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19日,海南省關工委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召開全省關工委科技幫扶工作座談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海南省委七屆五次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總結交流“五老”科技幫扶工作經驗,攜手海南惠農慈善基金會啟動“海南省關心下一代科技幫扶基地”掛牌,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助力海南打贏脫貧攻堅戰。
18日下午,與會人員實地參觀了瓊中灣嶺鎮科技培訓基地、嶺腳村桑蠶農民專業合作社、長邊村水產養殖基地,并在灣嶺鎮舉行由省關工委和省惠農慈善基金會聯合創建的科技幫扶基地啟動儀式。
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陳英豪,海南惠農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沈天良一同揭牌,灣嶺鎮科技培訓基地成為首個海南省關心下一代科技幫扶基地。
據悉,海南省關工委計劃用2-3年時間在全省建立十家“海南省關心下一代科技幫扶基地”,這是海南省關工委今年年初提出的“三個十”“三個萬”五老關愛幫扶行動計劃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海南省關工委與海南惠農慈善基金會聯合開展創建“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中的一個重要項目,更是全省關工委系統貫徹落實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貫徹落實中國關工委“十百千萬”五老關愛工程的工作部署,貫徹落實省委七屆五次全會精神,推進我省貧困地區農村青年科技教育,助力脫貧攻堅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
在嶺腳村培訓基地,大家聽取了灣嶺鎮關工委副主任、嶺腳村種桑養蠶能手陳仕錦的經驗介紹,他致富不忘鄉里,在鎮委鎮政府和各級關工委“五老”的支持幫助下,依托灣嶺鎮農村青年科技培訓基地為村民開展種桑養蠶等各類技術培訓,帶領大家脫貧致富。
灣嶺鎮農村青年科技培訓基地成立于2015年5月,共有15名農民講師,由五老科技工作者、專業技術員、本地致富能手、土專家組成。截至目前已開展技術培訓45期,培訓人數2320多人次,培訓內容涉及養蠶、養鵝、養蜂橡膠及檳榔種植等,除了集中培訓,講師團還采取送教下鄉、送教上門、送教到田間地頭等方式擴大受益面,深受農村青年歡迎。
曾廣河 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科技團團長
他指出,瓊中縣關工委針對農村青年創業致富“缺技術”的現狀,主動作為,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為農村青年搭建幫扶平臺,充分發揮五老作用,補齊了沒有村級培訓基地的短板,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學技術,值得各地學習。
陳英豪 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他強調,瓊中是我省第一個掛牌“海南省關心下一代科技幫扶基地”的市縣,要進一步發揮基地的輻射作用,帶動和幫助更多的貧困農村青年脫貧致富;各市縣要通過此次實地參觀,學習好“瓊中經驗”,要繼續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推動科技幫扶工作。
19日上午召開座談會,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陳英豪,瓊中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縣關工委主任栗太強出席會議并講話,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曾廣河、周成俊、陳修演,省關工委副主任、省科技團副團長張壯林,省關工委科技團副團長劉伯泉,海南惠農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沈天良,省老促會常務副會長梁振球等出席,本次會議由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陳修演主持。各市縣區、海墾控股集團、洋浦經濟開發區等關工委科技團負責人及“五老”科技工作者代表約70人參加。
陳修演常務副主任主持會議
受縣委書記孫喆委托,瓊中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栗太強出席并致辭。他表示,關心下一代就是關心黨和國家事業的美好明天,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近年來,瓊中關工委“五老”不忘初心,主動作為,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精準扶貧這一中心工作,通過為青年農民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等有力措施,助力新瓊中建設。尤其是去年為瓊中縣有效控制檳榔黃化病,促進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瓊中縣將繼續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努力開創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為加快建設美好新瓊中做出新的貢獻!
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曾廣河通報全省關工委科技幫扶工作開展情況。他指出,近年來,我省關工委系統高度重視科技幫扶工作,從組織上、思想上和業務指導上,采取富有成效的措施。一是組建幫扶團隊,落實幫扶責任;二是整合在幫扶力量,搭建活動平臺;三是樹立創業典型,發揮示范效應;四是扎根基層服務,共建富美鄉村。下一步,全省各級關工委科技團要以這次瓊中會議精神為動力,振奮精神、主動作為,在深入實際精準幫扶上下功夫,努力完成各項關愛幫扶責任計劃,一是堅持抓好一萬人次青年農民培訓計劃;二是堅持創辦十個科技幫扶基地;三是堅持抓好五老科技團隊的組織建設和思想作風建設。
瓊中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盤明昌代表瓊中縣關工委作經驗介紹。他介紹,瓊中縣是一個黎苗族聚居的地方,全縣轄10個鄉鎮,農村農業人口10.5萬人,是國定貧困縣。近年來,瓊中縣關工委在科技幫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5年來,瓊中縣關工委積極與縣農業局、縣科協等有關部門溝通交流,調查摸底全縣貧困青年情況,主動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工作并結合前期調研提出可行的建議,聯合縣農業技術中心等5個部門成立瓊中縣指導城鄉青年創業致富領導小組,并分別在瓊中西北、東、南三個區域成立了灣嶺鎮關工委、長征鎮關工委、紅毛鎮關工委科技幫扶青年創業培訓基地。采取“專業合作社+培訓基地+青年農戶”的創新模式,充分發揮“五老”科技工作者的傳幫帶作用,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農藝師許達鐘等擔任顧問及講師,幫助青年學技術、做品牌,切實帶動當地青年農民脫貧致富。同時通過匯編致富典型人物事跡,召集20名“脫貧之星”舉辦經驗介紹會等形式,抓好典型,發揮示范效應,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做到扶貧先扶志,扶貧先扶智。
瓊中縣關工委副主任、科技團團長邢詒頌作題為《農村青年學科技、用科技是我一生的牽掛》的發言。他說,作為一名老農業工作者,他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瓊中縣很多農村老百姓不能擺脫貧困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學技術,造成單位產量低。“老牛自知夕陽晚,不待揚鞭自奮蹄”,面對科技日新月異,他始終堅持學習,希望為瓊中這片熱土貢獻自己微薄之力。2013年加入瓊中縣關工委后便一直扎根在科技幫扶工作中,為青年農民培訓,在2017年不顧大病初愈,便奔波于防止檳榔黃化病的工作中。他希望,通過五老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帶領更多的農村貧困青年農民通過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擺脫貧困。
白沙縣 縣關工委科技團團長 林世欣
定安縣 縣關工委科技團團長 陳圣波
瓊海市 市關工委科技團團長 梁定洲
海南惠農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 沈天良
海南省老促會常務副會長 梁振球
最后,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陳英豪作總結講話。他指出,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七屆五次全會精神的深刻內涵及重要意義,針對貧困偏遠地區的青年農民的實際需要,結合“五老”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所及,采取更有力的幫扶措施。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服務,主動作為,大力弘揚不忘初心、勇于擔當的攻堅精神,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大愛精神,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美好新海南,作出“五老”應有貢獻。
他希望,各級關工委能夠通過本次會議,明確關工委在科技扶貧工作的方向,對標找差,結合實際,解放思想,創新實干,為鄉村振興創造更多的“瓊中經驗”,竭誠為貧困農村青年脫貧致富做好科技教育服務工作。
他強調,要全面完成今年多項任務,謀劃好明年的工作,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到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多個方面,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使農村青年科技幫扶工作更加務實精準;密切相關職能部門合作,形成共同參與,上下聯動的關愛幫扶工作格局;以評選為抓手,全面提升工作質量;立足實際,確保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時代性。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