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臨近春節,早就實現脫貧的貧困戶,苗族青年楊思武、熊思敏夫婦帶著剛放寒假的孩子們打掃衛生,準備迎接嶄新的一年
新仁苗族鄉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覃洪亮與楊思武家孩子們交談,了解大家的學習情況
上午,楊思武家的脫貧幫扶干部、黔西縣新仁苗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關工委第一主任楊波帶著鄉關工委的兩名五老,送來了棉被、大米、食用油和春聯、燈籠等新春禮物。尋常比較怕陌生人的幾個孩子,看見“老朋友”來了,迅速地圍過來,拉著關工委兩位爺爺的手,高興地匯報學期考試成績,邀請關工委爺爺一起貼春聯、掛燈籠。楊思武家能夠過上如今的幸福生活,與鄉關工委一直以來的關心和幫助是密不可分的。
2005年,楊思武、熊思敏夫婦外出到浙江等地打工,在工地干苦力活,一干就是十年。因長期外出、脫離監管,夫妻兩前后共生育了5個孩子。2014年春節前夕,鄉關工委在走訪時,了解到楊思武家大女兒馬上該上一年級,老二、老三已經到了接受學前教育的年齡。趁著鄉關工委春節期間舉辦留守兒童家長“盡責優教”培訓,把楊思武夫婦納入了當年的培訓對象,動員夫妻兩回鄉務工,履行家長職責,照看孩子讀書。
回憶起參加“盡責優教”培訓時的場景,靦腆內向的楊思武滿懷感激地說:“要不是鄉關工委的幾位老人家語重心長的教誨,自己不會認識到家庭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總認為只要能打工掙錢,讓孩子們有吃有穿,奶奶照看著讀書就行。要不是鄉關工委一直的幫助,自己更不會在2017年就順利脫貧,過上今天的好日子”。
2015年初,楊思武夫婦返鄉后,因長期外出,家中人多地少,靠山里的幾畝薄地,務農根本無法滿足一家人的生活需要。鄉關工委及時跟進,為楊思武協調了群益村綜治協理員的崗位,每月有1570元的報酬;為熊思敏協調了鄰村棉被加工廠的工作崗位,每月近兩千的工資,基本解決了一家人的生活困難。夫妻兩也徹底安下心來就近務工,陪伴孩子們讀書成長。
新仁苗族鄉關工委老同志與楊思武家一起貼春聯
楊波和鄉關工委幾位五老的指點下,吃苦耐勞楊思武還利用閑暇時間,開起了釀酒的家庭作坊。2017年,楊思武與很多貧困戶一起,順利脫貧了;2018年,在原來一層樓房的屋頂,加蓋了二層樓房,一家人住上了寬敞亮堂的大房子。
走進楊思武的新家,一樓是十多個發酵玉米釀酒的大缸子,旁邊堆積了很高一堆收購來的玉米。楊思武高興地說:“因為采用傳統的釀酒工藝,酒的品質較好,遠近村民都很喜歡,每個星期要釀兩三百斤酒才夠賣”。在新建的二樓客廳里,寬敞的沙發、整齊的窗簾,寬屏電視、飲水機、茶幾等家具家電一應俱全。今年,全家人每人新添置一套靚麗的民族服裝,整整齊齊地掛了一整排。
新仁苗族鄉關工委為楊思武家送來春節慰問品
說起如今的生活,楊思武高興地和關工委老同志們算起了賬:自己當村綜治協理員,每年有1.8萬元工資;妻子在村委會擔任童伴媽媽,每年也有1.8萬元的工資;加上釀酒作坊每年近兩萬元的收入,一家人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比起外出打工的顛沛流離,現在每天早上能自己送孩子們上學,下午能接孩子回家,走在家門口寬敞平整的通村水泥路上,這份安穩踏實和幸福感受,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