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地方信息 >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

寧夏關工委關于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2016年07月13日  來源: 寧夏關工委
摘要: 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農村,其父母長期或階段性外出務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同時也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做出了貢獻。留守兒童被留在農村家里,一年或者更長時間,才能和父母團聚一次。如我區固原地區留守兒

   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農村,其父母長期或階段性外出務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同時也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做出了貢獻。留守兒童被留在農村家里,一年或者更長時間,才能和父母團聚一次。如我區固原地區留守兒童的調查中反映:在國家級貧困縣西吉、彭陽、隆德、涇源縣及原州區的11所小學中四、五、六年級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數據看,共有學生944名,留守兒童就占714名,達70%。

一、目前留守兒童存在的社會問題

(一)家庭親情的缺失:以我區固原市抽樣調查的944名學生為例,其中714名留守兒童有432名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還有18名自己生活;73%的留守兒童偶爾與老人發生口角;13%的孩子經常與老人發生口角,他們遠離父母,情感交流受限;55%的留守兒童父母半年回一次家;8%的一年以上才回一次家;有78%(557名)的留守兒童因各種原因或條件有限,很少與父母聯系;僅有11%的兒童不定期與父母打個電話。在父母回來時,僅有136名孩子表示愿意跟父母交流,而更多的是覺得父母很陌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務工,監護大多由爺爺奶奶承擔,父母監護角色的缺位,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使孩子們在心理上出現孤獨感、自卑感。

(二)“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留守兒童寄養爺爺奶奶或親戚家中。這些親人大都是老年人,文化程度很低,還有的是文盲,無法輔導孩子,與孩子進行交流的面窄,只能關心吃喝日常生活,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還有的放任不管,甚至家中農活過重,老人們無暇顧及孩子,這也使孩子們學習受到影響,有的老人認為:“只要孩子在學校不惹是生非就可以了,成績的高低無所謂。” 由于年齡上的差距及思想認識上的巨大差異。監護人很少與孩子能融洽溝通,造成兩代人之間較深的隔膜,對兒童健康成長有很大負面影響。

(三)留守兒童對學習成績、自我認知能力比較薄弱。義務教育階段的青少年,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加之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們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所以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據調查表明,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優秀和良好的只有3%,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并不令人滿意。他們平時的學習時間無法得到保證。周六、周日、各類假期留守兒童和老人就成了家庭的主要勞動力,經常要承擔做農活的任務。

二、關工委和廣大“五老”在留守兒童保護工作中的作用

(一)主動作為,促進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實施意見的出臺。

在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自治區關工委主動作為,調查研究,積極與自治區民政廳、教育廳、團委、婦聯等部門聯合,共同為我區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建言獻策,向自治區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報告情況,得到了高度重視2016615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寧政發[2016]57號)。《意見》完善我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依法監護兒童健康成長,加大關愛保護力度,發揮群團組織關愛服務優勢,協同做好關愛服務工作等作出具體要求。并制定2020實現我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體系全面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家庭、政府、學校盡職盡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機制有效運行的工作目標切實加強留守兒童的有效保護。目前,我區相關部門正在積極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救助保護機制,建立健全信息管理機制、強制報告機制、應急處置機制、評估幫扶機制強化監護干預機制大多數農村學校為留守兒童建立了檔案,寄宿制學校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老師經常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輔導教育,廣大群團組織及“五老”積極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使留守兒童能夠快樂學習,愉快生活,健康成長。

(二)同臺唱戲,推進“四點半學校”試點工作,做好留守兒童關幫助

“四點半學校”、“集善之家”、“周末小課桌”、“校外教育輔導站”、“心理咨詢室”等已有的教育陣地,是落實留守兒童關愛關愛保護工作重要的平臺。為了發揮好作用,自治區關工委組成專題調研組,對我區“四點半學校”進行調研并形成專題報告,提出一是充分利用源,政府出臺必要的政策,在全區義務教校由家員會開辦“四點半校”。如果不能大面積開辦“四點半校”,批準在少數學校開點工作。二是政府有門對舉辦的校外托管機育機體家管,避免以目的,無資質辦學生安全無保量低下等問題生。三是依托社區、動員社區退休老教師、老黨員、老模范積極參與“四點半學校”、 “周末小課桌”相關工作。調研報告,在報我區相關部門的同時上報中國關工委,得到了中國關工委顧秀蓮主任的高度評價,并作出重要批示:“寧夏關工委對‘四點半學校’調研報告很有深度,全面了解區內‘四點半學校’的實情,組織各方面力量進行研究分析,并了解外省關工委在這方面的做法,梳理出三種助學模式,很有針對性、實用性,用心、用力辦了這件事,相信對區關工委系統‘四點半學校’必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僅是學校和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四點半校”對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引導廣大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主動配合學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社會風氣鞏固學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會與學校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為切實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委將這項工作作為重點,積極聯系相關部門,提出具體措施。經與自治區教育廳反復協商溝通,201641日,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關工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四點半學校”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寧教基[2016]99號)。《通知》對主要任務、試點范圍、服務對象、教師來源、場地選擇、內容形式等作出具體要求。形成有組織、有保障、有質量、有安全,政府主導、相關部門參與、社會協助、學生樂于參加、家長放心滿意的“四點鐘托管教育”服務體系,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通知》還要求各級關工委切實發揮好對“四點半學校”的組織和監管作用。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動員更多的“五老”同志參加到“四點半學校”自愿者服務隊伍中來,形成相對穩定的關愛幫助和師資隊伍。組織他們定期開展業務交流和進行培訓,不斷提高組織能力、關愛幫扶能力和教學水平。

建立激勵機制,對“四點半學校”創新發展和教學服務做出突出貢獻的學校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不斷鞏固發展“四點半學校”并形成長效機制,把為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工作做實。

(三)籌劃建立10留守兒童之家

本著為青少年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的工作思路,為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加強留守兒童課外場所建設,改善留守兒童課外活動條件,使留守兒童有所依,有所獲。自治區關工委與上海愛心人士聯系,投資10萬元在我區國家級貧困縣的西吉縣火石寨小學等10所小學建立留守兒童之家。每個留守兒童之家建立在相關學校內的干凈、衛生、陽光充足、3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里,配備電腦、打印機、體育器材等設備及器材。建成后,派專門老師負責管理關愛留守兒童在校生活,培養孩子的集體感和自信心;同時制定親情聯絡制度,協助指導留守兒童分批定期用視頻與外出打工的家長溝通交流,增進情感,鼓勵孩子和父母互相分享各自的生活故事,培養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自治區關工委還將繼續聯系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不斷擴大留守兒童之家規模、充實其內容,營造關心、愛護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共同編織一張關愛網,使留守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同在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

(四)加強關愛服務

對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要充分利用“四點半學校”、“集善之家”、“周末小課桌”、“校外教育輔導站”、“心理咨詢室”等開展教育、咨詢,加強服務。多做有益關愛留守兒童的幫扶教育,如在“六一”兒童節進行慰問、舉辦活動,在“中秋”節舉辦“我們是親人”活動等。同時,做好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面向不同年齡階段家長、不同類型家庭,圍繞留守兒童健康狀況監測、生活習慣養成、學習興趣培養等方面開展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

引導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體育、藝術、社會實踐等活動,緩解其孤獨情緒,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關注和了解留守兒童思想動向,主動回應留守兒童心理訴求,加強情感溝通交流,努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溫暖的缺失。對學習困難的留守兒童進行有針對性地輔導,激發其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加強留守兒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其對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熱愛主題教育”體會更深,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鼓勵他們正確面對現實、積極奮進、學會自信自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加強留守兒童的法制安全教育。深入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開展法制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增強法制意識,及早發現和糾正個別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預防留守兒童違法犯罪現象發生。提高留守兒童的防范意識,增強留守兒童自救自護、應急避險能力,預防溺水、煤氣中毒、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對留守兒童的傷害。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切實維護學校周邊秩序,保障留守兒童人身安全。

開展幫扶結對活動。掌握留守兒童信息,對特殊困難留守兒童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創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建立“代理家長”等方式結對機制,協助學校加強留守兒童教育,努力化解留守兒童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和煩惱。開展幫扶結對活動,動員“五老”和教師以志愿服務方式關愛留守兒童,從根本上緩解留守兒童家庭一段時間缺失問題。

三、幾點建議

(一)明確部門職責。關愛留守兒童需要多部門共同努力、齊抓共管,要明確、落實各部門單位的責任,各盡所能、形成合力。

(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注重精神關懷。留守兒童缺乏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還有家庭親情的缺失,精神上的撫慰對他們來說更是彌足珍貴。針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性,建立農村寄宿式學校,通過各種途徑,改善農村教育基礎設施條件,加強農村教育的師資力量,由學校在本校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和志愿者與留守學生談心、交流,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機制。要發動社會各界人士,對留守兒童進行幫助。可以動員一些老教師、老黨員、老干部等來當孩子們的義務輔導員,經常與孩子進行交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行為準則。

(四)促進監護人家庭教育觀念轉變。學校要多與留守兒童監護人溝通,促進其觀念轉換,重視關愛留守兒童,保證定期與留守兒童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和全面了解子女的情況。通過這些行動,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關愛和溫暖。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www.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97视频精品视频人人一二区|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日韩AV高清无码|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日韩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 日韩经典午夜福利发布|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直播|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国产区香蕉精品系列在线观看不卡|