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由浙江省寧波市關工委、市臺辦主辦,余姚市關工委、市臺辦、市文廣局承辦的“甬臺青少年陽明文化傳承(研學)點”授牌儀式暨2024“陽明緣”甬臺青少年文化研學營活動在王陽明故居舉行。寧波市關工委主任翁魯敏、副主任史躍萍、林崇建,寧波市臺辦副主任方晴,余姚市委常委李昭,余姚市關工委主任盧建國、常務副主任劉國鈞等參加活動。在甬臺籍學生家庭,舜水小學、青少年宮的學生和家長代表參加活動。
翁魯敏、盧建國共同進行授牌儀式。兩名臺籍青少年作為代表為王陽明像獻花,全體人員向王陽明像行拱手禮。“少年非遺說”浙江傳說故事講述大賽一等獎獲得者——來自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學的李睿晗同學,為大家獻上了精彩的非遺故事表演《王陽明智擒寧王》。
方晴和臺籍青少年代表進行授旗開營儀式。來自舜水小學的小小講解員們通過介紹王陽明先生的生平往事以及王陽明故居的建筑特色,讓甬臺學生共同領略了陽明先生的風采,深刻領會了陽明文化的魅力。“為了這次活動,我準備了三個星期,這次活動可以讓更多的臺灣小朋友了解到陽明文化,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哪怕準備的過程很辛苦,我也覺得很值得!”來自舜水小學501班的邵雨桐說。
每個學生的手上都拿著一份“王陽明故居研學地圖”,大家可以參考俯瞰圖中標明的點位序號,在故居中尋找“福”“祿”壓棟磚、“壽”字紋石凳、蝙蝠紋磚窗等建筑并一一打卡。“真的太有意思了,剛才聽了講解員姐姐的介紹,所以我很輕松地就找到了這些地方。”臺籍小朋友張苡秦在媽媽的陪同下,成功“尋寶”,并獲得了一份精美的禮物。“通過這樣寓教于樂的形式,更容易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并充分了解陽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我覺得很有意義。”張苡秦的媽媽洪霞說。
特色活動讓同學們在行走的課堂中放松心情,收獲成長的快樂。在陽明古鎮匠心館,同學們開展竹編研學營,體驗“非遺傳統文化”;在秋雨書屋,參觀《傳習錄》版本展示館,了解書籍全球傳播的經典故事;在普文明書局了解書局紅色文化,體驗活字印刷陽明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兩岸青少年的交流是兩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寧波市關工委加強協作、形成合力,積極探索開展臺籍青少年關愛服務工作。甬臺青少年陽明文化傳承(研學)點的授牌成立,將進一步促進甬臺青少年交流交往,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