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關工委堅持把黨史國史教育作為關心下一代成長的重要任務,廣泛發動各級關工委,組織“五老”,利用“兩史”教育基地生動形象的事例,結合“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把黨史國史教育融入校園活動中、寓教于樂等方式進行教育。有效增強了廣大青少年立德愛國,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激發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好學上進、奮發有為的遠大志向。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統一認識,增強各級關工委開展好黨史國史教育的主動性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我們省關工委在抓黨史國史教育中,注重提高各級關工委對加強黨史國史教育,對于幫助和引領青少年立德愛國,聽黨話、跟黨走的重要性的認識。召開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作部署,關工委領導下去檢查指導提要求。使各級關工委明確認識到,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領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他們樹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遠大理想,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歷史是人生成長的教科書、必修課。不忘歷史,才能懂得珍惜現在;注重傳承,才能富于創新發展。只有加強黨史國史教育,使廣大青少年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輝煌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史。懂得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全國人民翻身解放,國家繁榮富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使我們國家發展壯大,人民幸福安康。從而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這是關工委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題中之義,關心下一代成長應履行的根本職責。主動把黨史國史教育作為關心下一代成長的重要工作,列入關工委重要日程,積極主動,認真負責抓。德宏州關工委不斷學習研究,認識到黨史鑄魂,國史勵志。加強黨史國史教育,是引領青少年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把兩史教育作為關工委的重要任務,并采取組織演講比賽選拔講師團(組)成員的辦法,從全州5個縣市、50個鄉鎮選出100名教師,與關工委老同志組成50多個講師團(組),分別到中小學校、社區、村寨、企事業單位,向青少年宣講黨史國史。每年講授1000多場次,受教育青少年達10余萬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境內的三元宮,是中央紅軍四渡赤水進入云南后,紅軍總部召開會議,決定渡金沙江北上的會址。曲靖關工委為開展好對青少黨史國史教育,主動組織“五老”作調研后,向市委、政府寫出專題報告。要求撥出專款,修復和完善三元宮中央紅軍總部的會址,作為全市黨史教育基地。市委、市政府批準后,市關工委專門成立修繕領導小組,負責修繕組織工作。并廣泛收集歷史資料,請專家制作中央紅軍總部在三元宮召開重要會議的陳列展板、與會中央領導開會時的塑像,復制當時中央領導住房中的陳設等。三元宮修繕和歷史圖片、文物陳列布置好后,市關工委每年都組織五、六萬中小學生、家長以及企亊業單位青年員工前往參觀學習,市關工委老同志講解。使中國工農紅軍為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排除千難萬險,進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創舉,深深印在廣大青少年的心里。激勵了他們不怕困難,勤奮學習,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拼搏的遠大情懷。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等地關工委把黨史國史教育列為重要工作,堅持年年抓。使廣大青少年懂得了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謀利益的黨,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奮斗換來的。更加明白了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人民幸福安康的道理,從心底里更加熱愛黨、立志永遠聽黨的話,跟著黨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努力奮斗。
二、廣泛發動,充分發揮“五老”在黨史國史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全省各級關工委為切實搞好黨史國史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從關工委的老同志既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參與者,又是現代黨史國史的見證人的實際出發,注重廣泛發動和組織老同志參與到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黨史國史教育中,充分發揮他們在兩史教育中的獨特作用。許多老同志擔任兩史宣講員后,認真準備,深入學校、社區、村寨,以親身經歷,講解黨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繁榮富強艱苦奮斗的革命歷程和崇高精神,講國家的發展史和自己堅定愛黨之情、報國之志,幾十年來為黨和國家事業奮斗的經歷,增強了黨史國史教育的感染力、說服力。不少中、小學生聽老同志聲情并茂的講解后,深有感觸地說,爺爺奶奶用親身經歷給我們講歷史,通俗易懂,生動感人,我們印象深,記得牢!
云南全省從省到縣市、鄉鎮關工委,都設立了思想道德教育委員會(組),專門擔負青少年思想道德,包括黨史國史教育的任務。為充分發揮好老同志在黨史國史教育中的作用,各級關工委思想道德教育委員會(組)不但充分動員老同志參與黨史國史教育,而且定期不定期召開教育工作會議,傳達學習上級指示,從本地青少年實際出發,研究制定具體措施,包括教育內容、方法、要求等。做到黨史國史教育有計劃、有步驟進行。同時,為了增強教育效果,還組織集體備課,集思廣益,擬好講課提綱,再到學校、社區、村寨、企事業單位講解。帶領學生參加兩史教育活動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們都稱贊關工委老同志的宣講很有說服力,傳授的不止是歷史知識,更是我們黨、我們民族和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老同志的愛黨愛國情懷,為我們和學生開啟了心靈,很感人!
全省各級關工委在發動和組織“五老”進行黨史國史教育中,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文山州關工委副主任郭明進11歲就跟隨父親,從越南回到中國文山,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進行反對國民黨統治,爭取人民翻身解放的斗爭。離休參加關工委工作后,他經常到文山州各縣,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向學校、社區、村莊青少年講述人民解放軍為建立新中國,解放勞苦大眾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啟迪青少年不忘過去,珍惜現在,努力學習,增強本領,為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而奮斗。并精心編寫一些黨史故事、小說,印成書,發中小學校。同時,他還發動離體后在文山州休息的邊縱老同志,參與對青少年進行黨史國史教育活動,言傳身教,為孩子們構建精神家園。德宏州關工委副主任谷忠人、怒江州關工委副主任楊祿安多方收集資料,編寫黨史國史教材,到中小學校,樸實、通俗、生動地向學生講解,激發廣大學生銘記歷史,勤奮學習,勵志報國。
象郭明進、谷忠人、楊祿安這樣帶頭對青少年進行黨史國史教育的關工委領導,在云南各州市、縣(市、區)都有一批。在他們帶動下,到2015年,全省共有黨史國史講師團(組)500多個,有10000多名老同志投入黨史國史教育,充分發揮了在黨史國史教育中的獨特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全省對青少年進行黨史國史教育的實效。通過教育,把愛黨愛國,聽黨話、跟黨走注入廣大青少年的靈魂,化為了他們努力學習、工作的動力。
三、注重方法,切實提高黨史國史教育的成效
我們省抓黨史國史教育,經過幾年探索,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
(一)運用“兩史”教育基地進行生動形象教育。云南省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一個多民族的邊疆省份。19世紀40年代英、法殖民主義者先后侵占緬甸、越南后,企圖從云南打開口子,進而侵占中國西南各省。云南人民為反抗英、法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捍衛祖國領土主權完整,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其中著名的戰斗有臨滄地區班洪和德宏州盈江、瑞麗勐卯三角地,怒江州片馬抗英斗爭,紅河州河口抗法斗爭。軍民奮勇抵抗,打退英、法軍隊入侵,保衛了云南邊疆,捍衛了祖國領土。還有20世紀初,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和云南早期同盟會員李根源等創辦云南陸軍講武堂,培養反對封建專制的志士仁人,進行了“重九起義”、“護國運動”,為推翻清王朝封建統治,反對袁士凱復辟帝制作了貢獻。在現代史上,有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活動家王德三(云南祥云)、艾思奇(云南騰沖)故居;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經過的昭通、曲靖、楚雄、大理、麗江、迪慶遺圵;中央政治局召開重要會議的扎西(昭通市威信)會議會址,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的絞平渡(昆明市尋甸)、二六軍團渡金沙江的石鼓(麗江縣)和進入藏區與頭人會談的佛寺;把日本侵略者阻擊在怒江、高黎貢山以南,粉碎其進占云南、打通貴州,國殲重慶國民政府企圖的松山(保山市龍陵縣)戰役遺址、騰沖保衛戰陳列館,把日軍趕出云南邊境的畹町抗戰紀念碑,以及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等等,共有200多處紀念館、博物館、英雄紀念碑、烈士墓園,遍布全省各縣(市、區)及部份鄉(鎮),被國家及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黨史國史教育的寶貴資源。全省各級關工委協同當地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在寒假、暑假,重大節慶日,清明節等,組織青少年參觀,關工委老同志講解,進行生動的黨史國史教育。每年參加教育活動的達200多萬人次。其中,昆明市尋甸、富民縣及安寧、東川市關工委組織到柯渡參觀紅軍長征過金沙江、擺脫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紀念館,接受黨史教育的青少年就達12萬多人。運用黨史國史資源作鮮活教村,對廣大青少年作形象、具體、生動的兩史教育,使廣大青少年更受到心靈的洗禮,雨露的滋潤。
一些縣、市關工委還協同學校、企事業單位,組織新入團、入隊的青少年到英雄紀念碑、革命烈士墓前,舉行入團、入隊宣誓。激勵了他們學習英雄,牢記誓詞,永遠跟黨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志向。
(二)結合“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進行黨史國史教育。我們省關工委認真學習和研究中關工委組織編寫的全國“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讀本。認為每年“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的讀本,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地闡述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美德,是對青少年進行黨史國史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我們每年在部署各級關工委開展黨史國史教育中,都要求把教育與開展“中華魂”讀書活動結合起來,認真組織學習讀本,并組織老同志、學校教師聯系歷史認真準備,作好輔導。有效地推進了黨史國史教育與“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密切結合、廣泛深入開展。2009年,全省各級關工委結合組織學習、輔導“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讀本《中國精神頌》,進行中華優秀歷史文化教育;2011年結合組織學習、輔導“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讀本《頌歌獻給黨》,進行黨史教育;2014年結合組織學習、輔導“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讀本《放飛夢想》,進行黨的奮斗目標教育等,都收到很好的成效。2008年以來,全省各級關工委組織“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參加人員每年都以20%—25%遞增。到2015年,全省參加“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的青少年已達210多萬人。黨史國史教育與“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密切結合,有效地增強了廣大青少年對黨、對祖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實現中國夢的認知,增強了愛黨愛國,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斗的正能量。
(三)運用英雄模范引領青少年樹立遠大志向。云南省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圵,邊境線長達4060多公里。新中國成立后,云南是進行保衛邊疆、保衛人民政權作戰最多的一個省份。在剿匪、平叛、反擊逃緬國民黨殘余部隊竄擾、援越抗美、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收復和堅守老山作戰等戰斗中,云南軍民英勇奮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書寫了永載史冊的光輝篇章,涌現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全省各級關工委在向青少年進行黨史國史教育中,把講述英雄模范的事跡和英勇獻身精神作為重要內容,激發青少年崇尚英雄、學習英雄。云南省有70多縣市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墓園。這些縣市的關工委協同教育部門、共青團組織,在每年清明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國慶節都組織學生、企事業單位青年員工,到烈士紀念碑或烈士墓園,向學生、青年員工們講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英勇奮戰的故事,使學生和青工們從革命烈士身上,懂得什么是愛國、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什么是聽黨的話,為黨和國家事業奮斗。從而堅定了以英雄為榜樣,牢記使命,踐行宗旨,永遠跟黨走,為中華強盛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的決心。
文山州麻栗坡縣,有軍隊和地方共建的老山作戰紀念館、在老山主峰建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老山精神萬歲”的紀念碑。文山、麻栗坡、硯山、馬關等市、縣關工委每年都協同教育局和團委,組織中小學生、企事業單位青年,參觀老山作戰紀念館,老山作戰紀念碑,向他們講述收復和堅守老山作戰的戰斗故事,部隊和支前民兵英勇頑強戰斗的事跡,講述以“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為基本內涵的老山精神。激勵了青少年發揚老山精神,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明確努力目標,做有益于黨和人民的人。
春風化雨、點滴入土。革命英雄的事跡深深刻在青少年的心上,鞭策、引領他們凈化心靈,立志成長成才,為中華民族騰飛而奮進。
(四)把黨史國史教育融入校園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全省各級關工委在開展黨史國史教育中,注重主動協同學校,把黨史國史教育融入到校園活動中。積極配合學校采取主題班會、少先隊主題隊會,征文、演講、書畫比賽,開設校園歷史文化走廊等方式,在班會、少先隊活動時,講一個歷史故事,唱一首歌頌黨和祖國歌曲,寫一篇心得體會。班級或少先隊大隊舉行演講比賽,評選前三名,進行獎勵。有些縣市、街道、社區關工委還協助學校,采取組織學生觀看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題材的電影,如《長征》、《開國大典》等,看后座談體會。有些關工委老同志主動向學校提供歷史圖片,指導學校在教學樓通道設置歷史文化廊,營造了用黨史國史陶冶學生高尚情操的氛圍。
用這樣學生們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形式,寓教于樂,生動活潑地進行黨史國史教育,收到了使學生入惱入心的很好效果。德宏州關工委結合少數民族地區特點,把兩史教育滲透到學生們喜歡的活動中,并采取舉辦演講、書畫、歌詠比賽的方式,檢驗教育成效,較好激發了學生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勵志報效祖國的熱情。全州每年都有五、六萬中小學生參與,受到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的好評,家長們的熱情贊譽和支持。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