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導向的教育擔當
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退休教師
王建宗
自接到指導學校重點做好“雙減”工作的要求以來,我先后深入到北京市回民學校、什剎海小學、新世紀實驗小學三所學校,圍繞鉆研課程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減負增效”等問題,與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密切合作,共同開展了以下工作:
在鉆研課程教學方面,我通過問卷調查和一對一訪談等方式,了解學校開展“雙減”工作的基本情況。調研發現,老師們對做好“雙新”課改進而追求減負提質的需求最為強烈。于是,我每周下校至少一次,和老師們一起開展理解新課程方案與新教材的鉆研活動。通過討論,我們認為,要追求課堂教學的減負增效,就要解決好鉆研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問題。針對此方面的需求,我組織三所學校的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開展了專題教研活動。通過研討,我們認為,教師做好“雙減”重點要在備好課、上好減負增效優質課方面下功夫。為此,我與老師們帶著問題一起開展課程教學研究,并且用研究所得指導課堂教學實踐,主要在六個方面作了具體指導:一是指導老師理解把握好學科課程的性質,做到深刻理解、準確把握;二是指導老師重視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理念的貫通作用,把目標理念、內容理念、實施理念、評價理念體現在教學全過程中;三是在備課中突出課程目標對教學設計的統領作用,尤其要把握好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學習進階水平提升的適度性;四是在理解學習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方面,注重通過多樣化教學組織形式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五是在追求學業質量方面,把握住學業質量內涵,做好學業質量描述和學生學習結果評判,體現出課堂教學減負提質的效果;六是圍繞課標的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理解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校本研修與教學研究等專題,指導三所學校開展教研活動,解決好如何有效實施學科課程的基本問題。兩年多來,圍繞上述六大專題,我共組織了18次教研活動,指導50多位教師上了減負增效研究課、示范課以及跨校交流的公開課。我直接組織的以備課組為單位的教學研討活動共計66個,深入課堂對青年教師作聽評課指導共計128節次。
在下校指導“雙減”工作中,我一方面根據各年齡段教師需求開展減負增效、爭優創先的具體指導,另一方面注重發現典型,做好教師專業發展的培優幫助。我對所入學校中具有專業成長潛質的28位教師進行了多次指導,一對一的對話交流達98人次以上,其中,全過程指導一位德育主任、一位班主任申報正高職稱獲得通過;指導3位教師評優申報獲得北京市骨干教師稱號;指導5位教師參加“雙減”評優課活動獲得區優質課證書。我還注重總結深入學校、深入課堂做“雙減”的切身體會,把下校與領導、教師、學生親密接觸的直接所得提煉為研究成果,或寫成文章在中小學校長雜志上發表,或錄制成專題報告和遠程視頻課程,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師發展中心等網絡平臺上播放。為了幫助學校領導做好“雙減”工作,我研發了一個“三然”的管理模型。所謂“三然”,指的是“減負”的應然,即按照“雙減”的要求形成理想憧憬;“減負”的實然,即通過調查研究、運用方法工具,做好現實判斷;“減負”的使然,即讓理想的憧憬和現實的距離縮短,保證減負增效目標的達成。值得欣慰的是,我指導的學校領導抓“雙減”取得了管理成效。2025年1月,西城區什剎海小學編著了《杏壇精研錄》,總結了“減負增效”的管理成效,特請我為論文集作序。我設計的針對學校開展減負增效的專項調查統計表明:學生的參與率、課后服務滿意率、課后服務時段學生作業完成率很高;學校組織活動的豐富性、教師作業的個性化、作業的彈性評價獲得好和較好的等級,三所學校的辦學體現了“一校一特色”的成效。匯報至此,小詩結束:
“雙減”政策導方向,立德樹人做擔當。
“三然”模型為工具,且學且用寫華章。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