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再添3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分別為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博物館、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兩校隆重舉行掛牌儀式,宣布基地成立。
中國傳媒大學
2023年12月26日,中國傳媒大學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舉行。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張雪、副主任盧思鋒,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學校關工委主任劉守訓,學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原黨委副書記姜緒范,傳媒博物館館長吳志勇,廣告學院黨委書記陳江華共同為“中國傳媒大學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秘書長閆彥斌宣讀《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關于在中國傳媒大學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決定》。
傳媒博物館館長吳志勇作為基地負責人代表發言。他指出,傳媒博物館非常重視傳媒科普工作,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定期舉辦特色活動,開展傳媒科普工作,積極與中小學合作,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紅色+科普”“愛國+科普”等傳媒特色課程,印制科普手冊和讀物,開發傳媒特色科普設備,讓傳媒科技文化惠及更多青少年學生。他表示,在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學校關工委的指導下,基地將立足高校優勢、傳媒特色,積極調動各方優質資源,全力做好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努力把基地建設成為全市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提升傳媒素養的特色基地。
廣告學院馬卓愷作為學生代表發言。他談到,傳媒博物館和廣告博物館在廣大傳媒學子的成長和發展的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兩個博物館的專業性與趣味性、思想性與藝術性、前瞻性與體驗性,能夠為大中小學生帶來豐富的參觀體驗。
劉守訓強調,科普教育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高校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開展科普工作。他指出,中國傳媒大學在近七十年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信息傳播領域“小綜合”的學科特色。傳媒博物館和廣告博物館積極發揮自身文物、文化和人才資源優勢,努力服務學校教學科研、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服務工作,近年來接待了大批校內外青少年學生到館參觀學習,受到多方的肯定和贊譽。學校將借助此次入選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契機,繼續積極做好博物館建設、運行工作,努力提升科普教育能力和服務水平,推動技術創新與知識傳播的融合,為滿足青少年科學文化需求、服務國家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盧思鋒在講話中指出,中國傳媒大學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對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要求,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積極籌劃、突出特色,在近期承擔的學生科普教育任務中取得良好效果,彰顯了學校黨委和學校關工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中國傳媒大學關工委和兩個博物館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充分調動積極性,開展多元化科普項目和活動;充分發揮“五老”優勢,進一步加強學校科普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基地建設,提升影響力和傳播力,把兩個博物館辦成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基地,成為大中小學生“科普教育高校行”網紅打卡地,成為中國傳媒大學和國家科普事業的一張金色名片。
揭牌儀式后,與會人員共同參觀了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
首都體育學院
2023年12月29日,首都體育學院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隆重舉行。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副主任盧思鋒,首都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霞共同為基地揭牌。
揭牌儀式上,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秘書長閆彥斌宣讀了《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關于在首都體育學院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決定》。
張霞回顧了首都體育學院近年來堅定踐行“體醫工”融合創新發展新路徑,加快推進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建設及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她指出,學校高度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在加強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助力青少年成長成才、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氛圍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學院將在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的指導下,進一步推進青少年科普教育和青少年奧林匹克教育可持續發展。
盧思鋒在講話中指出,希望首都體育學院繼續發揮奧林匹克教育“北京模式”示范引領作用,創新體育科普教育形式,豐富體育科普教育內容,提升體育科普教育質量。他強調,一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全力以赴建好全市青少年奧林匹克科普教育基地;二要充分發揮“五老”專業優勢,加大科普隊伍建設力度;三要用好青少年奧林匹克科普教育基地,助力首都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
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將以此次青少年科普基地正式揭牌為契機,積極展示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辦學特色和研究成果,發揚使命擔當精神,不斷提升育人實效,把基地作為開展教育“雙減”、推動“五育并舉”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和途徑。未來,首都體育學院也將繼續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充分挖掘整合校內外科普資源,為助力青少年科普教育和青少年奧林匹克教育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