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科教興國”戰略,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與創新精神,探索智慧農業科技,助力“天府糧倉”建設,四川省成都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于2025年6月6日精心策劃并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少年校外社會實踐活動。280余名青少年代表走進氣象科技和現代農業的多元場景,開啟了一場科技與田園交織的奇妙之旅。
上午,青少年們來到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溫江氣象科普基地,開啟“觀云識天”的科學探索。在氣象觀測場,傳統蹺蹺板式降水測量裝置與現代智能設備并置,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氣象數據采集方式的演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當屬親手操作37高炮車模擬人工增雨,當按下按鈕的瞬間,孩子們驚嘆于科技在防災減災中的關鍵作用。走進“溫江氣象”播報廳,孩子們現場觀摩氣象工作者天氣會商流程,并輪流體驗氣象播報員角色。在氣象要素觀測實訓中,孩子們分組測量風速、記錄降水數據,深刻理解科技守護家園的意義。
下午,青少年們來到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與袁隆平雜交水稻科技館,探尋“天府糧倉”的種業密碼。科技館內,全息投影生動講述袁隆平院士“禾下乘涼夢”的奮斗歷程,孩子們在“雜交水稻對世界的貢獻”展區,通過數據對比震撼于一粒種子改變全球糧食格局的力量。
實踐環節中,青少年們領取水稻種子,寓意“把糧倉種子帶回家”,還參與傳統農具體驗與棉花糖手工制作,在谷物研磨、蔗糖熬制中體會“粒粒皆辛苦”。每位青少年都獲得自制竹筷,深化“光盤行動”理念。孩子們捧著種子袋堅定地說:“袁爺爺的夢想需要我們接力,今天帶回的不僅是種子,更是‘端穩中國飯碗的決心’。”
活動最后,青少年們紛紛感慨道:“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科技的神奇,也看到了氣象工作者的偉大,原來,每一次氣象精準預報背后,都是無數科技工作者的日夜堅守。”“這次活動讓我更加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我以后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和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氣象播報廳和水稻科技館的體驗,讓我感受到了科技和農業的魅力。我會把這次學到的東西帶回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科技點亮未來的力量,一起為實現‘科技強國、勞動興邦’的夢想而努力!”
此次活動讓青少年們學會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勞動的雙手創造價值,更加推動了“科技強國、勞動興邦”的青春力量。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