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副秘書長李國強、朱萍,辦公室副主任蔡艷等一行在省關工委主任劉群英,廈門市委常委、海滄區黨工委書記、區委書記林文生,市人大副主任陳琛,市關工委主任陳炳發,第一副主任黃杰成等省、市、區領導的陪同下,調研視察了廈門市海滄區青礁村蘆塘書院、院前社等閩南文化特色聚集地和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
顧主任在調研視察過程中,與當地村民群眾促膝交談、詳細了解了青礁村蘆塘書院、院前村的發展情況。蘆塘書院是海滄區委“弘揚耕讀文化、傳承優良家風”的試點基地。村民們樂善好施無償提供菜地作為青少年農耕實踐活動場所。蘆塘書院于2016年與青礁小學共建,開辦“四點鐘學堂”,打造校外延伸平臺。村兩委、鄉賢理事、愛心老師、“五老”志愿者等共同開展誦讀家風家訓、手工繪畫、法律知識普及等各類服務青少年活動。院前社村民陳俊雄帶領村里年輕人創業致富、成立濟生緣合作社,引進臺灣手工DIY產業,建設兩岸青創書院,吸引了10萬多名兩岸游客,已創收約4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近200個。2017年院前社被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論壇組委會授予“海峽兩岸共建好家風教育實踐基地”。授牌近一年來,該基地開展服務青少年活動781場,參與活動的兩岸少年、親子家庭4.06萬人次,同比增長30%。
這些社區書院、教育實踐基地的成功都離不開海滄社區書院建設的“特邀設計師”????臺灣規劃師李佩珍。李老師現受聘為海滄區青礁村主任助理、區鄉村建設咨詢顧問。她把臺灣社區的經驗模式帶到了海滄,并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現代文化需求,凝聚兩岸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教的共識,為兩岸下一代健康成長貢獻力量。
市委常委、海滄區委書記林文生介紹了海滄區堅持教育優先、堅守文化自信、打造臺灣青年創業平臺等三個方面工作,推進兩岸關愛下一代事業的發展。目前全區有29個社區書院開設“四點鐘學校”,覆蓋近千名學生,提供基本服務,培養孩子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致力于弘揚耕讀文化,用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喚醒公眾的文化認同。目前,全區已有8位來自臺灣的有志青年擔任村(社區)主任助理。今年區委區政府擬再從臺灣青年中招收35人,已有一百多名臺灣青年報名。推進兩岸共同發展,增強兩岸青少年民族認同感,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基層工作是重點。關心下一代工作凝聚著老同志們的智慧和心血,今后要進一步把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顧主任對廈門市海滄區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她贊揚海滄區:一是抓教育發展抓在點子上。以各種形式確保了學生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二是抓文化、意識形態抓得好。挖掘耕讀文化底蘊以及本地家風、家訓的根基,注重保護本地紅色資源、傳承傳統文化精神,堅定了文化自信;三是海峽兩岸的交流合作取得很多成就。中央要求對臺工作要從最基層做起。海滄區積極發揮區位優勢,起到對臺交流的排頭兵作用。她特別贊賞海滄區委、區政府聘請臺灣青年作為社區書院建設的“特邀設計師”,擔任村主任助理的做法,認為這樣做,既有利于借鑒臺灣先進的鄉村、社區規劃和管理理念,又有利于兩岸青少年的交流交往,為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大業提供了“兩岸一家親”的實踐典范,起到了標桿的作用。
顧主任在廈視察調研中,還聽取了思明區中華街道鎮海社區黨委書記、社區關工委主任蘇江圳關于“黨建帶關建”,關心下一代工作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社區五老就近就地開展關愛工作的做法。顧主任要求,進一步總結和推廣鎮海社區的好經驗。
(呂暖)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