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地方信息 >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

河北省關工委關于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調查報告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2016年07月13日  來源: 河北省關工委
摘要: 為全面了解我省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整體情況,按照中國關工委關于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省關工委組成8個調研組,對全省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專題調研。通過入戶走訪、座談調研、發放問卷和

   為全面了解我省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整體情況,按照中國關工委關于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省關工委組成8個調研組,對全省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專題調研。通過入戶走訪、座談調研、發放問卷和聽取13個市、30多個縣關工委,以及市縣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婦聯、團委等有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初步掌握和了解我省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現狀,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今后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截止到2015年底,我省普通中學有2956所,在校生351.9 萬人,小學12126所,在校生596.2 萬人。中小學在校學生共計848.1萬人。據統計,全省共有留守兒童222796人,占中小學在校總數的2.63%,比例不大。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均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約占26.5%,父母一方在外務工,一方在家監護的留守兒童約為72.5%。在監護上,由隔輩監護的約為27%,由親戚朋友監護的約有1%。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狀況堪憂。據了解,留守兒童約80%能按時完成作業,也能夠生活自理,但90%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成績優秀的較少。在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行為習慣好的占25%,中等的占45%。大約有30%的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缺失嚴重,心理發展異常,差不多都是班上的問題學生,成績偏差,作業往往不能按時完成;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愿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不愛參加集體活動,有驕縱、任性等壞脾氣;有些甚至厭倦學習,沾染上一些壞習氣,如說謊、打架、沉迷于看電視、游戲、網絡等。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顯示,由于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加上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行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問題較同齡兒童多,這些孩子中不同程度存在生活失助、學業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時照顧等困難和問題。

一是親情缺失嚴重,心理發展異常。青少年時期是孩子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們由于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親情的“缺失”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關心照顧,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著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其中,與父母見面半年一次的為73%,一年一次的為24%,兩年或者更多時間一次的有3%。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心理上表現極為異常,有這樣兩種典型“癥狀”: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與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氣暴躁、沖動易怒。

二是學習成績不佳,學習興趣不足。盡管有許多留守兒童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求學愿望,然而,留守兒童實際學習情況卻不容樂觀。從總的調查情況來看,留守兒童只有2%的成績優秀,10%的成績中等偏上,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當差的卻占到了88%!這主要是由于心理問題的干擾以及學習自控力較差所造成的。在調查中,有絕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反映無人督促學習,這反映出監護人本身的態度和能力減弱了原有家庭的監督作用,影響了他們自控力的形成。

三是心理自卑封閉,情感世界空虛。據調查顯示,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進而產生心理騷動和抑郁等問題。留守兒童監護人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四是盲目逆反心理,情感隔膜較重。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對老師,臨時監護人的管教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調查顯示,54%的留守兒童和他們的臨時監護人有矛盾,其中15%經常有,5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上遇到困難感到無助,39%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同學的欺負。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里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五是家庭教育缺失,行為習慣不好。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家里,他們不講求個人衛生,早上不洗臉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洗澡就往被子里鉆;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經常發生。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對社會上的各種復雜、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卻無法給予,從而導致留守子女極易產生犯罪和越軌行為。

三、留守兒童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1、農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觀念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特別是中小學時期,是人生行為習慣、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外出務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無定所難以將子女帶在身邊,錯過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期,對孩子影響極大;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于管教,造成親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認為把錢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質上滿足,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祖輩隔代撫養大多偏于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也承擔不了對孩子的品德培養、學習輔導的任務,使家庭道德教育處于真空狀態。

2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照顧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隔代教育顯然力不從心。把孩子托付給親戚朋友如叔嬸、姑舅或朋友監管的約占留守兒童的4.7%。主要特點: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親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對待不盡公平,留守兒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來人”而產生自卑心理。有一部分上寄宿學校,年齡較大的孩子屬于自我管理的類型。從調查統計看,這種類型約占2.3%,一般情況下孩子年齡在14歲左右,多為初中學生。主要特點:父母長期在外覺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財、物方面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而對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關注較少。這類留守兒童由于處在青春期初始階段,易受外界影響,發生問題較多。其余的是由父親或母親一人在家撫養的類型。從調查統計看,單親監護型占49.5%。主要特點:關愛不健全,缺乏父愛或母愛,造成父愛或母愛教育缺失。比如,父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膽怯、缺乏自信;母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不細心、缺乏友愛等。留守兒童處在一個需要關愛和監護的年齡,監護的缺失必然導致問題的出現。

3家庭和學校教育存在“誤區”。父母由于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而產生負疚感,大多采取“物質(金錢)+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偶爾打電話聯系大多只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奢侈浪費、擺闊氣,產生“拜金主義”等思想。據調查,部分留守兒童厭學,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又由于監護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因而缺失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而學校在監管上卻無能為力。

4社會因素的不良影響。對于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事無巨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以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

  四、我省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方面所做的工作

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為留守兒童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201613號)和全國電視電話會議的要求,我省認真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

一是完善關愛組織架構。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留守兒童工作,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多渠道、寬領域地持續開展貧困留守兒童救助活動。滄州市委、市政府以“兩辦”的名義及時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兩辦通知精神的意見,市委書記商黎光同志還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切實抓好落實,市委督查室對有關部門的落實情況及時進行了督辦。據了解,各縣(市、區)黨委政府也都把做好留守兒童工作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確定由一位領導分管,并把責任落實到有關部門。保定市關工委與市檢察院、政法委等單位聯合開展了以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主題的“護蕾工程”,并成立保定市“護蕾工程”領導小組,由市委副書記吳立芳任組長。海港區、青龍縣制定了《關于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和人員,定期調研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情況針對突出問題及時研判,制定相關措施。

二是全面加強日常管理。為留守兒童建立檔案,全程跟蹤家庭情況和思想學習情況。全省教育部門通過各級學校,認真調查摸底,掌握學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學生的數量和基本情況,做到“五清楚”(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性格愛好;有何病史;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和聯系電話;第二監護人姓名、與留守兒童關系、家庭住址及聯系電話)。各市關工委、教育局密切配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開設親子熱線、建立留守兒童驛站,多渠道加強家校溝通和聯系。有的通過家訪、家長熱線、校訊通、校園網等合作平臺,使家校溝通交流做到了日常化、隨時化。博野縣在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室、心語知心園地、沙盤游戲室等心理驛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同時聘請專家學者對班主任老師進行專題輔導,提高對學生心理輔導的針對性、實效性。目前,該縣共建成心理咨詢室18個、沙盤游戲室12個,初步形成了以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班主任、大隊輔導員、團支部為主體、全體教師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三是強化政策資金支持。充分利用政策資金,狠抓薄弱校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在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環境。針對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積極協調各級黨組織以及民政、婦聯等單位,采取定期走訪慰問、減免入園費用等方式,解決心理和生活難題。興隆縣在全面落實生均教育經費885元基礎上,每年劃撥2萬元專項經費支持在校生全部為留守兒童的開發區實驗學校建設。近兩年,該縣共維修改造農村中小學20多所,落實配套資金近400萬元,有力改善了在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環境。

四是創新開展關愛活動。關工委注重與教育、婦聯、文化、共青團等單位統籌聯動。學校安排任課老師和留守學生結對子。不少村關工委也安排“五老”和留守兒童結成“一幫一”對子,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情感、心理、煩惱等方面都給以關注和疏導。尚義縣搭建留守兒童教育和管理平臺,充分發揮班主任、任課教師、管理人員、退休老同志、監護人、家長等各方力量,共同幫助留守兒童。實施一對一幫扶,實行三包(生活教師包一名、任課教師包一名,自理能力強的同學包一名)制度,建立了聯系熱線、定期家訪、定期通訊等聯絡機制,加強了寄宿制學校的管理,實行留守兒童公寓化管理,由公寓負責人任代理家長,全面負責留守兒童的生活管理和學習管理。永年縣關工委與縣婦聯舉辦了關愛留守兒童啟動儀式,向全社會發出了《愛心成就夢想,奉獻托舉希望》的倡議,并制作了反映留守兒童生活學習的視頻短片在全縣播放。組織為留守兒童捐獻救助資金和物品計3萬元,協調2名企業家與13名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邱縣關工委為了解決好在縣城沒有住房沒有近親屬的留守兒童問題,在為他們提供食宿的“小飯桌”的基礎上,創辦了由縣關工委指導,政府職能部門參與,向留守兒童提供社會親情服務的“社親園”,并提出了“進家園、進校園、進輔導園”和“幫立志、幫學業、幫親情、幫安全、幫解困”的“三進五幫”工作法,近兩年,黨政領導干部已幫扶留守兒童22人,18萬元;辦低保206人,年資46萬元;救助殘疾兒童13人,8萬元;免費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兒童342萬元。

五是構建關愛教育合力。各級關工委積極發動“五老”志愿者創辦“青少年教育工作室”,為留守兒童課余時間提供學習、娛樂、教育場所;組織“五老”志愿者與留守兒童開展結對子活動,開展一幫一的幫扶,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各級教育部門普遍制定了關愛幫助留守兒童的實施方案,完善了工作制度;為留守兒童搭建了與父母的交流平臺,加強心靈溝通;發動學校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取得共識,形成合力,共同幫助和關心孩子健康成長;學校和班級經常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增強留守兒童與同學們的感情,提高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各級團組織積極組織開展微心愿活動,幫助一些留守兒童解決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各級婦聯組織積極推廣代理媽媽活動,對留守兒童提供關愛;與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維權活動,確保不使留守兒童受到傷害。各級公安、檢察院部門積極開展對留守兒童的學法守法教育,增強留守兒童的守法和自我保護意識。

   五、對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建議

鑒于以上留守兒童問題,無論是學業、心理、健康、前途都值關注。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更多的關心和支持,做到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四位一體”,切實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

(一)家庭層面

一是轉變教育觀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孩子成為一個正直、誠實、善良的人,并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家長在生活中時刻觀察、引導和教育。因此,外出務工的父母應與監護人經常聯系及時交流,要求監護人對留守子女在學習、思想和生活上進行認真教育、監督和管理,及時反饋子女的情況,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二是轉變外出務工方式。相當多的留守兒童往往是父母雙方都外出務工,這樣的兒童較之父母雙方有一方在家的更為不幸。因此,夫妻二人盡量不要一同外出務工,投入更多的時間同子女進行交流和溝通,比如每天或隔天在固定的時間打電話,定期回家看望孩子等方式,盡量消除孩子內心的孤獨感和不平衡感。家長們還應該經常以寫信、打電話等方式,向老師和監護人多詢問孩子在學校、家里的學習及生活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

(二)學校層面

一是加強師資建設。針對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弱化的現象,學校應加強教師綜合素質培訓,提高處理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不僅在學習上給予鼓勵與監督,還要在生活上多關照他們。教師要加強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或監護人的溝通,經常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及時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以及遇到的困難,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幫扶措施。可以通過建立家庭聯系卡、電話溝通等形式,及時向家長、監護人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密切家校聯系。

二是建立監護系統。學校是留守兒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要加強學校綜合環境的優化,搞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校園氛圍。第一,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建議在全學校范圍內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登記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定期召開座談會的形式,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及思想動態。第二,建立“代管家長”制度。學校教師和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象,老師充當父母的角色,及時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上的困難,讓孩子們感覺到父母就在他們身邊。第三,關愛留守兒童。學校可以對住校的留守兒童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并安排專人對留守兒童進行管理,經常深入宿舍指導學生妥善安排一周的生活,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轉折期,如果缺乏成人適當的約束及科學的引導,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可通過開設心理課程,由專門的心理教師講授心理知識,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條件的農村學校可以設置心理咨詢室,通過心理測驗、心理輔導、心理鍛煉等多種形式系統全面的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政府層面

一是制定相關政策。首先要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加快新農村經濟建設進程,給農民提供在當地就業的機會,引導和促進勞動力回流。同時為回鄉創業人員爭取優惠政策引導他們回鄉創業,并加大對農民創辦企業的扶持力度,在農村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減少跨地域勞工的輸出,從源頭上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產生。第二、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保障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建立以常住人口為服務對象的管理模式和新型社會資源配置方式,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降低農民工及其家屬進城居住的經濟成本,促進農民工向城市居民轉變。第三、改革教育體制。受教育經費影響,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上學難問題。因此,政府要逐步開放包括重點中小學在內的所有城市公辦學校,讓這些孩子能夠得到均等的受教育機會。大力扶持民辦教育,改革中考和高考制度等,鼓勵更多的農民工將子女帶在身邊,從而遏制留守兒童數量迅速增加的趨勢。

二是建立農村寄宿制學校。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小學不具備寄宿條件,部分實施寄宿制的學校的條件也非常艱苦,大多數中小學并沒有配備專門的生活老師。據了解,寄宿制學校深受師生們歡迎,主要原因是可以經常接觸老師及同齡人,這樣可以減少因思念親人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對于兒童的成長是有益的。在這種寄宿制的學校里,留守兒童可以更多地享受集體生活的氛圍,可以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愛。實踐證明建立寄宿制學校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能夠解決留守兒童安全、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問題,能夠有效的緩解家庭教育的不足。

(四)社會層面

一是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教育及監護體系。第一、建立“代理家長”制度,由各級團組織、團干部、村社干部、有能力的黨員及社會有識之士,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則,成為該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針對結對幫扶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細心照顧其生活,悉心指導其學習,耐心引導其心理,做孩子學習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及成長的保護人。第二、充分發揮村委會作用。重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按時對留守兒童的情況進行排查,并開展一系列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正面的引導。利用現有條件加強對監護人的教育并制定監護人職責條例,宣傳新的教育觀念來提高監護人的素質,使他們真正擔負起監護人的職責。

二是加強公眾的社會責任意識。第一、發揮社區的綜合教育功能,形成以社區、學校和家庭三者為主的立體式教育管理網絡,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監護體系。第二,凈化學校及社區的育人環境。學校周邊的網吧、錄像廳、游戲廳等場所都應禁止開辦;社區中可以開辦圖書室、活動室等,方便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學習、娛樂。

從各級關工委來說,作為黨委領導下的群眾性工作組織,在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著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形成詳實的調研報告給政府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提供信息,提出建議;二是進一步加強對各有關部門的配合,發揮“五老”優勢,開展好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活動;三是與學校密切聯系,為在校留守兒童進行陪護、輔導、教育等幫助;四是利用“五老”創辦或聯辦的留守兒童輔導站、“四點鐘課堂”、“農村書屋”、“城鄉少年手拉手—快樂周末行動”等平臺對校外留守兒童提供學習關愛和輔導活動等場所;五是組織各級關工委宣講團舉辦“流動隔代家長學校”逐鄉村為留守兒童隔代家長提供科學家教知識普及;六是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農村網吧和校車及家長拼車安全的義務監督,助力優化留守兒童成長環境。七是加強輿論宣傳,營造氛圍,動員更多“五老”和社會力量共同加入到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工作中來。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精品国产爽爽AV|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久久精品青青草原伊人|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激情淫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麻豆|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400部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日韩在线视频导航| 日韩高清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一国产AV麻豆|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久久噜噜久久久精品66|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观看| 日韩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 精品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写真集福利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