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青少年紅色教育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余姚市關工委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積極發揮“五老”作用,用豐富的紅色資源、深厚的革命傳統、強大的紅色基因,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弘揚紅色精神、爭做時代新人,積極打造紅色四明關工品牌。
盤活紅色資源 打造啟迪后代的紅色陣地
深度挖掘利用紅色文化,充分發揮校外教育陣地輻射作用,為青少年紅色教育創設“大課堂”、提供“活教材”。
1 成功創建全國級教育基地
利用“浙東延安”紅色資源,聯合有關部門,以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為核心,充分發揮橫坎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中小學綜合素質實踐基地的育人功能,2023年成功創建寧波首個“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組織青少年開展紅色歌曲我傳唱、紅色歷史我銘記、紅色生活我體驗、紅色之路我重走、紅色精神我繼承等活動,引導青少年爭當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
2 精心打造知行合一思想陣地
爭取樂善公益基金會支持,探索打造“知行堂”教育陣地,去年首家夢麟中學“知行堂”正式啟用,開設“知行講堂、國學講堂、鄉情人文講堂、傳統文化長廊、思政工作長廊”等,形成黨史國史教育、學生宣講實踐、紅色文化傳播三位一體育人新格局。今年繼續在姚江中學、馬渚鎮中心小學等推行“知行堂”項目,綜合打造有特色、立體化的黨史國史“教科書”。
3 積極探索多元校外教育模式
突出“紅色教育+傳統文化傳承”,探索多元化校外教育陣地建設新模式。目前全市有余姚級校外教育陣地32家、寧波級3家、省級和全國級各1家,涵蓋檔案館、史跡展覽館、少年軍校、非遺體驗、實踐基地等青少年成長各方領域,開展“姚關愛 向未來”小記者紅色研學進基地等內容豐富、主題突出的研學活動,厚植校外教育陣地紅色沃土。
傳承紅色基因 豐富根植血脈的主題教育
深挖紅色記憶典藏,使青少年從紅色基因中汲取精神養分,增強奮斗精神,獲取前進動力。
1 主題教育強信念
每年開展形式新穎、特點鮮明的主題教育,近年來開展“百年輝煌 童心向黨”“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余輝護新苗 五彩耀四明”“老少共學二十大 攜手奮進新征程”“頌黨恩、迎亞運”老少書畫展等活動。今年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開展“老少同聲頌黨恩 攜手奮進新征程”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八個一百”活動載體,教育引導青少年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2 紅色體驗凝思想
在清明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青少年到烈士陵園、史跡館、勿忘碑等,開展“清明寄哀思 銀紅永向黨”等活動。暑期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月”“走進浙大”紅色研學等活動,利用“假日學校”,組織青少年聆聽紅色故事、慰問抗戰老兵、開展紅色研學、觀看紅色電影、體驗紅色手作、誦讀紅色經典、創作紅色視頻等,凝聚起強大的紅色思想。與老干部局、花園小學等開展“銀紅聯建”,成立“銀紅宣講隊”,舉辦“銀紅禮贊新中國 攜手奮進新征程”老少書畫攝影作品展,講好紅色故事,展現“銀紅”風采。聯合有關部門舉辦“少年陽明心 法治伴我行”余姚市青少年法治故事演講大賽、“傳承紅色基因 探尋法治初心”青少年紅色法治文化研學之旅等活動,“紅領巾”普法宣講員講述法治故事、英雄故事,制作“紅色法治大糕”。
3 品質宣傳揚精神
編印《紅色四明 薪火相傳》宣傳冊,發揮好微信公眾號和網站等作用,在“余姚關心下一代工作”公眾號開設“青少年黨史學習月”“傳承紅色基因”專欄,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今年上報信息已被中國、省、寧波各級關工委主辦的刊物、網站、公眾號及“學習強國”“中國火炬”“潮新聞”“甬派”“姚江先鋒”等錄用近300篇,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心尊重“五老”、大力支持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圍。各地關工委根據地方特色編印《四明英雄頌》等紅色故事集,在微信公眾號推送紅色課程,向青少年積極傳播紅色文化。
匯聚紅色力量 構筑引領成長的護苗聯盟
充分發揮“五老”關愛熱情和專業特長,吸引各類型社會志愿者共同參與,構筑起聯系緊密、互融共通的護苗聯盟。
1 “五老”作用齊發揮
完善“五老”服務網絡,開展學習宣傳“最美五老”“假日學校”志愿之星等活動,定期舉辦“五老”骨干培訓班,吸納素質高、身體好、有熱心的老同志加入“五老”隊伍。組建22支“五老”紅色宣講團,邀請專家對宣講團成員進行培訓,每年制定下發宣講菜單,為青少年提供“點單式”宣講服務。今年,市關心下一代志愿者協會“五老”宣講教育團制定紅色故事、近代史料、姚江文化等10大類41個宣講菜單,在暑期“假日學校”里“送課下鄉進村入社區”。去年全市近千名“五老”進校企、入村社開展紅色教育活動500余場次,受教育青少年2.7萬余人次。
2 “六方”聯建促發展
建立由市關心下一代志愿者協會、四明紅心志愿服務隊、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退休教師協會、勞動模范協會、老醫藥衛生工作者協會6家協會(隊)組成的“五老”六方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特長,圍繞“培根鑄魂”協同發力,聯合舉辦“英雄故事留心間、紅色精神永相傳”紅色宣講校園、“追憶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慶祝“八一”建軍節暨勵進、張淑梅贈書儀式等活動,做到紅色陣地聯建、紅色活動聯辦、紅色資源聯享。
3 “青春導師”伴成長
積極參與“青春正當時 姚燕齊歸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各地“假日學校”與多所大專院校結對,大學生志愿者們奔赴全市“假日學校”,作為“青春導師”與青少年牽手伴學。今年全市舉辦“假日學校”143所,600余名“五老”和1400余名大學生、社會志愿者等為1.3萬余名青少年服務,通過聽、說、讀、看、寫、唱等創新紅色文化學習模式,共同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