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2025年大慶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從心出發向陽生長——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導服務活動”的通知》精神,大慶市心理學會為積極響應、推進黑龍江省大慶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要求,充分發揮學會自身專業優勢,精心組織謀劃,帶領學會專業心理志愿者團隊,面向我市兒童青少年開展公益大慶進校園項目試點活動,分別選定龍鳳區、薩爾圖區、讓胡路區三個區為試點項目,開啟為期半年的青少年“心”奇之旅。
前期大慶市心理學會秘書長王興華帶領學會副理事長和學會專業骨干深入東湖三小進行調研訪談,訪談后讓胡路區項目組,歷時1個月的時間反復研討制定了大慶市心理學會公益大慶進校園——東湖三小和奧林學校的《“從心出發 向陽生長”心理服務項目實施計劃》,并于5月8日,以東湖三小為主陣地,舉行了“從心出發向陽而生”心理服務項目啟動儀式,全力投入到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導服務活動中,通過多樣化形式為青少年及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切實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落地見效。
一、實地調研明方向,夯實服務基礎
活動伊始,學會以“精準對接學校需求、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為目標,組織專家團隊走進大慶市東湖第三小學,實地調研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生態。大慶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讓胡路區項目負責人劉禹彤專員帶隊,深入觀摩心理健康教育基礎設施、校園文化建設,細致了解校園文化中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以及學校為學生建立的“一人一檔案”動態跟蹤機制、分層預警干預體系和家校協同育人模式。觀摩過程中,東湖三小“以心育人”的教育理念與系統化心理服務體系給專家團隊留下深刻印象。
讓胡路區項目負責人劉禹彤在啟動會中表示:大慶市心理學會將發揮“大學校”作用,以提升心理能力為切入,致力于學術發展、專業規范、社會服務、人才培養上,結合學會的發展及實際形勢任務為目標等要求,學會愿意助力社會各界及教育領域的心理服務的需要。“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園環境、嵌入日常教學、貫穿成長全程,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守護,讓我們看到了教育者對學生心靈成長的敬畏與深耕。”此次啟動會將打開學會從實踐到育人的心靈之旅大門,學會也會在守護與喚醒中踐行心理育人的使命,前期的實地調研不僅為學會精準把握學校需求提供了依據,更啟發了后續服務設計——既要發揮專業學會的技術優勢,也要尊重學校既有工作框架,更要匹配下一代的成長需要,以“互補協同”模式提升服務實效。學為后續活動筑牢根基。
二、專業服務筑信任,嚴守公益初心
在東湖三小專場活動中,大慶市心理學會理事、本次項目總督導章黎萍老師代表項目組作出莊嚴表態,為活動開展確立“專業、公益、規范”的行動準則。重點強調:“我們將以可感知、可觸碰的心理關懷行動,嚴格遵守心理咨詢倫理規范和保密原則,全程公益服務,絕不以任何形式向學校宣傳或謀利,切實成為師生及家長心理健康的守護者。”
這些舉措讓校方和家長吃下“定心丸”,為后續活動順利開展營造了信任基礎。在東湖三小的首場團體輔導中,原本對心理咨詢存在顧慮的學生,在看到服務團隊現場的專業能力、講解保密原則后,逐漸敞開心扉,主動分享學習壓力與交友困惑;家長們也紛紛表示:“這樣規范透明的服務,讓我們更放心把孩子的心理問題交給專業團隊。”
三、專題講座解難題,沁潤家庭教育
針對通知中“開展輔導教師和家長培訓”的重點任務,大慶市心理學會理事、項目組組長任冬梅老師精心設計《智慧父母做好家庭教育》專題講座,以“理論通俗化、方法實用化、互動場景化”的方式,為家長送上“接地氣”的育兒錦囊。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中,家長們認真記錄筆記,積極參與互動,一位家長在反饋中寫道:“以前總覺得教育是學校的事,聽完講座才明白,父母的情緒管理和溝通方式對孩子心理影響這么大,以后會試著用‘共情式對話’代替命令,給孩子更多心理支持。”
四、技術賦能融心眸,打造心理服務圈
5月14日,項目組針對教師板塊設計的心理團體體驗對三小的98名教師,分成4組進行了團體體驗,在關系場域中重構教育的靈魂,心理團體體驗對教師而言,絕非簡單的“情緒放松活動”,而是一場觸及教育本質的認知革命與心靈覺醒。它通過創設安全、包容、共創的關系場域,讓教師在團體動力中完成自我認知的解構與重構,進而將這份心靈覺醒轉化為教育實踐的深層動能,解構職業角色的心理防御,教師長期處于“權威者”“守護者”的角色期待中,易形成“全能型人格面具”——不敢暴露脆弱、不愿承認困惑。心理團體通過“情緒盲盒”“角色扮演”等技術,打破這種防御機制:當教師在團體中坦言“面對學生叛逆時我也會恐慌”“職業倦怠讓我懷疑選擇”,那些被壓抑的真實情感獲得看見,職業身份與個人生命的割裂感逐漸彌合。這種“去神圣化”的過程,恰恰是教育者回歸人性本真的起點。
東湖三小的書記徐虹體驗團體后說道:在團體中覺察并反復問自己,教育的根本問題:“我為何而教?”“教育對我的生命意味著什么?”這種追問看似“無用”,卻能激活教育者的內在動機——從“謀生手段”升華為“生命志業”。當越來越多教師帶著團體體驗中獲得的覺察、勇氣與聯結力回到課堂,教育便不再是知識的單向傳輸,而是一場場心靈的相遇與對話。團體體驗,正是喚醒教育者靈魂的密鑰。
此次活動既是對通知精神的扎實落實,更是大慶市心理學會踐行社會責任的生動實踐。未來,學會將繼續以“專業賦能、公益先行”為導向,提升服務針對性,拓展服務覆蓋面,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牢“社會—學校—家庭”協同防護網,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綻放心靈光彩,這種相遇,可能發生在教師蹲下來傾聽學生委屈的瞬間,顯現在用共情語言批改作業的批注里,流淌在班級團體輔導時的笑聲與淚水中——它們看似微小,卻在默默拓展著教育的精神容積,讓每個置身其中的生命,都能感受到成長的溫暖與力量。這,才是心理團體體驗賦予教育者最珍貴的禮物:不是學會多少技巧,而是重新相信——教育,終究是一項“以心傳心”的學會勵志的偉大事業。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