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福建省廈門市關心下一代教育促進會第四屆第一次會議于廈門賓館明宵廳圓滿召開。市關工委主任、市委原副書記陳秋雄,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市委統戰部原常務副部長、一級巡視員何秀珍,市關工委副主任陳佳鵬、楊惠凡,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李維娜等,理事單位及會員單位代表約90人參加會議。
會上,陳秋雄主任作講話。他對往屆領導班子的工作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24年來,促進會積極推動民辦學校接納外來員工子女就學,切實解決了外來員工子女上學的燃眉之急。如今,全市44所民辦學校就接納了近5萬名外來員工子女。同時,促進會為外來青年員工提供學歷培訓、技能提升培訓課程,為特區建設輸送高素質技工人才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廈門城市發展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強調,因工作內涵拓展的需要,促進會更名為“廈門市關心下一代教育促進會”,旨在為我市廣大青少年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及特殊教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營造更為良好的社會環境,助推全市關心下一代教育事業實現更好發展。
他對促進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了四點工作意見:
堅持政治建會,當好橋梁紐帶
對內要及時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圍繞市關工委工作安排及要求,積極反饋會員意見與建議,構建會員與社會交流的互動平臺;對外要加強與其他協會的聯絡與合作,汲取寶貴經驗,打破傳統束縛,創新辦會理念與舉措,提升工作效率,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開啟促進會工作新篇章。
正視現實困境,助推均衡發展
要適時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酌情增加對民辦學校、農村學校和特殊學校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要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借鑒我市關愛助學工作經驗,建立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用在助力學校完善設施、開展獎學獎教等各項工作中。要積極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政府、社會、學校、家庭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建立完善有效的家校社協同共育機制,為青少年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及特殊教育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堅持多措并舉,強化立德樹人
要堅持問題導向,充分利用我市豐厚的“五老”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引導青少年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從小開始就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公德。要持續壯大“五老”和志愿者隊伍,開展心理關懷、健康義診、法制教育、科普啟蒙等靈活多樣且扎實有效的德智體美勞“五育”活動,為青少年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服務。要持續深化兩岸關愛聯盟合作,積極探索兩岸青少年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和交流平臺,通過“老少書畫攝影交流”、兩岸家教論壇、兩岸青少年夏令營等特色品牌活動,助推兩岸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心靈契合。
凝聚社會力量,打造共同家園
希望新一屆促進會班子進一步健全各項制度,積極推動各理事單位、會員單位密切合作、聯動互補、資源共享,形成合力。同時,注重及時梳理總結、提煉形成好的品牌、好的項目、好的典型,不斷塑造促進會良好形象和社會影響力。希望全市廣大青少年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及特殊教育學生都更加勤奮學習、全面發展,把自己培養成為“有理念、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青少年,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促進會第三屆會長陳佳鵬代表第三屆理事會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過去的工作成果與經驗,并針對未來工作提出規劃。
會議聽取審議了第三屆監事會工作報告、財務收支情況報告、章程及其修改說明、選舉辦法等重要事項。
會議選舉產生了第四屆理事會機構成員。市關工委副秘書長李裕華當選會長;副秘書長肖學平當選副會長兼秘書長;市教育局工會主席、二級巡視員陳琦與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執行館長吳藝云當選副會長;海滄區關工委原秘書長陳秀敏當選監事長。
會上,主席臺領導為新任機構負責人、理事頒發了聘書。
新任會長李裕華作表態發言。
李維娜代表市民政局在會上講話,對促進會今后的工作提出了緊跟時代步伐、突出黨建引領、強化班子建設和加強隊伍建設等指導性意見。
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