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慶市關工委應對新媒體時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對關心下一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順應“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信息化浪潮,在鞏固提升主流媒體宣傳主渠道水平的基礎上,引導關心下一代工作者克服本領恐慌,學習運用互聯網、手機、視頻公眾號等現代傳播手段,借助多媒體共同發力,放大大慶關工聲音、宣傳大慶關工典型,講好大慶關工故事,取得較好效果。
一、強化學習培訓,提升應對能力。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者只有善于學習,緊跟時代,才能不會落伍,不被淘汰。市關工委采取三種方式,強化培訓,提升素質。一是開展如何做好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關心下一代工作研討。引導關心下一代工作者學習新理論、新觀點、新知識和新技能,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提升用青少年能聽得懂,易于接受的語言、方式的溝通能力,縮短老少之間的心理和代際距離,實現關愛與被關愛者同頻共振。二是開展互聯網、手機、視頻公眾號等新媒體知識應用培訓。先后聘請市網信辦、市融媒體中心專家,舉辦手機應用、抖音、AI短視頻制作、關工視頻公眾號創建與維護等知識講座,提升用好用足用活新媒體能力。三是開展機關公文和宣傳報道稿件寫作能力培訓。全市500余名關心下一代工作者接受培訓,有效提升了文字功夫和稿件質量。去年以來,有三個縣區上稿率排名靠前,39名優秀通訊員受到表彰。
二、深化工作實踐,豐富素材積累。持續扎實創造性地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并在實踐中發現培養提煉總結鮮活的經驗和典型,放大典型的示范效應,是大慶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經驗,也是做好關心下一代宣傳工作的先決條件。近兩年來,大慶市關工委總結表彰的20名“‘五老’助力鄉村振興”典型并在肇州縣召開現場推進交流會;創造性地運用教育灌輸、典型引領、環境熏陶、藝術感染、實踐涵養等方式方法深化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的做法;突出黨建引領、創新關愛舉措、為“快遞小哥”健康成長助力護航經驗;面向全社會考核認定20個“關心下一代志愿服務工作室”,明晰工作室九項義務,落實市區關工干部聯系工作室制度,把關心下一代工作成功植入社會組織的探索;讓胡路區關工委成立“愛心企業聯合會”、建“老兵方隊”等特色活動,均成為眾多媒體特別是新媒體關注的熱點。2023年以來,全市共發稿件1170篇,其中國家級媒體218篇,省級媒體142篇,市級媒體157篇。紅崗區杏南二小關工委作品《萌娃雙語說霜降》入圍全國關心下一代融媒體“火炬榜”視頻總榜。
三、優化媒體運用,提升工作效率。一是鞏固關工自辦媒體宣傳陣地。去年以來,在中國關工委網站、公眾號,《中國火炬》雜志,省關工委網站、《雙陽紅》雜志等關工組織自辦媒體發稿近1100篇。二是用好黨報黨刊等主流媒體宣傳陣地。2023年以來,連續兩年聯手大慶日報社、市律師協會,在《大慶日報》《掌尚大慶》開辦《法進我家——青少年普法》專欄,聘請專家以案釋法,圖文并茂、權威宣傳解讀《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多部法律,至今已推出24期,被列為全市依法治理工作重點事項。三是拓展自媒體宣傳陣地。充分利用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方便快捷宣傳手段,開展網上宣傳。去年以來,市關工委抓住鐵人王進喜誕辰100周年契機,發動青少年以三代鐵人英雄事跡和魅力大慶為內容,創作發布大量微信、抖音、QQ、Al短視頻,打勝了一個個漂亮的關工宣傳戰役。聯合市檢察院、婦聯和多所學校,開辦“闞闞而談”家庭教育抖音直播間,300多個家庭受益。聘請大慶自媒體著名主播王啟華“跑者頻道”等大慶十佳自媒體人和公眾號,資源共享,助力關工宣傳工作,力求網上宣傳效益最大化。四是用足互聯網辦公平臺。開通“大慶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公眾號,建立市、縣(區)鄉鎮、社區160個群的四級微信交流網絡,覆蓋全市關工系統,實現關心下一代工作通過網課、視頻會議、群內辦公等多種途徑完成,提升了辦公網絡化信息化水平。各縣區關工委還依托視頻公眾號、微信微博群、網絡平臺,適時發布困境青少年救助、志愿服務、農村青年創業就業等多方面信息,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