資助留守兒童逾100萬元。
監督管理齊著力,營造成長好環境。由于親情缺失,管理缺位,留守兒童群體疏于常態化的成長引導,往往容易形成沉迷網游、盲從“江湖”等不良習慣。惠水把“五老網吧義務監督員”作為最有形、最現實的工作抓手,經常組織“五老網吧義務監督員”在重點時段,對重點地段、重點網吧進行巡查。并注重對“五老網吧義務監督員”隊伍進行培訓,將網吧監督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印發給監督員,提高監督員的工作水平,確保取得實效。2014年以來,“義務監督員”隊伍共開展網吧巡查60余次,通過與有關部門的聯動配合,重點做好文化市場、網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嚴厲打擊侵害兒童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大力營造了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雙線負責”促監管,聯系對接無縫隙。惠水縣實行“雙線包保” 責任制,即:實行鎮長(街道主任)、村長(村委會主任)、家長(監護人)一條線,負責留守兒童非在校期間的生活和安全,鎮、村對生活貧困的留守兒童給予經濟和物質幫助;實行教育局長、學區辦主任、校長、班主任一條線,負責留守兒童在校期間的生活、學習和心理疏導,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雙線層層簽訂責任書,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全方面工作對接力度,有效承接了學校教育的盲點空白。在校內,學校切實擔負該群體學生的監管工作。各校關工委與外出的家長或監護人簽定責任書,明確相關責任義務,重點做好留守兒童在校期間的思想、學習、安全的教育。放假期間,村(社區)關工委始終保持與留守兒童家庭(家長)的聯系,隨時關注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和生活動向,一旦問題苗頭出現,“五老”聯系人及時將具體情況向村(社區)關工委進行報告,以便于第一時間給予解決。如:漣江街道西山社區關工委根據特殊青少年的情況,在明確聯系人員時注重保護其隱私,隱性實行針對性的幫教服務,既達成幫教的目的,又充分保障了未成年人的權利。
“代理家長”釀親情,留守之家暖人心。相對物質,更多時候,留守兒童的成長更需親情的撫慰。惠水各村(社區)、學校均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讓“五老”人員當好“代理家長”,以組織過節等形式,在吃、住、行、學等方面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溫暖,讓他們生活在“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的和諧環境。組織開展“親情電話”等活動,讓留守兒童與父母進行相隔千里卻切實感受父母的愛,體會父母的辛苦,增進和融洽親情。以鎮(街道)關工委為龍頭,各村(社區)、學校關工委為單位,自上而下,全面建立代理家長、學校教育、關工委主任、關工委聯絡員“四結合”的親情關愛責任制,經常開展“補愛、補教、補管”工作,讓留守兒童與其他孩子一樣享受熾熱親情,健康成長。
提升“五老”調解力,留守權益得保障。確保留守兒童享有未成年人的各項權益,是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核心指標”。配合做好社會維穩工作,是村(社區)關工委的基本職責,在惠水,關工委中的“五老”隊伍就是此項工作的核心力量。惠水各地致力推行該項工作過程中,做出了系列生動實踐。如:擺金鎮在各村建立了村級調解庭,將“五老”人員作為調解員,特別是在留守兒童家庭所遇到的各項矛盾處理中,“五老”人員從關愛留守兒童的角度,既維護了留守兒童的基本利益,也向社會傳播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正能量,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去年以來,該鎮共成功調解與留守兒童有關的矛盾5起,涉及留守家庭5個,涉及留守兒童10余人,充分保障了留守兒童的權益利益。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