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琬茜
“農作物是如何被人類從自然界推上餐桌的?是什么東西決定了它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11月10日,位于海口日月廣場的海島書香書店內,一連串問號被不斷拋出。
當天,海南省委宣傳部、省關工委、省教育廳、省科協主辦的2024年“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海南行”活動暨海島書香書店“科普講堂”啟動儀式在這里舉行,國家植物園科普館館長王康以《作物馴化與人類的生活》為題,帶來首場科普講座。
拉近公眾與科學的距離
“1492年,有一個意大利人建造了三艘船,發現了新大陸,他叫什么名字?”講座伊始,王康引經據典,以耳熟能詳的歷史知識拉開講座序幕。
“哥倫布!”話音剛落,??谑形逶春訉W校學生劉華珧立即舉手搶答,聲音響亮。
“大家接著看,圖上這4種在海南常見的水果,其中有一種不是哥倫布從美洲帶回來的,知道是哪一種嗎?”王康繼續提問,激起了臺下一片回答:“火龍果!”“菠蘿!”“香蕉!”互動間,一場精彩紛呈的科普課堂由此開啟。
一個小時的科普課,王康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糧食作物如水稻、小米、番茄及花卉等引入,用生動的素材和貼近生活的案例向大家介紹了作物馴化的歷史,以及轉基因技術對農業生產方式和人類生活的改變,引導大家正確認識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安全問題。
臺下座無虛席,劉華珧坐在人群中,努力伸長脖子,聽得津津有味,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了不少重點,“老師的講解專業而不失風趣,幽默又不失嚴謹,我很喜歡這樣的授課方式?!?/span>
“在科普過程中引入許多海南的水果和農作物,更能拉近公眾與科學的距離。傳播科學就是要降低姿態,與他人聊天、交流意見?!蓖蹩嫡f,這也是科普演講團秉承的初衷,致力于讓青少年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真切體會到“科學就是力量”。
據介紹,11月11日至16日,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的15名老科學家將走進??凇⑷齺?、瓊海、東方、澄邁等市縣的中小學校園,圍繞植物學、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核物理、新能源等科學領域,開展113場系列科普知識主題演講,為廣大青少年介紹最新的科學技術、科研成果和發展趨勢,幫助他們了解當今科學技術發展與日常生活的關系,進而激發對科學的關注和興趣。同時,通過講述科學事件展現我國科學工作者,特別是老一輩科學家的拼搏和創新精神,引導青少年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讓科普活動遍地開花
上至“九天攬月”,下到“海底撈針”,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梳理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相關資料發現,此次科普演講團可謂陣容龐大、十分“硬核”。
據悉,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立于1997年,主要由中國科學院退休研究員組成,也有高等院校以及國家各部委退休專家、教授參加,還吸收了一些熱心科普事業的優秀中青年學者。20多年來,演講團以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思想、傳播科技知識為己任,演講內容涵蓋現代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的主要領域。
近年來,演講團的足跡覆蓋全省18個市縣中小學校,僅2023年就開展了163場科普演講,并首次走進機關單位、黎村苗寨,不斷擴大科普覆蓋面,影響更加廣泛。與此同時,活動還走進偏遠山區學校,為鄉村孩子創造更多接受科普的機會。
科技創新離不開創新文化的滋養和熏陶。以本次科普演講活動為契機,省關工委還聯合海南鳳凰新華出版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在海島書香書店搭建了“科普講堂”,以青少年為主體,面向社會公眾不定期舉辦各類科普演講活動,持續推進常態化科普工作。
省關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依托海島書香書店“科普講堂”,推動科普創新與文化傳承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科學養成、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創新基因,涵育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潛能,保護創新活力,為提升科技實力厚培文化土壤。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