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間,湖北省武漢市各級關工委廣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抗戰精神”第40屆革命傳統教育周活動,旨在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激發家國情懷,凝聚起積極向上、奮發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
陵園掃墓祭英烈
充分挖掘和用好紅色資源,依托烈士陵園、革命遺址、紀念館等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組織青少年就地就近進行“紅色打卡”,開展參觀祭掃、“尋訪英烈足跡”、志愿清掃等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學生感受革命先烈篤定的信念、愛國的情懷、勇敢的犧牲精神,在銘記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撫今追昔中堅定前行意志。參加活動的青少年紛紛表示,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要銘記歷史,發奮學習,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硚口區關工委組織紅旗村小學師生在辛亥首義烈士陵園齊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青山區關工委組織中小學師生前往施洋烈士陵園敬獻自制勛章;蔡甸區關工委在索河中心小學在朱立文烈士墓前齊誦革命詩歌。
紅色宣講傳薪火
發揮“五老”宣講團、報告團和紅領巾講解員兩支隊伍的作用,通過講述革命歷史和英模事跡,引導青少年學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市關工委“跟黨走”五老報告團成員張曉兵在向警予烈士雕像前講述實景微黨課;武昌區關工委組織紅巷爺爺志愿服務隊隊長鄧廣東帶領青少年參觀五大會址,詳述革命歷程;漢陽區關工委組織紅領巾講解員帶領本校師生參觀夏明翰紅色教育基地,軍休干部王進國現場講述核試驗經歷;黃陂區“木蘭紅楓”宣講團將紅色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在革命遺址為青少年講述木蘭烽火歷史。
主題活動抒情懷
將清明祭英烈活動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重要載體,結合學校的主題班會、主題隊會、主題升旗儀式等,組織青少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清明節主題教育,使紅色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紅色基因扎根學生心底。
江岸區制定部署“中華英烈憑吊周”活動方案;洪山區在武珞路實驗小學組織千余名師生通過“紅色經典誦讀”“入隊誓詞重溫”“紅領巾倡議”等特色活動賡續紅色血脈;新洲區漲渡湖抗日根據地紀念園內,青少年通過史料碑墻感悟革命精神,立下“做新時代棟梁”的青春誓言;江漢大學舉辦“我們的節日——春趣清明,雅韻游園”活動,引導青年學子在慎終追遠中筑牢信仰根基。
革命傳統教育周活動由武漢市關工委牽頭主辦,至今已連續舉辦40屆。40年來,武漢市關工委充分利用全市豐富的紅色資源,每年確定一個主題,組織青少年開展緬懷紀念和網上祭奠活動,依托“五老”報告團對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弘揚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革命傳統教育周活動已成為武漢市關工委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品牌,也是武漢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抓手,參與人數達近千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反響。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