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濰坊市關工委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工作重點,結合濰坊實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從青少年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抓起,努力把關心下一代工作做得更加扎實、更富成效。
大力推進“四點半學校”建設。留守兒童及雙職工子女在放學后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得不到保障、學業缺乏輔導、情感缺乏交流等問題。我們及時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調研報告,提出了在鄉鎮社區建設“四點半學校”的建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四點半學校”主要是以社區、學校為依托,以留守兒童和雙職工子女為對象,以“五老”志愿者和教師志愿者為輔導員,以開展學業輔導、才藝培養、安全指導、心理咨詢等關愛幫扶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免費為學生延時服務的學校。工作中,我們確立了“四點半學校”三年建設規劃,即:在2013至2015年,市里每年抓好50個“四點半學校”示范點建設,三年建成150個。各縣市區每年建設不少于市里配額自己的示范點,三年內實現“四點半學校”全覆蓋。通過實踐,我們建立了“一二三”管理機制,就是每年召開一次全市“四點半學校”建設現場會;每年進行兩次督導檢查,對一次檢查不合格的責令其限期整改,連續兩次不合格的予以摘牌;每三年進行一次評比表彰,并在全市開展了以“設施配套好、管理服務好、建章立制好、活動開展好、關愛效果好”為目標的創建五好“四點半學校”活動。在“四點半學校”建設過程中,我們做到“七個落實”:一是領導落實。成立了由市關工委、團市委、市教育局等部門組成的“四點半學校”建設領導小組,指導和協調全市“四點半學校”建設工作。二是場地落實。按照物盡其用和資源共享的原則,堅持因陋就簡建設“四點半學校”,每個“四點半學校”提供一定面積的活動空間,打造三種“四點半學校”建設模式:社區、鄉鎮型,充分利用社區、鄉鎮現有的設施,改造提升建成“四點半學校”;校中校型,利用學校現有的設施改造提升,物盡其用,在校內建立“四點半學校”,掛“希望樂園”的牌子;利用社會資源型,借助社會培訓機構和可利用場所,改造提升建立“四點半學校”。三是制度落實。建立嚴格的學生管理制度、志愿者服務制度、教學活動管理制度、檢查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接送登記制度等,確保“四點半學校”安全有序開放,發揮好社會效益。四是設備落實。印發了《濰坊市“四點半學校”設施配備表》,明確設施配備的數量及標準。五是輔導老師落實。按照“專兼結合、自覺自愿”的原則,組織了一支以“五老”、青年教師、社會志愿者為主體的“四點半學校”輔導員隊伍,開展學業輔導、才藝培訓、安全指導、心理咨詢等方面的志愿服務活動。六是資金落實。我們提出了“市里以獎代補拿一點,縣市區按1:1比列配套一點,社會各界捐助一點,社區和學校自籌一點”的辦法,保證了“四點半學校”的建設資金。市關工委直接抓辦的150所“四點半學校”,每個點補助3萬元。七是活動落實。“四點半學校”在組織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同時,開展思想教育、文明禮儀、興趣小組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目前,全市已籌資1500萬元,其中地方配套和自籌資金1000多萬元,現已建成“四點半學校”250 所,已有1.5 萬個家庭受益。
認真抓好中小學廚房工作。我們把中小學廚房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發揮議事協調機構的作用,密切與教育部門配合,按照“政府主導、關工委協調、教育部門主抓、有關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的路子,大力加強中小學廚房建設。一是加大協調推進力度。聯合市教育局在認真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調研報告,提出解決方案,得到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在今年濰坊市兩會上,市政府把實施中小學校食堂改造提升工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規劃完成120所中小學示范性食堂建設,確保全市每個鎮街都建成1處示范性食堂并列入全市30件民生實事之一。工作中,我們堅持將農村中小學校廚房建設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引擎來抓,成立了領導小組,每月研究中小學廚房建設情況,安排專人負責食堂建設統籌和協調調度工作,高位推動項目建設。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向市政府請示報告,提出解決方案,將中小學廚房建設資金納入財政支出預算。今年,全市規劃新建改擴建廚房(食堂)120203平方米,規劃投資17344萬元,現已完成投資5308萬元,開工學校81處;廚房(食堂)設備計劃購置13161(臺、件),計劃投資2514萬元,已投資完成567萬元。三是加大監督力度。7月份,市關工委對全市16所中小學廚房進行了抽查。各學校以中小學廚房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學校廚房管理水平,積極探索食品原材料直供模式,提升飯菜質量,適當降低飯菜價格,確保青少年學生吃上可口、衛生、營養的飯菜。
不斷深化青少年黨史國史學習教育。我們堅持把開展黨史國史學習教育作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列入關工委長期工作規劃,與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等部門聯合出臺意見,下發文件,制定活動方案,共同推進黨史國史學習教育。一是抓好黨史國史教育主題宣講活動。聯合市委黨史研究室、史志辦在全市開展了“永遠的旗幟,光輝的歷程”黨史國史教育校園行活動,邀請市委黨史研究室、史志辦專家組成宣講團,到各縣市區辦學規模較大的中小學校對青少年進行黨史國史宣講。在此基礎上,各縣市區關工委分別組織“五老”宣講團到本地中小學進行宣講,擴大學習教育的覆蓋面。目前,全市已舉辦黨史國史教育講座300多場,其中市關工委組織15場,全市受教育青少年達20多萬人。二是建好用好黨史國史學習教育基地。把濰縣戰役紀念館、王盡美烈士紀念館等場館作為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在清明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學習,日常向青少年免費開放。目前,全市共建涵蓋黨史國史教育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61處,受教育青少年達30萬人次。三是編發黨史國史學習教育讀本。結合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和閱讀特點,組織市委黨史研究室業務骨干編寫《中共濰坊歷史青少年讀本》,在讀本的印刷過程中,市委組織部給予大力支持,從黨費中拿出10萬元解決了印刷費用。讀本初版印制3萬冊,免費發放到全市各大中小學校。現正在編寫的《濰坊市國史青少年讀本》下半年就發到青少年手中,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份豐富的精神食糧。![]()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