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黃埔區穗東街關工委在上級關工委及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黨政中心工作,以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為己任,堅持扶困助學,立德樹人,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文體活動,充分發揮校外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積極引導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被廣東省、廣州市關工委評為五好基層關工委先進集體。
一、街道黨工委重視,是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關鍵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始終把關工委作為培養教育青少年的一個重要組織和機構,作為黨委、政府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參謀和助手,高度重視、積極支持關心下一代工作。一是把關工工作擺上黨工委重要議事日程,黨政會議有研究,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親自抓,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每年召開工作會議總結工作研究部署工作任務,統一各部門的思想認識,做到齊抓共管。二是配強配好街道社區兩級組織領導班子。街道關工委主任由黨工委副書記擔任,聘任祖居街道、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麥慶秋、岑賜懷擔任常務副主任,負責日常事務和具體抓落實。麥慶秋擔任常務副主任10多年來,工作高度負責,堅持定期下社區、到學校了解情況,走家串戶搞家訪,每年帶頭捐款獻愛心,主動當好黨工委、辦事處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參謀助手,先后被廣東省關工委、廣州市關工委評為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文化、體育、教育、團委、婦聯等部門在工作中與關工委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齊抓共管。三是積極調動街道關工委、社區關工小組在培養、教育、關愛青少年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五老”人員的優勢和特殊作用,堅持把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與開展黨員志愿者服務相結合,堅持加強日常管理與開展專項行動相結合,堅持宣傳教育與發動群眾監督相結合,狠抓各項具體工作的落實。
二、急孩子所急,積極籌集愛心基金為貧困學生解決上學難問題
街道于2007年首先在廟頭社區設立扶困助學“愛心基金”,是廣州市第一個由社區黨委倡議發起,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統一領導下,在街道關工委積極支持下,以社區黨委名義牽頭組織開展的慈善行動。取得經驗后,于2009年分別在夏園、南灣社區推行,開啟了街道黨工委與基層黨委、關工組織在扶困助學中一條發展新路。愛心助學基金自籌集發動以來,得到了街道、社區黨員干部、老黨員、老干部,轄街單位、企業、私人業主和區直黨政機關的大力支持,保證愛心助學基金籌集取得圓滿成功。街道、社區針對所需幫扶青少年的困難情況,按照分類幫扶、因人施助的原則,最大限度發揮“愛心基金”的幫扶作用。還定期給予他們心理輔導,切實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各社區每年定期開展對困難家庭學生情況進行排查,對家庭確有困難導致上學難的學生給予助學金,保證學生順利上學。除社區定期排查摸底外,轄內困難青少年家庭亦可主動向所屬社區申請愛心助學金,由基金管理委員會指定人員實地調查了解申請人情況及申請理由是否充分合理,社區進行資格評估后確定是否批準申請,保證愛心助學公平公正合理。
;
“愛心基金”活動開展八年來,共籌得善款111萬余元,先后開展幫扶活動26批次,累計幫扶困難群眾287戶2909人次,發出愛心幫扶金66萬余元,社區困難青少年上學難問題得到了明顯緩解。“愛心基金”成為街道一張亮麗名片,受到了廣大居民群眾的贊揚,也得到了省、市、區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大大提升了街道關工工作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三、想孩子所想,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
街道高度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整合團委、婦聯、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及社區、學校等各方面的資源,結合節假日、寒暑假,積極組織青少年參加他們喜歡的文化體育活動,不斷創新和豐富關愛形式,與學校形成優勢互補,讓廣大青少年在學校、社會、家庭的關懷下健康快樂成長 。
一是依托街道社區現有文化體育陣地,組織開展健康向上文化體育活動。街道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質和健康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加投入,建好青年身邊場地、抓好青年身邊組織,搞好青年身邊活動,為青少年建設大批文化體育活動陣地,吸引大批青少年積極參與文化體育活動。2003年,夏園社區自籌資金一千多萬元建成廣州市第一家社區自籌資金建設,功能齊全,共有22000平方米的體育文化公園。2008年,再投資100多萬元建設文體中心,設有一個標準的乒乓球館。2009年,街道投資20萬元在公園內建立廣州市圖書館穗東街分館,藏書量高達2萬多冊。2010年,投資130萬元建設多功能籃球館(羽毛球館)。這些豐富的文化體育場館,已經成為街道社區青少年培訓、活動、比賽的活動天地。街道社區每年在這些場館舉辦青少年體育文化培訓約30場次,參加人數達2000多人次。2013年區體育局聯合古廣明足球俱樂部在社區成立“夏園古廣明足球培訓基地”,在街道社區青少年中開展足球培訓。在公園圖書館中舉辦“傳誦經典國學,伴我健康成長”、“踐行中國夢”等主題國學誦讀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在誦讀活動中懂得“學習最有用”、“勞動最光榮”、“祖國最可愛”的道理。
二是立足學校,深入開展各類教育活動。針對少年兒童心理狀態脆弱,易受誘惑,喜歡模仿,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道德和理智相對模糊,易受外界影響等特點,街道團工委、關工委聯合街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和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將兒童法制安全教育與平安校園創建相結合,在南灣小學、海地實驗學校、春暉小學開展一系列校園安全大課堂教育活動,受教育學生3000多人,提升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三是開發鄉土文化,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街道社區先后組建了有200多青少年參加的龍舟隊、籃球隊、乒乓球隊、足球隊和粵樂社、醒獅隊、婦女健身隊 ,繼承弘揚傳統的鄉土文化。每年舉辦青少年體育文化活動40多場次,參加活動的青少年達4000多人次。舉辦青少年廚藝、手工制作、繪畫等興趣班;開展“文明新風進社區、關愛鄰里你我他”、“我是環保小衛士,垃圾分類我先行”等主題活動,培養青少年愛學習、愛生活、愛勞動、講文明良好習慣。街道還成立了“五老”宣傳隊、網格員關愛孩子志愿者隊伍,做好巡查、家訪、幫教等工作,為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保駕護航。
街道轄區內的南海神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見證。每年廟會,吸引海內外數百萬人前來觀光游覽,已成為廣州民間傳統的節慶活動。為了讓“波羅誕”的“吉祥物”——“波羅雞”這項本土民間手工藝代代傳承,張嘉慧等學生自發組織成立了“巧手”制作小社團,聘請廟頭社區最有名的“波羅雞”制作能手陸婆婆為該社團制作技術指導顧問,請陸婆婆手把手的教,學習“波羅雞”傳統制作手工藝。在慶祝廣州市第十次、第十一次少先隊代表大會的現場展示活動中,小社團“波羅雞”現場制作展示贏得了市領導和現場參觀者的高度贊賞。
四是打造一支志愿服務隊伍,開設“4點半課堂”。為構建全方位社區志愿服務體系,街道于2012年2月底啟動了“普工英”助老協幼志愿服務活動。穗東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南灣社區、廟頭社區分站設立了“4點半課堂”,為學生提供課程輔導,心理、情緒疏導,開放綠色健康網園,免費借閱讀書,益智游戲活動和幫助解決學齡兒童課后無人看管問題,保障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四、盡關工委所能,為青少年營造健康成長良好環境
街道結合開展“三打兩建”專項行動,不斷加大力度整治文化市場秩序。一是對轄區內各書報刊及音像制品經營單位、印刷企業進行檢查,加強巡查學校周邊及各農貿市場等重點地段,打擊各類非法出版活動,防止各種非法報刊的印制、擴散和傳播。二是對網吧進行專項整治,查處利用網絡傳播各類有害信息和提供非法軟件下載服務,禁止、督查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防止上網者或從業人員通過互聯網從事違法行為,嚴厲打擊非法黑網吧。南灣社區自2011年以來,對文化市場開展專項整治行動30多次,出動整治人員200多人次,查處“黑網吧”15間,繳獲電腦200多臺,為青少年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