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人民檢察院立足檢察監督職能,切實加強與縣關工委聯動合作,推進“青少年維權崗”機制建設,推動“網格矩陣”建設,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充分發揮“三個聯動”合力,實現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力度、深度、維度的有機融合,共同推進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有效保護,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10余年來,先后多次被省、市、縣關工委授予“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稱號,被省、市、縣授予“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全市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集體”等稱號,被山東省人民檢察院評定為“全省檢察機關未檢工作示范院”。
一、與關工委聯動,推進“青少年維權崗”機制建設,切實加強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力度
堅持立足檢察監督職能,與縣關工委聯動推進“青少年維權崗”建設,加強協作和信息共享,加大權益保護力度,有效預防或防止涉罪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受到“二次傷害”。一是與縣關工委建立聯席會議、信息共享、通報等制度。由關工委主導下,制定定期聯系、信息共享和通報等項制度,規定,每季度與關工委召開1次聯席會議,由關工委負責召集,研究分析“青少年維權崗”建設、未成年人犯罪發展趨勢和權益保護情況,制定下步權益保護思路和工作路徑。關工委與第三檢察部(原未檢部門)實行信息共享和通報制度,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上級有關方針政策和全縣權益保護情況每個季度向第三檢察部進行通報1次,有重大情況的及時通報。第三檢察部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權益保護情況每月向關工委進行通報。10年來,先后召開聯席會議46余次,案件信息通報170余次,推動了“青少年維權崗”機制建設深入進行。二是實行關工委成員及關工委推薦的人員參與心理干預制度。為有效預防未成年被害人受到“二次傷害”,保護涉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與關工委共同制定關工委成員及關工委推薦的人員參與心理干預制度。由辦案檢察官邀請關工委成員及關工委推薦的人員參與對涉罪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進行心理干預。由辦案檢察官根據案件特點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的身心特點,邀請具備特定資質的關工委同志及關工委推薦的同志在檢察機關訊問、詢問過程中參與心理干預工作,矯正心理狀態,提供法律幫助。10年來,關工委成員參與案件心理干預70余次,先后安置25名涉罪未成年人就業,17名涉罪未成年人復學,11名學生順利參加高考,5名學生考上大學。三是會同關工委加大對涉罪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幫扶工作力度。對需要對涉及家庭,特別是涉及困難家庭、失學輟學家庭等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需要權益保護和家庭幫扶的,積極邀請關工委成員參加法律幫助和維權工作。積極提供法律幫助,幫助家庭成員走出心理陰影,對家庭成員需要權益保護的,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單位做好協調工作,使他們家庭的合法權益得到較好維護。10年來,幫助家庭維權20余次,幫扶困難家庭30余次,開展國家司法救助20余次,發放國家司法救助資金15萬元。
二、與關工委聯動,推動“網格矩陣”建設,切實增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深度融合
堅持由關工委為主導,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動合作,努力構建以未成年權益保護的網格矩陣建設,確保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深度保護。一是構建“合適成年人”庫,實現案件辦理與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深度融合。為切實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證人訴訟權利,以關工委為主導,聯合婦聯、公安、法院、教育、司法、民政、團委、勞動、志愿者協會等有關部門會簽《關于合適成年人參與涉及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的實施意見(試行)》,選任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工作人員和社會工作者成立“合適成年人”庫,開展合適成年人到場、社會調查等工作,充分履行監督、溝通、教育、評估等職責,有效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自成員庫建立以來,“合適成年人”庫成員開展社會調查80余次,教育人數70余名,進行社區矯正、校園矯正50余次,均取得預期效果。二是發揮關工委主導下社會聯動合作機制,以幫教為契機,使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內容深入融合。由關工委負責召集,協調義工組織,由檢察機關具體負責,對不捕不訴未成年人開展集中幫教活動,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正,對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開展心理干預和社會扶助,對需要動員社會力量做好權益保護的,做到分工負責,協同辦理,做好心理安撫、權益保護有關具體事項。10年來,先后對不捕不訴未成年人開展幫教活動12次,幫教人數187人,經走訪調查,經幫教后未成年人的再犯罪率為零。三是充分發揮檢察建議作用,共促共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深度融合。針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出現的社會管理的薄弱環節,辦案檢察官在辦案過程中及時加強檢察監督,適時提出檢察建議,送達有關部門落實和整改。如在審查辦理一起校外培訓教師猥褻兒童案件中發現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向縣教育部門提出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執法整治,健全性侵投訴和處理機制,建立黑白名單動態管理制度等內容的檢察建議。同時發現向學生提供就餐、住宿“小飯桌”服務中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問題,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出建立“小飯桌”登記檔案、嚴格食品原材料來源備案制度等內容的檢察建議,并同時會同關工委成員單位做好督促落實工作,加強檢查監督,加強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10年來,發出檢察建議16份,有關部門均予認真整改落實。對涉及多個部門整改的,實行在關工委主導下開展聯合督導檢查,10年來,先后聯合開展督導檢查8次,全部得到整改落實,有效保護了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取得較好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三、與關工委聯動,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切實拓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維度
堅持加強與關工委聯動,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設等多種教育方式協作,多角度多維度強化法治宣傳教育和未成年人維權意識,有效增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覆蓋面和社會影響力。一是共建法治教育與紅色傳統文化為一體的青少年法治宣傳實踐基地。在縣城人民公園建設開放式青少年法治宣傳實踐基地和法治文化園,在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同時,融入革命傳統教育宣傳展板圖畫,寓法治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為一體,在增強未成年人維權意識的基礎上,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潛移默化傳承紅色基因,社會反響良好。同時,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由關工委和第三檢察部共同篩選有違法記錄的青少年,開展“臨界預防”教育,由員額檢察官擔任法治講解員,關工委老同志擔任革命傳統教育講解員,分批次進行普法教育、警示教育,開展心理輔導和矯治預防,促使“問題青少年”積極回歸正常軌道。10年來,法治基地受教育學生4萬余名,接受問題青少年開展“臨界預防”教育90余人次,被教育人群均感到認識深刻、感受深刻,表示以良好成績和踏實做人回報社會。二是堅持“六個結合”方式,增強法治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與關工委緊密聯動協作,由檢察官、關工委同志共同擔任學校法治輔導員。在開展法治教育中堅持做到“六個結合”,既堅持法治教育與法治信仰教育相結合、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法治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相結合,課堂授課與實地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相結合,審判旁聽與模擬法庭相結合,室內講解與室外拓展相結合,開展法治教育,增強法治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有效增強青少年權益保護意識。10年來,開展輔導講座、專題教育、現場教學等120余次,受教育學生2萬余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案例,由縣關工委改編制作成了電影《關愛愛》在全國公映,對促進全社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產生了積極而廣泛影響,填補了山東省青少年維權公益電影的空白。積極配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由關工委、檢察院、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了以“校園貸”為主題的“法治電視講堂”,拓寬了法治教育模式。三是與關工委合作開展多種法治教育方式,共同推進青少年權益保護教育。由關工委協調召集,第三檢察部與縣廣播電視臺合作,以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為主線,開播《青春護航》、《青春夜話》等青少年關護專題節目,開展法律宣傳,分析青少年發案規律,增強青少年維權意識。10年來,欄目共播發12期。檢察官陳鏨堅持19年到各學校開展《讓雛鷹不再折翅》普法教育和宣講活動,受教育學生20萬余人,受到學校、學生及家長一致歡迎。與關工委共同開展“普法進校園”活動,制作的未檢精品課件PPT《讓青春花季遠離犯罪》到各學校巡回宣講,反映效果良好。與曹縣一中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檢校共建示范點,由關工委領導帶領,第三檢察部女干警多次到縣三中、曹城中學等多個學校聯合開展“女檢察官送法進校園活動”,組織各個中學開展中學生庭審觀摩和模擬法庭活動,與貧困學生開展“一幫一”救助、女檢察官志愿者法律服務活動,10年來,先后為46名留守兒童、留守家庭提供法律服務,對困難家庭開展扶助和捐助活動,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是一項長期堅持的事業,關心下一代工作任重道遠。今后工作中,將緊緊依托關工委的領導支持和大力協作,牢記檢察監督服務為己任,更好地實現與關工委的緊密融合,積極探索創新更加適合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新途徑新方式,推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不斷深入發展,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