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5年底,全州有普通中學134所(其中,高完中21所,初級中學113所),有在校生144947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14046人)。全州有普通小學816所,在校生166346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25651人)。全州在校中小學生共有311293人,其中有農村留守兒童39697人,占中小學在校學生總數的12.75%。
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生活方面。親情饑渴是最典型的問題。留守兒童父母大都是一年甚至是幾年才回來一次,能給孩子的只有經濟上的關懷。大多數兒童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有渠道傾述,有親人安慰。偶爾的一個電話、一條短信,難以維系親情,很難溝通思想和傾訴煩惱,更不可能給孩子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多年不與孩子見面,致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父母在外務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缺失,是最嚴重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大部分孩子認為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和學習才是最開心的事,三分之二以上留守兒童覺得自己很孤獨,近一半的留守兒童認為父母在外務工影響自己學習和生活,90%的留守兒童希望父母不常年在外務工。隨著年齡增大,留守兒童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企盼越來越強烈。
學習方面。大多數留守兒童成績中等偏下,他們之所以學習成績不佳與智力沒有太大關系,而是家庭疏于管教,對于孩子的學習關心不夠。家里的爺爺奶奶對孩子只是溺愛,對孩子言聽計從;爺爺奶奶素質普遍低下,無力輔導孩子的功課,長此以往學習成績必然下降。
心理方面。父母去年在外務工,與孩子溝通少、交流少,孩子缺少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介入不夠,關注不到位,在精神、思想上關懷不夠,對留守兒童心理的不良傾向難以察覺和糾正,對性格的缺陷和心理障礙更無法了解。久而久之,留守兒童和監護人形成了一張無形而嚴密的心理屏障,孩子變得精神空虛,沉默寡言,內向孤僻,與同學交往少,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變得自私、冷漠、缺少同情心,少數甚至暴躁、好斗。
行為方面。處在成長發育關鍵時期的少年兒童,行為自律能力本身很差。多數監護人忽視對孩子行為正確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以“不出大事就行”為最大的安慰。留守兒童常常走出家門,有的走進網吧,沉溺于上網和網絡游戲;有的亂交朋友,學會抽煙、喝酒、早戀,甚至染上賭博、盜竊等不良習性。
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主要做法
健全制度,明確責任,密切配合。州關工委密切配合教育、民政、扶貧辦、總工會、團委、婦聯等部門,推廣楚雄市鹿城鎮、三街鎮,牟定縣戌街鄉,南華縣雨露鄉,元謀縣黃瓜園鎮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經驗,做到整合資源,依托學校,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由中小學校校長負總責,少先隊輔導員負責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班主任及德育室負責留守兒童的生活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做到上下配合,齊抓共管,確保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順利開展,不斷提高留守兒童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能力。到2015年12月,全州共有237所學校建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組織,覆蓋全州89.4%的學校,為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目前已成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的學校,制定了《留守兒童之家工作計劃》等12項規章制度,為留守兒童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時,建立健全關愛留守兒童檔案。近幾年,各學校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管理,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方面建立了專門的檔案,并堅持每學期更新一次,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統一思想,加大力度,關愛保護。一是建好農村留守兒童之家。至2015年底,全州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36所。二是落實代理家長制度。學校為每名留守兒童落實一名代理家長,建立4000多人的愛心媽媽、愛心爺爺奶奶自愿者隊伍,為農村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和親情。三是警校共育,培養守法學生。學校通過舉辦法治、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聘請政法干部擔任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每月舉辦一次法治、安全、心理健康專題課,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了解安全常識,讓學生身心健康。四是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組織留守兒童參加每周兩次的課外興趣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課外生活,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五是開展心理疏導。開設心理健康課,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安裝知心信箱,了解掌握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疑惑和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六是學會寫一封親情書信。指導留守兒童利用傳統節日、父母生日等特殊日子給在外務工的親人寫書信,既培養學生的感情表達能力,又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還傳承尊敬長輩的傳統美德。七是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在元旦、中秋和兒童節,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活動,培養他們的榮譽感和上進心。八是救助家庭貧困留守兒童。據統計,2015年僅全州各級關工委共爭取救助資金145萬元,對1714名貧困家庭學生實施幫扶,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占60%以上。九是建立健全家長、學校聯系制度。班主任在開學、期中、期末到留守兒童家中同監護人進行家訪,或通過電話與其父母聯系,交流他們在學校的情況和需要家長注意的問題。十是充分發揮關工委“五老”作用,大力開展“大手拉小手,共建文明家鄉”活動。針對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問題學生特殊群體,采取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參加的“三個優先”方式,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健康成長。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