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聲音唱響經典,讓經典深入人心,5月10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策劃推出的大型文化展演活動——“中華經典誦讀大會”(第三季)廈門站啟動儀式在廈門市同安區蘇頌書院舉行,吸引眾多文化學者、教育工作者及誦讀愛好者相聚一堂,共赴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約。
啟動儀式現場(央廣網發 組委會供圖)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廈門市教育局、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云聽主辦,中共廈門市同安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同安區關工委、同安區教育局、同安區文化事務中心、同安區宣傳事務中心、同安區融媒體中心、同安城建、同安新華書店、銀城詩社協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廈門頻道承辦,旨在通過聲聲誦讀,跨越時空、聯通古今,帶領大眾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讓經典傳承“聲聲不息”。
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市委統戰部原常務副部長、一級巡視員何秀珍,市關工委副主任兼秘書長、一級調研員洪愛萍,市關工委副秘書長楊少菁出席活動。
鷺島少年以聲傳情
“中華經典是民族精神的根脈,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廈門頻道顧問陳元欽在致辭中表示,“中華經典誦讀大會”是央廣網獨家策劃的大型文化展演活動,旨在引導、鼓勵全社會共同誦讀中華經典,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共同建設“書香中國”。作為一檔文化類IP,該活動已成功舉辦兩季,在全國各地掀起“讀經典、誦國韻”的熱潮,被中央網信辦評為“2023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他說,文化傳承非一人之功,需萬眾同行。期待更多廈門學子、市民加入誦讀行列,用聲音詮釋經典之美,用行動賡續中華文脈。
同安區美林幼兒園帶來兒童民謠《車鼓弄新韻》(央廣網發 組委會供圖)
回望前兩季征程,廈門選手以卓越表現詮釋“經典新聲”,在誦讀中實現與經典的“雙向奔赴”。據統計,兩季活動共吸引超2萬名鷺島少年參與,最終共有19名廈門選手進入全國總展演,他們或以《月光下的中國》《少年中國夢》等作品抒發赤子情懷,或借《木蘭辭》《岳陽樓記》等經典詩詞展現少年志氣,與全國優秀選手共同開啟沉浸式誦讀之旅。其中,在第一季全國總展演中,侯俊晗獲得小學組二等獎,黃淇暄、高梓睿、龔子墨、李千墨獲得三等獎,沈一諾、高安喬、傅馨源、吳亦欣、鄧傈月獲得中學組三等獎;在第二季全國總展演中,黃芷萱斬獲小學組一等獎,黃熙媛、何梓萱獲二等獎,李知遠、邱晨蘇獲三等獎;繆玥靈、馬濤獲得中學組三等獎,柯雨柔獲二等獎。
目前,“中華經典誦讀大會”(第三季)全國報名通道已經正式開啟,報名正在火熱進行中。參與者可通過央廣網客戶端、央廣網小程序“中華經典誦讀大會報名通道”報名,也可通過央廣網全媒體平臺獲取活動相關信息,優秀誦讀作品也將陸續在央廣網全媒體平臺展示推薦。
讓歷史文脈浸潤現實土壤
婉轉悠揚的古箏表演《春江花月夜》、充滿童趣的兒童民謠《車鼓弄新韻》、極具閩南特色的閩南語朗誦、由第二季廈門站全國總展演獲獎者帶來的《少年中國說》……活動當天,蘇頌書院——這座以北宋科學巨匠蘇頌命名的廈門人文新地標,以其獨特的閩南建筑美學與深厚的文脈底蘊,為這場文化盛事鐫刻下獨特的時空印記。
往屆獲獎選手帶來《少年中國說》(央廣網發 組委會供圖)
同安自古便是閩南文化的璀璨明珠,作為廈門文化的發源地,朱熹首仕在此興教化、崇儒學,留下“興賢育才”的治縣理念;蘇頌則研制水運儀象臺,開創世界天文鐘先河……千年來,古城同安以其豐厚的物質文化、珍貴的精神財富,成為廈門留存城市記憶、品味歷史底蘊的重要載體。據統計,同安現存文物古跡占據廈門“半壁江山”,堪稱廈門文化的“活態博物館”。今年4月底,廈門市同安古城歷史文化街區成功入選第六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為廈門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貢獻了同安力量。
“在同安蘇頌書院舉辦經典誦讀活動,是讓歷史文脈浸潤現實土壤的生動實踐。”同安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此次活動能喚醒城市記憶,讓青少年在“聲”臨其境中感受中華文明的恒久魅力。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